【AI技術生態論】360金融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別指望AI Lab做成中臺 | 獨家專訪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作者 | Just
出品 | CSDN(ID:CSDNnews)

「AI技術生態論」是CSDN發起的“百萬人學AI”倡議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AIProCon萬人開發者大會Top30 AI技術生態行業案例徵集和評選開發者與AI大調查AI大師課一起,打造一個覆蓋百萬開發者的AI生態聯盟。


2020年,「AI技術生態論」欄目將對1000+AI生態大咖進行系列訪談,勾勒出AI生態最具影響力人物圖譜和AI產業全景圖!


本文爲 「AI技術生態論」系列訪談的第21期,更多AI技術和產業生態報道,敬請期待下一期精彩內容!


百萬人學 AI 你也有份!今日起點擊閱讀原文報名「2020 AI開發者萬人大會」,使用優惠碼“AIP211”,即可免費獲得價值299元的大會在線直播門票一張。限量100張,先到先得!

2019年12月31日,張家興正式入職360金融,這家公司也迎來了第一位首席科學家。

如今,傳統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轉型金融科技公司已成大勢,紛紛爲自己打下以技術爲中心的標籤。然而,以業務爲主導,追求技術架構快速迭代的傳統方式,不足以支撐金融科技公司繼續壯大發展。

在屬於大數據和AI的時代,技術應該擁有更重要的地位。

張家興有時會用“技術獨立性”來形容這種變化,“也就是,讓技術不只依附於業務,而是有自己的獨立性發展”。當然,“技術獨立性”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但他認爲,最有效的是建立一箇中臺,“這是最好的”。

隨着業內中臺化趨勢加劇,以契合單個業務爲主導的技術解決方案加速升級。通過構建數據和AI中臺,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進一步釋放技術能力,創造更大業務價值。

360金融也不例外,但要想通過打造中臺強化技術屬性,前提是找到合適的技術領導者。

張家興到位後,中臺化旋即升級爲360金融的戰略,他帶領100多人的團隊推進數據AI中臺的構建。“統一”是他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關鍵詞和重要指標:把貼近業務目標爲主的數據和AI統一中臺化,包括統一整個公司的數據倉庫,統一投放系統,統一語音外呼平臺和統一圖數據等,張家興稱其爲智能金融全鏈路上的統一。

進入360金融前,他在國內多家一線企業留下足跡,曾先後就職於百度、微軟、阿里巴巴,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在系統和算法兩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研究和工業落地經驗。

8年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學術研究,他形容那時需要的是創新性思維,創造出新的方法,甚至提出新的問題,追求做與別人不一樣的研究。任職微軟期間,他還做過很長時間的分佈式系統的研究和構建,這樣的背景使得他非常強調架構性思維。

而在剛離開不久的螞蟻金服,他的角色是對話機器人專家,帶領算法團隊開創性地將相應AI技術應用到智能客服、智能貸後、理財和保險顧問等金融場景。這一切,也是螞蟻金服人工智能中臺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對張家興而言,這些更多隻是將單一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而他所希望的是,能有更大的整體架構性實踐和思考AI落地。

此時,要進一步升級技術能力的360金融,亟需具有架構性思考能力的技術領導者,這正好符合他當下的希冀,“做中臺能從架構設計對公司的中長期整體佈局產生影響,相比之前做單一技術更需要架構性思維。”

所做的東西越來越大,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張家興說,現在更多考慮數據和AI會給公司創造的價值以及對整個領域帶來的改變。從統一數據AI中臺到構建數據智能平臺矩陣,他正在全方位推動數據和AI賦能360金融的業務。


從智能鏈路到平臺矩陣


AI科技大本營:你認爲,由AI驅動的任何業務都會是一個鏈條,360金融的整體鏈條是怎樣的?

張家興:360金融要做的是在海量互聯網用戶與金融產品之間建立一個橋樑。一方面,面向全網,找到有真實金融需求的用戶,另一方面要把借貸、保險、理財等各種金融產品提供給他們。

這個鏈路有很多關鍵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獲客,就是從海量互聯網用戶中發現和觸達有價值的需求。通過媒體渠道進行流量廣告投放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爲了降低獲客成本,就必須高度的精準化。這當中有兩個難點,一是如何通過各種數據對用戶的訴求形成精準理解;二是如何在用戶剛剛出現需求的時間點做及時觸達。

第二個環節是客戶經營。針對我們的註冊用戶,不斷髮現他們的新需求。從人羣圈定,到各種手段觸達用戶,到數據分析,整個客戶經營的鏈路都要足夠精準且高效。

第三個環節是風險控制,通過大數據尤其是圖數據,對用戶的風險進行評估。

最後一個環節是各種服務,包括智能客服、貸後溝通、保險顧問等各種與用戶的溝通服務。

AI科技大本營:怎麼從技術上去打通這條鏈路?

張家興:現在,我所做的數據AI中臺就是對各個環節進行智能化。在獲客環節,我們希望從傳統的依賴人去優化決策的廣告投放方式,轉變爲通過算法去投放的全自動投放方式;在客戶經營環節,我們希望讓數據更加實時,並且能夠構建一些用戶標籤,讓運營更有效率;在風控上,我們用大量機器學習模型來判定整個風險,引入更多數據;最後的服務環節,我們通過智能調度,使用對話機器人,讓服務變得更高效。

在此基礎上,我們準備打造一整套數據智能平臺矩陣,包括實時數據計算平臺、圖數據計算平臺、機器學習平臺、數據分析平臺、智能運營平臺等等,去支持整個智能金融鏈路。

AI科技大本營:相對360金融原有的數據平臺,整合後的數據智能平臺矩陣有什麼特點?

張家興:一個特點是,其中每個平臺都是數據+計算+模型這樣三位一體的融合。這可能跟以前單純強調數據的數據平臺差別比較大,因爲光有數據是不夠的,還要在數據上進行高效計算和開發模型。

以圖數據平臺爲例,我們很早就構建了一個20億個節點,百億個邊的大規模圖數據。但之前在圖上的計算,更多依賴的是像Spark這樣的計算框架,圖計算中大量的近乎隨機的近鄰節點訪問,導致很重的數據shuffling操作,效率很低,無法發揮出數據真正的價值。現在我們構建最先進的圖計算引擎,連同數據一起整合在一個平臺中。最後,數據真正發揮價值是要有AI加持的,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我們針對不同的場景來開發和沉澱模型,跟平臺做深度綁定。

另一個特點是,它是一個很多平臺的架構體系,包括圖數據平臺,實時數據平臺,機器學習平臺,數據分析平臺等等。每個平臺都承載不同的數據、計算和模型,支撐不同的場景,而平臺之間又有各種數據的交互。這些平臺共同構成一個矩陣,實現對公司全業務全場景的支撐。


做中臺,不只是技術問題


AI科技大本營:很多公司要不建的是數據中臺,要不就是AI中臺,怎麼理解360金融這種二合一的“數據AI中臺”?

張家興:在大多數公司的中臺化實踐中,往往是分開在做數據中臺和AI中臺。然而事實上這兩類中臺無法簡單的一刀切開,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有很大好處。

一方面,數據要想真正發揮價值,都要靠算法和模型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AI要發揮價值,就要有數據支撐,數據與AI要相輔相成才能發揮作用,共同體現價值。再說,數據與AI的界線含糊不清,有時候很難說清,同一個功能,例如數據挖掘和圖計算,是數據還是AI,因此統一到數據AI中臺,就可以避免這些困難的劃分。

歸根結底,我們應該從怎麼能夠產生價值的角度出發去做架構設計,而不是刻板地去思考到底是數據還是AI。

AI科技大本營:每家企業構建技術中臺都有自身的考量,你覺得要不要做技術中臺的標準是什麼?怎麼體現它的價值?

張家興:中臺不是萬能的,做中臺的最大必要性前提,一是公司要有很多業務,並且還會不斷產生出新的業務;二是各業務之間有一定相似性,可以有很多共用的基礎。

如果有統一的技術中臺來做支撐,首先就是效率的提升。比如,原來三個業務需要建三個完整的技術團隊做支撐,但現在主要由一箇中臺技術團隊就可以。360金融的主要業務有借貸、理財和保險還有其他業務,從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出發,我們不能去重複做技術佈局。未來我們也會有很多創新型小業務需要快速集成和迭代,這時也會顯示出中臺的價值。

技術中臺還可以實現經驗在公司不同業務間互相傳遞。比如在智能運營上,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數據和模型對運營進行提效,可以和成熟業務一起合作構建智能運營平臺,把先進的運營經驗和技術沉澱在這個平臺中。而在一些沒那麼精細化的新業務上,在使用這個平臺的時候,就相當於獲得了成熟業務經驗。可以說,技術中臺可以起到的經驗傳遞作用,讓與它連接的各個業務都能受益。

做AI,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才,中臺的另一個隱性價值是吸引人才。但是,AI人才有一定聚集效應,希望加入一個優秀團隊,與技術牛人一起工作。沒有中臺,業務自己做AI,就會導致過於分散,對人才吸引力降低。而在中臺中做AI,可以形成一個規模更大、技術更聚焦AI團隊,容易吸引更多這個領域的優秀人才。

AI科技大本營:360金融的中臺搭建進入了哪個階段?你對數據AI中臺的整體構想是怎樣的?

張家興:目前我們主要處於做“統一”這件事的階段,基本完成的有統一的數據倉庫、統一的圖數據,還有統一的智能投放平臺和智能運營平臺。

接下來就是加強平臺建設,我們正在搭建的是人工客服加上機器人的統一智能語音平臺,希望在這個平臺裏,可以實現統一調度人工客服與機器人,更好地實現與用戶之間的溝通。

我們也正在構建統一的實時數據平臺,希望讓每個業務都具備實時數據的能力。未來一系列的平臺都在構建中。再下一步,在平臺上構建更多的模型,讓數據AI產生應有的價值。

AI科技大本營:在“統一”這個階段,中臺對業務的價值有沒有顯性數據可以提供?

張家興: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的對話機器人中,通過對話機器人技術本身的提升,78%的催回金額都由機器人自動完成,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I科技大本營:在AI技術上,還會在哪些領域做重點佈局?

張家興:首先是機器學習,爲了更好的保障中臺支持,我們要進一步夯實這個基礎,從圖學習、強化學習、對抗學習等方面加強基礎性建設。

其次是語音技術,金融科技公司服務海量的互聯網用戶,對於比較聚焦或重複性的工作,比如電話溝通,應該用技術手段去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也更方便公司加強業務規範建設。計算機視覺方面也要加強,這方面會涉及票證、人臉識別等應用。

最後,可能會逐漸考慮存儲與計算架構上進行自研,因爲好的算法、模型能力需要從底層系統開始有針對性地構建,也希望對整個開源領域的技術架構方面做一些貢獻。

AI科技大本營:除了360金融自身的技術升級,疫情期間你們還實現了技術解決方案的輸出,這是一項短期計劃,還是長期佈局?

張家興:這是長期計劃。一個公司做技術做得好的標誌是,不只能解決自己公司的問題,也能夠用技術幫別的公司去解決問題,幫助整個領域做提升。這一點其實也是技術中臺的一個價值體現,如果是在各個業務單獨構建技術的話,誰都沒有能力和意願去做輸出,而中臺就可以承擔這樣的技術能力輸出的任務。

AI科技大本營:與阿里等其他公司打造的中臺相比,360金融的數據AI中臺整體有什麼不同?

張家興:我們真正實現了在技術上“大中臺,小前臺”的概念,數據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統一和打通,例如智能投放、智能外呼等業務也完全由中臺來做技術支撐。

而在很多規模比較大的公司,它們的中臺和業務部門結合的沒那麼緊密,導致中臺主要做的是更底層的技術,而業務線往往也在垂直的構建自己的技術,這就造成了“中臺不大,前臺不小”。

這些區別也反映了360金融在組織架構上的靈動,一切以價值爲導向,中臺模式也更容易推進。

AI科技大本營:上述哪一種模式會是其他公司做中臺時更好的參考樣板?

張家興:如果一家公司做的事情比較聚焦,業務比較同質化,像360金融這樣比較聚焦金融業務的公司,就適合“大中臺,小前臺”模式。

但如果一家公司已經大到橫跨很多領域,最初又沒有很好的中臺架構設計,這時就很難憑空構建一個平臺去支持所有業務,很難實現真正的大中臺。一家公司到最終能不能實現它想要的那個中臺,也有一定的路徑依賴,甚至跟公司文化有關。

我的建議是,任何一個公司如果想不斷擴大發展,希望以後有各種不同業務出現,那麼越早考慮做中臺越好,甚至就在成立第一天就要考慮,讓中臺持續賦能。否則,當公司發展到很大規模,半路做中臺就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中臺,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組織架構問題。

AI科技大本營:怎麼看業內人士評價中臺時說的,“大象吃這個藥,強身健體,螞蟻吃這個藥,一擊斃命。”

張家興:會這麼說,是因爲還沒想明白中臺這個事情。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大家都知道中臺很有價值,但不知道中臺是什麼樣、具體該怎麼做。


AI不等於算法,要有架構思維


AI科技大本營:在中臺搭建的落地過程,你覺得業內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張家興:對於AI中臺,有人簡單的把它理解成一個AI Lab(AI實驗室),招聘一些算法工程師和算法專家,指望公司從此智能化。如果認爲這就是AI中臺,靠這個實現智能化,我認爲這是一種錯誤的實踐。

AI能力不是由算法這一單一角色創造出來,應該是由數據、算法、工程、產品和運營至少這五個角色來完成,各個角色的定位是:產品做交互,工程搭架子,數據造原料,運營背指標,算法做模型。

其中,算法人數所佔比例並不高。這些角色互相合作,才最終構建出AI能力。如何讓這些角色互相合作,纔是考驗AI架構設計的真正挑戰。

AI科技大本營:回頭來看,在數據AI中臺的落地實踐過程中,你們還得到了哪些啓發?

張家興:由於技術中臺不屬於任何一個業務團隊,一般很多公司覺得做技術中臺容易讓技術跟業務出現割裂,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那360金融做中臺時就強調所有做中臺的人需要有業務思維,我們叫做“業務思維,技術創新”,怎麼樣讓大家確實具備業務思維?我們採用的創新模式是,讓中臺和業務團隊共同揹負最終業績指標,而不是負責自身技術指標。通過這種真槍實彈的壓力,讓中臺團隊努力去用技術創新達成業務指標。

公司裏做技術的創新不是爲了炫技,發幾篇Paper,競賽拿一些成績,把技術用在很小的應用場景裏,就覺得自己很牛。爲了炫技,我們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但這不一定對公司有價值。爲了公司的價值,我們會發現思考該做什麼就是個很大的挑戰,但這纔是技術團隊應該做的。技術應該把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綜合來看,我們可以說,技術中臺本質上是公司管理的問題。

AI科技大本營:你強調,要有架構性思維才能做好AI,爲什麼這麼說?

張家興:這個世界上不缺創新性思想的人,也不缺解決問題的人,但是缺有架構性思維的人。在架構性思維的人看來,AI本身是個架構,而且AI還是更龐大的業務和技術架構的一部分。

一個架構,決定了會有哪些模塊,哪些技術,哪些人在裏面如何合作、共贏甚至博弈,最終產生AI能力。只有把這些都想清楚了,AI才能創造出價值,這些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我一直在思考學術界跟工業界之間的區別。學術界思考的是創造新方法,並且努力讓這個方法被更多人廣泛接受。而工業界思考的是架構,通過這個結構,將各種技術元素整合起來產生價值。

學術界是創新保障,工業界是價值保障。充分容納學術界方法創新與業界架構設計兩種思維方式,才能最終把AI做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今日福利!

遇見陸奇

同樣作爲“百萬人學 AI”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 AIProCon 開發者萬人大會將於 7 月 3 日至 4 日通過線上直播形式,讓開發者們一站式學習瞭解當下 AI 的前沿技術研究、核心技術與應用以及企業案例的實踐經驗,同時還可以在線參加精彩多樣的開發者沙龍與編程項目。參與前瞻系列活動、在線直播互動,不僅可以與上萬名開發者們一起交流,還有機會贏取直播專屬好禮,與技術大咖連麥。

門票限量大放送!今日起點擊閱讀原文報名「2020 AI開發者萬人大會」,使用優惠碼AIP211,即可免費獲得價值299元的大會在線直播門票一張。限量100張,先到先得! 快來動動手指,免費獲取入會資格吧!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大會官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