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走向現實:數據中臺到底有什麼用

自從阿里提出的“小前臺、大中臺”之後,“中臺”的概念紛至沓來,甚至一些現有系統、架構都紛紛貼上了各種中臺的標籤。對此,這個“看上去很美”的概念也引起了不少質疑:數據中臺到底有什麼用?每一家企業都需要數據中臺嗎?日前,“CIO& IT經理精英匯”社羣對此展開了熱議,不同行業的企業IT負責人發表了看法。本文將從數據中臺是什麼、數據中臺適合哪些企業、構建數據中臺要做哪些準備三個方面多角度解讀數據中臺。

概念先行的“中臺”是什麼

討論中,多數羣組成員對“數據中臺”保持審慎的態度。有人認爲“這兩年中臺感覺是雷聲大、雨聲小”;有人覺得“中臺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不大用到 ,所以不怎麼了解”;還有的表示“雖然現在也在搞中臺,但感覺找不到入口”。

沒有中臺的時代,項目需求穩定時,“前臺”和“後臺”兩個部分已足以支撐。但隨着經濟和社會發展,如何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成爲了主要矛盾,不斷迭代和試錯才能讓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這時如何避免重複造輪子、提升開發效率纔是應該思考的關鍵。中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臺”本身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業內也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ThoughtWorks負責中臺諮詢業務的總負責人王健提出過一個相對清晰的定義:中臺是“企業級能力複用平臺”。中臺建設根本上是爲了“彌補創新驅動快速變化的前臺和穩定可靠驅動變化週期相對較慢的後臺之間的矛盾,提供一箇中間層來適配前臺與後臺的配速問題。”

從這個定義,我們至少可以對“中臺”的特徵有基本的理解:“企業級”表明中臺視角是跨域跨業務線的;“能力複用”說明了中臺的核心價值在於可複用性,“平臺”提示了中臺的實現形式是平臺化的手段和沉澱。因此,前臺需要複用的東西都可以放到中臺來,中臺的構建最終是爲了提升快速響應力,賦能前臺業務。數據中臺就是中臺裏比較重要的一個類型,其能力核心在於數據複用,直擊“數據人員不懂業務,業務人員不懂數據”的痛點。

傳統的數據平臺一般都是先去考慮我有什麼數據,然後我能幹什麼。但數據中臺則是從業務出發,考慮的是要解決這類業務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數據服務,確定了服務價值再想辦法去採集和處理數據。通過把需要共享的數據沉澱到中臺來,經由服務封裝,形成前臺可以用的數據產品,通過API的方式按需或者按權限分享給不同的業態去調用,提高數據利用效率,加速業務迭代、試錯和創新。

【CIO觀點】

建設數據中臺,首先梳理業務規範,把不同業務線的相同點進行梳理。由業務部門提供需求,IT部門主導組織業務部門構建需求藍圖。
——勁浪體育信息部副總監 蒲意

不做數據中臺會死嗎?

數據中臺能引起廣泛關注,關鍵之處就在於讓衆多企業看到了“數據距離業務更近”的可能性。這種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破除數據孤島,讓數據流動起來。在企業業務發展過程中所累積的大量數據,往往分散在各個業務單元和組織內部。數據中臺則能通過對數據統一管理,幫助企業整合數據,形成良性的數據資產管理。

其二,提升可複用性,便於數據共享。在企業內部,往往多個系統都需要對接某項主數據,主數據就只能被多次抽取,無論是抽取壓力、維護難度及一致性要求都很高。數據中臺將數據加工後封裝成一個公共的數據產品或服務,就可以達成“一次治理、多次複用”。

其三,快速響應需求,讓數據驅動業務。用戶永遠是善變的,隨着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業務部門越來越需要快速響應變化。而數據中臺則協調了敏態前臺和穩態後臺的平衡,讓應用開發的專注應用,讓數據開發的專注數據,推進了源數據產生業務價值的速度。

當然由於行業、場景的差異,很多企業對於做數據中臺還是持猶疑態度。問題在於: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建數據中臺?更極端一點,不做中臺會不會死?簡單來說,中臺是基於業務建立的,因此只有當企業的業務和架構都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時,中臺的建設纔有必要。歸根到底,數據中臺解決的是集團作戰下的效率問題。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起步階段的核心還是存活,根本沒有必要考慮建設數據中臺。而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如果業務場景比較豐富,組織架構的膨脹已經在部門與部門間形成比較多的“各佔山頭、重複建設”的狀況,就有必要考慮建設數據中臺的可能了。再深入一點,企業需要考慮清楚:當前市場變化的速度如何?數據孤島是否制約了團隊效率?有沒有對於數據通用服務的需求?需求高不高?頻率大概是多少?考慮清楚後應該大致會有個答案。

【CIO觀點】

個人覺得,數據中臺還是要考慮長遠的規劃,是避免二次實施造成浪費的一種佈局。而對於大部分的中型企業來說要多考慮後期運維,要在可靠性、易用性上多加考慮。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一次外部實施。
——某多業務集團IT經理 汪磊

踩“坑”預警:三思而後行

建設數據中臺,有采購和自建兩種方式,這與企業的所屬行業特點、數據現狀、業務需求、建設預算等密切相關。簡言之,如果使用採購的形式,找服務過同行業且有成功案例的乙方,能避開很多坑;如果自己開發,就要充分考慮時間和開發成本。

在籌謀階段,有這樣幾個因素可以作爲重點參考:

  1. 爭取一把手的支持。數據中臺項目一般來說涉及部門多,對接系統廣,實操複雜,有一把手的支持,會少去很多部門之間的扯皮過程,更利於項目推進。
  2. 把握建設節奏。因爲中颱建設推進比較緩慢,但業務線在發展中卻可能時時變化。要平衡訴求與建設進度的矛盾,就涉及到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規劃。加上因爲用戶需求多樣,想象中一線到底的建設可能變成多線交織,難以拆解。因此具體建設目標也要三思而後行,避免淪落“腳痛醫腳、頭痛醫頭”的窘境。
  3. 做好數據治理。對於數據基礎比較差、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的企業來說,這點尤爲重要。這個問題不解決,極有可能半途而廢。
  4. 永不脫離業務價值。數據中臺如果不爲業務服務,那就沒有價值。因此打好數據基礎後,需要把業務場景梳理清楚,基於業務場景提供的數據服務更易於被業務部門所接受。
  5. 客觀評估人員能力。做數據中臺的難度相對普通產品不在一個量級。如果不能客觀評估人員水平,有可能陷入泥潭無法脫身。

【CIO觀點】

IT部門要考慮清楚使用數據中臺的目的是什麼,不要爲了中臺而中臺。沒有實際價值的投資就是浪費時間,就是盲目跟風。還有對於自身價值體系的反思,重構也是必要的環節。
——某多業務集團IT經理 汪磊

以上只是部分討論內容,更多內容歡迎加羣討論。CIO & IT經理精英匯2羣加羣方法:公衆號CIO進化論中回覆【社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