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ical transceiver block diagram

                     Typical transceiver block diagram

 

一、Typical transceiver block diagram

         

 

二、名詞解釋

No.   Abbreviation               Full Name                                              Explanation
1 Rx Transmit side 接收端
2 Tx Receive side 發射端
3 RF Radio Frequency 射頻
4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中頻
5 BB Baseband 基帶
6

SW

Antenna Switch

duplexer

天線轉換開關

雙工器/天線轉換開關

7 BPF Berkeley Packet Filter 帶通濾波器
8 LPF Low-Pass Filter 低通濾波器
9 LAN Low-noise amplifier 低噪聲放大器
10 PA Power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
11 TPC Transmit side power control 發射端功率控制
12 LO Local oscillator  
13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動增益控制
14 VCO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s 壓控振盪器
15 SNR Signal-to-noise ratio 信噪比
16 BER bit erro rate bit錯誤率
17 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正交相移鍵控
18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調幅
19 MIX Mixer  
20 UC Up-Converter 上變頻

 

三、系統簡介

       這種收發信機有一個發射端(Tx)和一個接收端(Rx),它們通過一個可實現爲開關或濾波器的雙工器連接到天線,這取決於所遵循的通信標準。輸入預選濾波器接收來自天線的廣譜信號,並去除感興趣頻帶之外的信號。這可能是爲了防止帶外信號對低噪聲放大器(LNA)的過載。LNA在不增加太多噪聲的情況下放大了輸入信號。輸入信號可能很弱,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增強信號而不破壞它。因此,後期添加的噪聲就不那麼重要了。LNA之後的圖像過濾器在信號進入混頻器之前去除帶外信號和噪聲。混頻器將輸入的射頻信號向下轉換到中頻,因爲濾波和電路設計在低頻率下變得更容易,原因有很多。混頻器的另一個輸入是由頻率合成器內部的電壓控制振盪器提供的本振(LO)信號。混頻器的期望輸出將是LO頻率和RF頻率之間的差異。

       在收音機的輸入端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頻道或頻帶。調整LO頻率,使所需的RF通道或頻帶在所有情況下都混合到相同的中頻(IF)。然後,IF階段以這個頻率提供通道過濾,以刪除不需要的通道。中頻階段提供進一步的放大和自動增益控制(AGC),使信號達到一個特定的振幅水平,然後將信號傳遞到接收機的後端。它最終將被轉換成比特(大多數現代通信系統使用數字調製方案),這些比特可以通過使用模數轉換器來表示聲音、視頻或數據。

       在發射端,後端數字信號用於在中頻階段對載波進行調製。在中頻階段,可以對基帶產生的不需要的信號進行濾波去除,信號在調製到中頻載波之前可以轉換成模擬波形,也可以不轉換成模擬波形。混頻器將調製信號和中頻載波轉換到所需的射頻頻率。頻率合成器提供其他混頻器輸入。由於射頻載波和相關調製數據可能必須通過有損介質(如空氣、電纜和光纖)進行長距離傳輸,因此必須使用功率放大器(PA)來增加信號功率。通常,功率級別從毫瓦範圍增加到數百毫瓦到瓦的範圍,這取決於特定的應用程序。PA之後的低通濾波器去除PA產生的任何諧波,以防止它們也被傳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