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組織 | 信息組織集成法

1 信息組織方法的融合

1.1 信息組織工具的結構與功能

  信息組織工具的結構分爲: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
■宏觀結構
  是指信息組織工具是由哪些要素互相配合構建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的。
  宏觀結構關係到信息組織工具整體功能的發揮。
■微觀結構
  是信息組織工具的重要結構的組成部分和構成要素,是宏觀結構的細化。
  微觀結構的設計是由宏觀結構決定的,每一個微觀結構的性質及編制質量關係到各組成部分個體功能的具體發揮和信息組織工具整體功能的充分發揮。

信息組織工具的設計趨向:
功能力求增多,而組成部分力求減少,以此實現功能 更加強大,使用更加方便的設計思想。

1.2 信息組織方法的融合

  1. 信息組織工具結構和功能的集成是信息組織方法融合的基礎。
  2. 信息組織方法的融合
      是指在檢索系統中採用具有多維信息組織的檢索 語言。
  3. 信言組織方法融合的模式:

1.2.1 分類主題一體化

分類法與主題法的融合
  分類法的編制原則和方法被逐漸滲透到主題法, 以提高主題法的族性檢索功能;
  同時主題法的編制原則和方法也被逐漸滲透到分 類法,以提高分類法的特性檢索功能。
  結構上的差異性和相通性的互補。

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優越性能
  根據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對信息進行標引和組織工作,可以實現兩種標引數據的互換,使信息組織工作更趨規範化和標準化,同時也方便由一個統一的機構負責分類主題一體化語言的 編制和管理。

1.2.2 受控語言與自然語言混合系統

  目前常見的受控語言與自然語言混合系統的形式有:

  1. 平行系統;
      是指在受控詞表中增加大量入口詞,以提供更多的檢索 入口;或採用專用的入口詞表,供用戶直接用自然語言 詞彙輸入,而無需查受控詞表。
    平行系統的優點:

  2. 同時提供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檢索途徑,用戶可以根據 使用習慣和檢索需要選擇使用合適的方式,或通過同時 對不同系統的檢索改進檢索效果。

  3. 自然語言與受控語言的混合系統;
      同時在一個檢索系統中採用規範化的控制術語和自由詞對同一篇文獻進行標語和檢索

  4. 自然語言標引,後控制詞表檢索
      這種混合方法的特點是標引使用自然語言,檢索時則直接將詞彙控制一後控詞表引進自然語言 系統,通過詞彙控制與自然語言的結合,改進 系統的檢索效果。
      後控詞詞表是自然語言與受控語言結合的最佳範例。

2 信息組織工具兼容與互換

2.1 信息組織工具兼容互換的類型

■兼容分爲:

  1. 主動式兼容一一指在編表階段採取兼容化措施,可使兩種或多種檢索語言間具有較大程度的兼容性;
  2. 被動式兼容一一指在現有的兩種或多種檢索語言的 條件下采取兼容化措施,這種兼容不及在編表階段採取兼容化措施的兼容程度高,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2.2 信息組織工具兼容互換的模式

■主動式兼容

  1. 宏觀詞表與微觀詞表兼容
      宏觀詞表和微觀詞表是指詞彙規模和覆蓋學科 範圍而言的。二者是相對而言,並沒有嚴格標準和界限。
  2. 敘詞詞庫
      是將多數敘詞表的詞彙彙集存於計算機。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敘詞表庫。敘詞詞庫兼具:詞彙轉換功能;宏觀詞表與微觀詞表兼容;生成集成詞表等模式的功能。
    ■被動式兼容
  3. 詞彙轉換
      同一類型檢索語言可進行詞彙轉換,不同類型的檢索語言的詞彙也可進行轉換;單向轉換,互逆轉換,多項轉換,中介轉換,
  4. 中介詞典
      中介詞典是一種轉換方法或交換語言,是指利用中介詞典進行多詞表間的轉換,它能將任何一個情報系統中標引文獻時給出的標引詞或分類號轉 換成任何其他情報系統中的概念等價詞。
  5. 集成詞表
      把衆多的敘詞表的詞彙及其標準頻率彙集在一起,而沒有顯示這些詞彙之間的關係,

3 分類主題一體化

3.1 分類法與主題法的發展趨勢

  由於分類主題一體化語言,將分類法系統和主題法系統有機地融合爲一個整體,既能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功能,又能通過相互配合發揮最佳的整體效益,從而具有許多特殊的性能,成爲現今情報檢索語言發展的一大趨勢。

3.2 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結構原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者採用了共同的認識論方法一一分類方法
  分類方法是分類法的最基本構成原理,敘詞表在編制索引範疇、詞族索 引和敘詞關係圖時,廣泛採用了分類方法。
■二者的結合有着共同的情報語言學基礎
  二者都是以有關概念的形式邏輯理論、規則爲基礎,都應用了概念的劃 分和概括、概念的分析與綜合等邏輯原理。
■二者基本構件的實質相同
  作爲分類法的基本構件——類號(或類名)與作爲主題法的基本構件——主題詞在實質上都是代表一組相同主題文獻的類集,是文獻所論述事物(即主題概念)的字面形式。
■二者的結合可強化彼此功能,共同滿足社會需求
  分類法與主題法二者的結合可以幫助標引人員同時完成分類及主題標引 ,提高工作效率。用戶也可同時完成分類查詢和字順主題查詢。另外方便由一個統一機構實施對檢索語言的集中編制和管理。

3.3 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類型

分面敘詞表
  分面敘詞表是指對組成其基本結構的分類表和敘詞表部分的詞彙實施統一的詞形、詞義和詞間關係控制,使兩者能夠一一對應、等值兼容的一體化詞表。

分面敘詞表的功能

  1. 既可用於分類標引和檢索,也可用於主題標引和檢索;
  2. 既可用於分類檢索系統和主題檢索系統,又可用於文獻分類排架;
  3. 在自然語言檢索中也可發揮一定的作用

敘詞表式索引
  是通過在分類表的字順索引款目中增加類名的各項參照及相應的分類號,把索引款目改造爲敘詞款目,使之能夠滿足主題標引和檢索需要的一體化詞表。
敘詞表對照索引
  是通過建立分類號—敘詞以及敘詞—分類號的雙向對照,並保留分類號和敘詞下原有註釋和參照,使之可同時進行分類與主題標引的一體化詞表。
綜合詞表
  是將特定主題領域的若干分類表和敘詞表彙編集成,以一部分類表或敘詞表爲主,列出與某一分類號或敘詞對應的其它分類法或敘詞表中的分類號或敘詞的一體化詞表。

4《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結構與功能

4.1 《中分表》的編制基礎

  《中分表》是《中圖法》(第三版)與《漢表》兩種信息組織 工具的一體化。
  《中圖法》與《漢表》有着極大的兼容可能性和現實性:

    1. 學科的覆蓋面幾乎完全相同;
    2. 詞彙的專指度比較接近,易於實現類目與主題詞的轉換;
    3. 詞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析性;
    4. 分類體系的相似性;
    5. 語種的同一性。

4.2 《中分表》的體系結構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選擇了 “分類法一敘詞表對照索引”式的一體化檢索語言結構, 其結構共分爲:

  1. 編制和使用說明;
  2. 分類號一主題詞對應表(第一卷共2冊)
  3. 主題詞一分類號對應表(第二卷共4冊)

4.3 《中分表》的性能

  《中分表》不僅可以視爲一部以主題詞作註釋 的新版《中圖法》,一部擁有新的範疇索引的 並經過全面增補修訂的《漢表》,以及一部新的《中圖法》相關索引,而且還具有下列特殊功能:
  1. 可通過標引數據的轉換同時完成分類標引和主題 標引,降低標引難度,提高標引質量,節省人力 和物力;
  2. 便於分類檢索、主題檢索以及由分類號、主題詞 和自然語言三者組成的混合檢索,實現分類檢索 和主題檢索的互補,提高檢全率和檢準率;
  3. 爲在圖書館現有分類目錄的基礎上補編主題目錄
或分類目錄字順主題索引提供捷徑;

  4.在補編主題目錄或分類目錄字順主題索引的條件
不具備的圖書館,可以直接用作分類目錄的輔助
工具(充作分類目錄字順主題索引)或主題目錄
的輔助工具(用作主題目錄的分類索引),可省
去其中一種目錄的編制;

  5. 爲建立各個學科或專業檢索語言的兼容互換工具
,包括建立各學科的分類主題詞表或集成詞表奠
定了基礎;

  6. 爲《中圖法》和《漢表》的修訂提供依據;

  7. 爲術語學研究和術語庫的建立提供參考工具。

4.4 《中分表》的評價

4.2.1 意義

  《中分表》整體功能超過了《中圖法》和《漢語主題詞表》兩 種信息組織工具功能之和,實現了分類法與主題詞表、先組式 語言與後組式語言的結構、語義與功能等方面的兼容與優化, 是信息組織工具結構優化、功能互補的成功典型。
  《中分表》電子版的誕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分類主題一體化
標引和檢索,併爲實現機助標引和自動標引提供了知識庫和應 用接口。
  《中分表》的編輯.維護管理系統爲《中分表》的修訂和維護 全面實現計算機化、動態維護管理、遠程反饋用戶信息提供了基礎,使我國詞表編制水平有了一個極大的躍升。
  WEB版的成功開發以及推廣應用,則爲我國各類文獻資源的組織、檢索和利用提供了一個最大、最全面、可動態擴展更新的 知識體系,以及一個通用的數字型檢索語言交換平臺,在我國 文獻資源整合、重組、共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4.2 不足

■《中分表》詞表的性能和功能有待完善。
■《中分表》單線多層次的體系結構與多屬性多元化一站式的多用戶檢索需求不相適應。
■《中分表》第二版的等同率雖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還遠不能滿足今後網絡大衆用戶使用自然語言進行検索的需求。

5 參考資料

《信息組織(第五章)》PPT
《信息組織》第三版,戴維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