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考研 | 信息管理導論667暑期特訓

1. 信息與信息資源

1.1 信息與社會信息

1.1.1.DIKW

DIKW由數據、信息、知識、智慧按照關聯轉化層次組成的轉化機制。
數據是原料信息是產品。
信息是知識的原料和基礎;知識是信息的高級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結果,是系統化和序化的信息。

1.1.2.公開信息、非公開信息與黑色信息

(1)公開信息(白色信息)傳遞和利用範圍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信息
(2)非公開信息(灰色或黑色信息)傳遞和利用範圍較小的內部信息和嚴格控制傳遞範圍的祕密信息
補充:灰色信息指沒有公開的、潛在的信息,或需要通過一些合法的、特定的渠道才能獲得的信息,有傳播渠道特殊性,載體形式多樣,參考價值獨特,內容不穩定和可獲取性差等特徵。

1.1.3.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與三次信息

(1)零次信息:未經加工、零散的、不繫統的、原始的信息
(2)一次信息:根據第一手資料創造、形成的初加工信息
(3)二次信息:在一次信息基礎上加工整理形成的引導和使用一次信息的信息
(4)三次信息:根據二次信息提供的途徑獲取並使用一次信息結合其他零次信息分析綜合形成的高層次組織信息

1.1.4.信息的時效性與信息老化

信息總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信息價值的時效週期分爲升值期、峯值期、減值期和負值期四個階段。
信息老化的表現:
(1)信息完全老化從而喪失現實價值
(2)信息本身客觀價值尚存但被新信息包容或被新信息超越或被新信息代替。
(3)該信息處於一個興趣下降的領域。

1.1.5.信息資源的社會功能

個人:
1.確保行爲有效——>技術竅門
2.帶來充實活力——>武俠小說
3.提升個人能力——>完善知識結構,MOOC
組織:
1.實現科學決策——>日本三菱“更好的情報,更光明的未來”
2.維護穩定運行——>提升效率,節省人財物
3.指導成員行動——>指揮的作用
社會:
4.監控發展環境——>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
5.調整組成結構——>社會和諧與協調
6.繼承社會遺產——>人類社會文明的記憶裝置

1.1.6.信息的特徵

1、廣泛性和普遍性
信息廣泛存在於人類社會和物質世界的各個領域,並隨時間推移而不斷產生。信息普遍存在於整個宇宙,具有無限性。
2、可識別性和計量性
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利用各種儀器和檢測手段來感知信息、接受信息,從而識別信息。
信息和信息活動具有統計性,可以通過信息計量分析獲得信息資源和信息管理的發生與發展規律。
可計量單元包括:
(1)信息載體單元 (2)信息內容單元 (3)信息結構單元
(4)信息利用單元 (5)信息工作單元
3、可存儲性和轉換性
信息可以通過體內載體或體外載體加以存儲。
信息可以從一種狀態轉換成另一種狀態,從一種形式轉換爲另一種形式。
4、傳遞性和相對中立性
信息的傳遞性藉助於信息載體的時間和空間轉移得以實現,促進和保證了信息更大範圍的擴散和利用。
一般信息內涵對於存載信息的不同物理載體和不同自然或人工語言都具有相對中立性,與創造或發現信息的人也具有相對中立性,中立性是相對的。
5、可處理性和再生性
信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加工處理,從無序變爲有序,從冗雜變爲精煉,從分散變爲集中。
信息從產生到發展再到成熟最後到消亡的過程,成爲信息的生命週期,從管理角度來看,一般包括向信息規劃、信息收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發佈、信息應用、信息維護、信息再生等階段。信息的消亡不是徹底的消亡,可以通過特定的途徑和方式使之再生。
6、共享性和可開發性
信息在交換過程中,信息的原持有人不僅不會喪失信息,反而會由於信息反饋而獲得一些新的信息。
信息不可能自發地發揮作用,只有經過合理和科學的開發才能使信息成爲真正的資源,纔能有效滿足用戶的需要。
7、價值相對性和絕對性
信息具有一定的價值,但並非一成不變。對於社會來講,某一信息具有同一價值的絕對性,因爲信息本身揭示事物和反映事物的程度是一定的,社會認可信息的基礎條件也是一定的。
但是對於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來講,某一信息又具有不同的價值,這是由於具體的信息接收者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接收程度各不相同。信息的相對價值主要受到信息自身的絕對價值和信息接收者的接收狀態的影響。信息價值的相對性,就是實得信息量的個體差異性。
8、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
信息對於某種事物的反映總是不完全的,任何關於某種事物的具體信息都不可能是包羅萬象的,這就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從信息的認識來看,人們永遠只能相對的部分獲取客體的信息,因此,認識主客體之間存在絕對的信息不對稱,客體相對於主體保持絕對的不確定性。這種不對稱性同樣也是信息認識的不完全性。
從信息認識主體之間的關係看,人與人之間具有相對的信息不對稱性。由於信息認識和表達的不全性性,每個人都可能具有在特定領域相對於他人的信息劣勢和信息優勢。
9、時效性和滯後性
信息總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信息價值的時效週期分爲升值期、峯值期、減值期和負值期四個階段。
信息傳播總是與信息自身狀態有一定的時間差,信息接收總是與信息傳播有一定的信息差,信息接收和再生總是與信息接收有一定的時間差。
文獻半衰期:是某學科現時正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獻中的一半的出版年限。
10、有機性和差異性
(一)信息的組成要素,如語詞和段落原因和結果等都能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不同信息要素的結合形成了信息實體的差異性,信息實體與信息時空的結合,形成了時空分佈的差異性。

1.2.信息資源

1.2.1.信息資源、信息資本、信息資產

(一)信息資源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爲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的集合。
(二)直接或間接獲得價值增量或經濟收益的信息資源就稱爲信息資本。
(三)信息資產是信息資本的表現形式,是可以用貨幣形式覈算和可以用價值計量的信息儲備。

1.2.2.物質財富觀和信息財富觀

(一)物質財富觀:財富是由一切生產部門創造的(亞當·斯密,1776年,國富論)
(二)信息財富觀是以有形財富與無形財富相結合、無形財富越來越占主導地位爲特徵的財富觀 。人們可以運用信息資源使非資源轉化爲資源,運用信息資源部分替代其他資源,運用信息資源開發信息產品和服務,運用信息資源促進資源合理分配,運用信息資源擴大經濟增值空間,運用信息資源制定有效的發展策略。

1.2.3.信息資源三角形

信息服務、信息源、信息系統

1.2.4.信息資源鏈

信息資源鏈由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構成的鏈式結構

1.2.5.生產率悖論

信息技術的鉅額投資並沒有帶來生產率的增長,而是使生產率的增長停滯不前或下降。

1.2.6.信息資源的構成要素

(一)信息生產者是信息資源的元資源,是信息資源的基礎,信息生產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消費者,在信息消費鏈中信息用戶角色可轉化。
(二)信息是信息資源的本資源,是信息資源的核心。
(三)信息技術是信息資源的表資源,是爲信息的開發利用而產生的,是信息資源的延伸,是加工處理和傳遞有用信息的各種技術的集合。

1.2.7.一般經濟學特徵和特殊性

A.一般經濟學特徵(共性):
1.需求性:信息不僅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物質原料等非信息投入要素,而且可以通過與這些非信息要素的相互作用,使之增值。
2.稀缺性:信息資源的稀缺並非空間形式的稀缺,更多的是一種時間形式上的稀缺。
3.可選擇性:由於信息資源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所以同一信息資源可以作用於不同的對象,併產生不同的效果。經濟活動者可以根據這些不同對象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對信息資源的使用領域進行選擇。
B.特殊型(個性):
1.相對共享性:不同利用者對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存在絕對的競爭關係,可以同等程度地共享某一信息資源。
2.不可分割性:信息資源在生產過程和使用過程中具有不可分割性。實現其使用價值,信息資源集合是必要的。
3.不可替代性:不同種資源的信息必定是完全不同的。
(四)有效配置性:信息資源具有開發和駕馭其他資源的能力。

1.3.信息的度量

1.3.1.比特、字節和字

(一)計算機存儲裝置的最小存儲單位爲一個二進制數,稱爲bit(比特)
(二)8位二進制數稱爲字節
(三)計算機數據處理時一次存取、加工和傳送的數據長度爲字
(四)TB(太字節)、PB(拍字節)、EB(艾字節)、ZB(澤字節)、YB(堯字節)

1.3.2.信息熵和信息量

(一)信息量的數學表達式和熱力學中熵的公式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只差一個負號把信息稱爲負熵。
(二)在一般情況下信息量是實得信息的量度,是先驗信息和後驗信息之差。

1.3.3.先驗信息、後驗信息和實得信息

先驗信息就是信宿在接收到信源所發出的信息之前事先了解到的關於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
後驗信息就是信宿在接收到信源所發出的信息之後所產生的關於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
實得信息就是信宿在信息輸入過程中消除了的不確定性,以及認識主體在認識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量

1.3.4.引文分析方法

(一)引文分析法即以引文統計數據爲基礎對信息可計量單元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數量特徵和內在規律。
(二)引文耦合:若兩個文本同時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文本,則這兩個文本即具有引文耦合關係。他們引用的相同文本的數量及耦合強度,耦合強度越大,表明兩個文本的關係越密切。
(三)同被引:兩個文本同時被一個或多個相同文本引用,則這兩個文本即具有同被引關係。同時被引用的相同文本的數量即同被引強度,同被引強度越高,兩個文本的關係越密切。
(四)自引:文本責任者引用自己負有責任的文本或與他人合作的文本。

1.3.5.信息採全率、採準率、再現率和適合率

(1)信息採全率指對某一信息系統全體用戶而言,該信息系統所含的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在當時該系統內外所有滿足用戶需要信息中所佔的比例
(2)信息採準率指對某一信息系統全體用戶而言,該信息系統所含的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在該系統所有信息中所佔的比例
(3)信息再現率指對某一信息獲取行爲而言,通過某一信息系統獲得的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在當時該系統內所有滿足用戶需要信息中所佔的比例
(4)信息適合率指對某一信息獲取行爲而言,通過某一信息系統獲得的滿足用戶需要的信息在當時獲得的所有信息中所佔的比例

1.3.6.信息收集及時率

信息收集及時率指最短時間內完成信息收集過程的能力

1.3.7.信息收集費用率

信息收集費用率指信息庫中單位信息收集的平均費用C=F/G

1.3.8.信息收集勞動耗費率

信息收集勞動耗費率指信息系統收集到的單位信息所耗費的最低勞動量

1.3.9.信息計量學

信息計量方法的理論基礎是應用數學方法研究,描述信息過程、現象與規律的一門學科,對信息活動中的一切可計量單元進行科學分析並揭示其規律。

1.3.10.布魯克斯基本方程式

布魯克斯基本方程式表述了信息的價值與人的知識結構或信息結構的相關性和發展變化。

1.3.11.沃爾肯斯泰因公式

沃爾肯斯泰因公式是信息對於信息用戶使用價值的計算公式

1.3.12.布拉德福定律

科學文獻數量與科學期刊數量關係:如果將科學期刊按照其刊載某個學科主題的論文數量,以遞減順序排列起來,就可以在期刊中區分出載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與核心部分同等數量論文的隨後幾區,這時核心區和後繼各區所含的期刊數量成1:a:a^2……的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