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返利,能拯救電紙書嗎?

文|知識流 公衆號關注知識流 (ZHISHILLL),個人微信請聯繫cfacpa666,轉載請註明版權。

電紙書作爲小衆的存在,卻成爲了電商和版權商的寵兒。

亞馬遜kindle並沒有銷聲匿跡,噹噹、京東、騰訊閱文、掌閱、小米近年也相繼推出自有品牌,漢王、boox、博閱仍然在迭代產品。

這門不那麼主流的生意,也開出了不一樣的花。電紙書的營銷方式更是開始和內容深度捆綁,購書送會員、閱讀返利等營銷活動,拼命在爲這個小衆產業吸引着流量。

爲何雞肋電紙書,卻仍然有新鮮血液?

“蓋kindle,面更香”kindle蓋面在官方認證後火了,大家的共鳴在於,原來不是隻有我的kindle積灰了,官方都開始自嘲了,於是會心一笑。

這則廣告引發討論,是建立在電紙書相當高的閒置率上的,品牌自戳痛點,也是戳中了消費者的心。那爲何如此雞肋的電紙書,近年卻來動態不斷呢?

1、內容競爭涉及版權成本,需要爲用戶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

和在線音樂一樣,出版內容領域的競爭力優勢同樣在於資源的全面,而這方面將是在線讀書平臺的重要成本之一。購買正版版權後,又要有足夠多的用戶量付費纔可能攤薄成本實現盈利。那麼要維持這樣的商業模式,平臺也就要更好的服務那些可能付費的人羣,爲嘗試電子閱讀的人提供更好閱讀環境,才能幫助他們延長在線閱讀的時間。

2、電紙書的輕薄靈敏成爲趨勢,只是小衆並不雞肋

另外電紙書也在不停的更新換代,水墨屏表現穩定,背光問題也已經解決。外觀上越來越輕薄,功能上電紙書的靈敏度和續航能力也逐漸符合大衆的使用需求。那麼在市場技術成熟的時候,自然有更多玩家願意加碼電紙書設備,有非常多成熟生產商可供合作選擇,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功能上並不雞肋。

3、國產電紙書勢頭強勁,kindle沒有絕對優勢

版權問題近年受到重視,加上國產電紙書購買書籍更符合國人使用習慣,消費者開始接受在國內的閱讀平臺購買電子書籍。互聯網巨頭大力加碼,在營銷推廣上也是花樣百出。

儘管雙十一的數據顯示kindle的銷量仍然居於榜首,但是跨界品牌的宣傳,讓消費者對電紙書的認知不再就等同於kindle。因此kindle也沒有絕對優勢,國產電紙書展示出了後勁。

閱讀器和版權商的互相拯救

電子閱讀器相比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始終都只能算是小衆產品。然而在數字化以及內容浪潮下,以互聯網企業爲主的版權商需要積極對這個領域佈局。水墨屏的商業化範圍其實有限,也需要電紙書行業擴大市場容量,纔會有更大的發展。

因此,就算電子閱讀器發展十年依然不溫不火,我們還能在近期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品,這是一場閱讀器和版權商的互相拯救。

1、需求仍然小衆,終端廠商需要互聯網品牌背書吸引用戶

據知識流了解,2011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達2320萬臺,但是之後逐年遞減態勢明顯。2012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銳減爲1480萬臺,2017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爲715萬臺,不足2012年出貨量的一半。電紙書的小衆需求,讓電紙書終端廠商變得更加小衆,而閱讀器和版權品牌商合作,能夠各取所需,互相降低成本,加速迭代產品。

2、手機系統過於開放,不利於內容集團培養忠實用戶

對於由閱讀平臺朝內容集團發展的品牌們來說,只是依附於開放系統的手機,品牌對用戶的鎖定上有非常大的干擾。產品質量和內容資源是同類產品競爭的重要衡量標準,但在愈發激烈的市場,只做好這兩點顯然不夠。內容品牌可能還需要品牌文化的塑造,那就需要推展內容周邊,獨立閱讀器的品質也同樣構成了品牌形象。並且封閉的系統,在閱讀器上更能增加用戶的忠實度。

3、純讀書設備處境尷尬,需要附加值增加競爭力

 

 

儘管電紙書採用E-Ink屏幕,耗電低並且更加護眼,但是零碎時間的閱讀,卻完全可以被手機閱讀替代,處境仍然尷尬。如果不是有精準需求,大衆不會額外再購置設備。電紙書的特質,決定它對普通用戶來說,不會是高頻設備,沒有非買不可的理由,也很難存在衝動消費。那麼廠商在營銷手段上就要爲產品增加附加值,而這些營銷需要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內容集團來發力。

返利營銷出於無奈,看中的是長期付費閱讀

電紙書近期層出不窮的營銷策略,基本都是以爲設備增加附加值爲出發點。京東JDRead是用衆籌來吸引用戶,騰訊閱文口袋閱推出了看書打卡返利的活動。

雖然電紙書領域營銷方式變得豐富起來,激發了該領域的活力,但是從側面也能看出這個電子閱讀器和出版內容這兩個行業的艱難。

1、內容集團要獲得更多話語權,設備助力是在另闢蹊徑

在國外,電子書版權和紙質書版權分開授權已是趨勢。亞馬遜自從2010年成立出版部門以來,拋開出版商,直接和作者簽約。內容載體在不斷髮生變化,內容集團通過大力投入電紙書產品,某種程度上是在爲未來可能的範式轉移做鋪墊。

例如今年7月,京東京紀圈和京東圖書舉辦了“版權交易交流會-圖書出版專場”主題活動。聚集全國31家優質版權方和近百家知名出版社,推動IP方和出版方對接,也是在逐步深入IP和版權內容,在內容領域積累自己的話語權。

2、電紙書閒置率高,培養消費者使用習慣迫在眉睫

電紙書的閒置率非常高,所以提高它的使用率是終端廠商和版權商願望。電紙書也非必須品,沒有足夠的購買吸引力。

而適當的營銷活動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例如騰訊閱文的電紙書,以閱讀打卡返錢爲銷售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用短期紅包促銷,看中的是長期付費習慣。

一來,如果打卡達到了一定天數能夠全額返利,這樣的折扣力度還是比較有刺激性。那打卡返利相當於設備不要錢,這個誘餌還是很有一定力度,能夠促成觀望用戶購買產品。二來,打卡要求閱讀至少30分鐘300頁,用戶能持續180天打卡的話,使用時間增加必然產生付費需求,變相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

3、內容集團營收不佳,設備捆綁或能完善生態佈局

8月12日,已經上市的閱文集團公佈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財報顯示,閱文上半年實現總收入29.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1%,淨利潤3.93億元,同比下降22.4%。規模擴大,但是淨利潤下滑,說明閱文在內容變現的道路上費用在不斷增加。

以掌握大量的內容資源的閱文集團爲例,在發展過程中變現仍然存在阻力。那麼除了不斷擴大作者資源、內容資源來擴大用戶量,還需要不斷挖掘用戶的付費點。除了IP影視化,在C端付費上也需要下功夫,用設備培養閱讀付費習慣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電紙書關注度低是多方因素影響的結果,閱讀器和版權商深度捆綁,不能說不是是一種相互抱團,曲線救國的方式。小小電紙書要挑起內容重任可能還是有些困難,但是,這樣的趨勢下,越來越多例如閱讀返利一類的營銷活動出現,在給到消費者好處的同時,的確給不溫不火的電紙書,帶來了一些新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