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誰還在中國賣手機?

文|知識流 公衆號關注知識流 (ZHISHILLL),個人微信請聯繫cfacpa666,轉載請註明版權。

在中國賣手機太難了。

智能手機的市場變得太快,也太殘酷,可能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4年前,魅族還能和華爲唱對臺戲,錘子還有勇氣對標蘋果。站在那個時間點,市場空間夠大,一切都可以充滿想象。

但是到了2018年,大家都要開始面對現實,跑得慢的公司,只能被淘汰,抑或夾縫中生存。到2019年,蘋果手機在中國也快要賣不動了,只能靠大幅折價衝業績。三星在中國最後一家位於廣東惠州的工廠也已經停工關閉。到2020年,誰還在中國賣手機呢?

在中國賣手機太難了

2016全球五大市場研究集團之一的捷孚凱發表報告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已經成爲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推動力。特徵是北美市場手機出貨量開始呈現下滑趨勢,中國市場的銷量卻仍然大幅增長。

但是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出現同比下滑,2018 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2019年1-6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86億部,同比下降5.1%。在中國賣手機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1、中國市場已經成爲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先行者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開始下滑,但是國產手機廠商也在智能化過程中擠進了世界前列,中國化的高投入、高自由度的競爭一下子就撕裂了這個原本平靜的市場。過去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出現了飽和,但是競爭卻沒有停止。如今中國手機品牌華米ov,率先挺進5G,不斷刷新手機形態。中國市場已經從新興市場,轉變成爲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先行者。

2、國產玩家洗牌結束,全球Top廠商逐漸淡出

智能手機熱潮中,中國市場新老品牌摩拳擦掌,但是隨着紅利衰退,我們看到的是金立、錘子紛紛倒閉,聯想、魅族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強者恆強的頭部效應十分明顯,但是華米ov也走得並不容易。未抓住時機的主流的全球品牌在中國也走成小衆,直到最終要徹底告別中國市場。2016年,三星在華市場份額爲4.9%,2017年降至2.1%,並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跌至1%以下。

對於二、三梯隊 出海是止痛藥

三星全球化程度非常高,儘管它已經失去中國市場,但是全球出貨量仍然是世界第一。可以說全球化是三星強大的護城河。

 

中國市場的難,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另外一方面就是同類競爭者競爭之激烈。對於二、三梯隊的玩家來說,以現有實力力拓海外市場是當下不得已的最佳選擇。

1、傳音成非洲之手機之王,國際化反而是弱者的出路。

9月30日,傳音控股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傳音的技術薄弱問題,是這家公司上市前最大不的確定性。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核心技術已形成專利共計630項,正在申請且受理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項1,655件。與之對比,華米OV的專利儲備量都在萬件以上。

但是,立足於非洲市場,傳音以性價比和本地化爲導向,深度開發手機。研發了非洲市場需要的雙卡雙待,三卡三待、甚至四卡四待手機。還針對非洲黑人膚色問題,提升攝影技術。

2018年,該公司功能機銷量佔比達72.76%。根據IDC此前的統計數據,傳音全球市場佔有率達7.04%。印度市場佔有率達6.72%,排名第四。非洲市場佔有率高達48.71%,排名第一。

2、性價比需求節點已過,小米被壓一頭國內增長乏力。

根據CINNO Research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機銷量1.9億部,同比降低6.0%。其中小米同期在國內的銷量大幅下滑近20%。

一方面,性價比需求節點已過,小米在和紅米拆分後衝擊高端,仍然被華爲強勢壓制。另一方面,小米在國內銷售渠道的鋪設上也實在比不過紅綠廠。因此,國內增長缺乏動力,市場份額僅爲12.3%,排第四位。

小米公佈的2019年半年報中,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爲3210萬部,僅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萬部。國內銷量下滑,但是小米整體出貨量還是維持了去年的同期強度,主要是小米在國外市場的高歌猛進。

我們能從艾媒諮詢《2018-2019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東南亞市場研究報告》中看到,2018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之時,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卻逆勢走高。2018年,小米手機銷量的增長主要來自雙印和西歐。在印度小米2015年僅有3%的市場份額,到2018年則以接近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另外據Canalys統計,2019Q2小米在歐洲市場出貨量排名第四,同比增長48%,增速位列第一。

3、華爲艱難突破歐洲市場,如今卻遭受強勁外力阻撓。

 

對於二、三梯隊的玩家來說,全球化是現階段銷量下滑的救命稻草,但是對於頭部玩家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隨着國際貿易的衝突加劇,這些頭部玩家反而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大。

此前美國不讓華爲用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但是官方不預裝還能由用戶手動後裝。但是據最新消息,華爲Mate 30系列後裝谷歌應用全家桶的方案,也徹底被堵死。並且谷歌也從其SafetyNet系統(一個能訪問谷歌服務的可信任設備列表)中移除了華爲Mate 30。

這意味着華爲Mate 30系列手機,不僅後裝無望,而且即便之前已經安裝,現在也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纔剛剛開始。

競爭加劇 頭部玩家要全新賽場

新興市場還是性價比爲王,需要極致的本地化,對於已經無路可走的二、三梯隊玩家來說是必爭之地。但是,對於頭部玩家來說本來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較高滲透率,並且隨着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大,不見得是個投資回報比高的選擇。

1、全球化不是頭部玩家的救命稻草

苦苦經營數十年,在海外高端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的華爲,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26%,距離第一名的三星僅差5個百分點。但是在數據上來看,禁用谷歌對華爲在全球範圍內的衝擊,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Canalys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爲在歐洲市場失去了一部分市場,同比下滑了16%,市場份額爲18.8%,排名第二。任正非也曾在採訪中承認爲未來海外出貨量將下降4到6成左右。

短時間內這種影響很難消除,也因此,華爲實際上的業務重心已經轉移回了國內,期望用國內市場的空間換取國際市場的時間。

在全球範圍內表現得更爲糟糕的其實是蘋果,本季財報中顯示,該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大中華區第三財季營收爲 91.57 億美元,同比下滑 4%;歐洲營收爲 119.2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2%。

2、手機作爲頭部玩家的增長引擎後勁不足

這一季度蘋果的手機銷量繼續下滑,iPhone 業務在第三財季淨銷售額爲 259.86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294.70 億美元下降 12% 左右,iPhone 業務已經不再成爲蘋果營收的重要增長引擎。

在其他硬件產品方面,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iPad 平板電腦收入爲 50.23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46.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8%;Mac 設備,包括筆記本和臺式機電腦業務的淨銷售額爲 58.2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52.58 億美元增長 11%。

但是這一季度,蘋果財務報告中最大的亮點來自於Apple Watch、HomePod 和 AirPods 等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和和配件銷售收入,增速同比增長接近 50%。並且服務性收入也表現得比較穩定,從整體營收來看,每個季度服務性收入都在百億美元以上。

3、新系統長路漫漫但或許是新賽場的起點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脫離出單純的手機市場,站在AI、IoT還是5G的全新的層面上,頭部玩家其實有能力重新圈定賽場,或許那裏纔有更大的空間。

今年8月9日,華爲鴻蒙操作系統被迫發佈,發佈匆忙但是也讓大部分人鬆了一口氣。因爲,華爲頗有遠見的從物聯網的角度來佈局整個生態服務系統。鴻蒙OS首次使用分佈式架構,實現模塊化解耦,不止支持手機,還支持可穿戴設備、車輛、音箱等智能設備。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華爲Mate 30系列手機的慕尼黑髮佈會上,華爲同時也發佈了Huawei Mobile Services(HMS),即華爲移動服務。目前HMS已經集成了45000個應用程序,但需要調整適配的應用程序仍有成千上萬個。

也或許受到谷歌禁用級別提升的影響,不主動使用鴻蒙系統的華爲加快了發展步伐。10月4日外媒報道稱,目前華爲又在海外市場爲該系統註冊了新的商標。新商標將覆蓋多樣化的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揚聲器,路由器,智能電視(智慧屏),汽車等。

可以看到,二三梯隊的手機廠商在加大出海力度,頭部玩家在更高維度上尋找空間。2020年,賣手機不再重要,在中國能賣多少手機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市場充滿明顯轉折時,手機廠商們能如何穩住大局並完成階段性的過度,迎接全新層面上更大空間的挑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