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分辨率、DPI、PPI、GIS裏面的地圖分辨率

1.屏幕分辨率

屏幕上看到的亮光其實是一個個的發光點組成的,每個發光點在不同時刻都能代表不同的色彩。而這些發光點我們更常稱之爲像素

屏幕分辨率只是說的是在一定尺寸範圍內,是由多少個像素組成的而已,和屏幕清晰度沒有關係。

只有當尺寸一定時,改變像素個數,那麼就引申出一個單位 像素密度(PPI)下面再說ppi。

 

那麼有個疑問,像素有大小嗎?

答案是:在知道尺寸和像素個數的情況下,是可以計算出像素大小的。

例如:屏幕是5英寸,500個像素(斜線上的像素個數),那麼5/500=0.01,就是每像素的大小就是0.01英寸.

 

對於電腦來說:

例如23英寸電腦的支持的最大分辨率是1920*1080    那麼說的是水平方向上每行容納1920個像素,豎直方向上每列容納1080個像素。

同樣23英寸電腦的分辨率你改成了800*600,如果顯示範圍不變,那麼每個像素實際代表的範圍就會變大(隨之帶來的效果是模糊),這裏就涉及到了每英寸所能容納的像素個數ppi(英寸內像素個數越多,那明顯越精細啊,像素少那明顯模糊麼)。

爲什麼剛纔說如果顯示範圍不變呢。因爲在改變電腦顯示分辨率(像素個數)的時候,顯示範圍(寬高是在動態改變的,周圍會出現黑邊)是在改變的,所以其實電腦上的設置顯示分辨率,應該是在改變屏幕的顯示範圍。讓內容顯示在屏幕的顯示範圍內(也就發亮點的地方),和像素的大小沒有變化,只是把周圍的那些不需要的像素整成了黑色的(應該是讓他們不發光了把)。我理解的是這樣子的。

對於手機來說:

改變手機設置裏面顯示菜單, 裏面有個調節分辨率的功能,是直接影響清晰度的。

因爲手機上改變分辨率的時候,顯示範圍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分辨率變小的話,也就是像素個數變少了,那麼每個像素代表的實際範圍變大了(同樣一英寸原來是5個像素,每個像素代表一個顏色,你最終看到的是5個顏色組成的顏色,現在變成了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只能代表一個顏色,那麼怎麼着也沒顯示成5個顏色組成的顏色吧), 那麼肯定就不精細了,如果是分辨率變大的情況下,像素個數變多,每個像素代表的實際範圍就變小了,那麼肯定精細麼。

2.DPI

DPI是每英寸的點數,在最早的時候,這個單位是用來描述打印機的性能的。DPI是用來描述打印圖紙的時候的精細程度。意思就是這臺打印機最多能用多少個墨點來打印一寸的內容。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家用黑白打印機普遍都去到了 600 * 600 dpi 而家用彩色照片打印機則能去到 5760 * 1440 dpi。DPI 越高,每英寸內的墨點就越多,你打印出來的東西就會越清晰銳利。

3.PPI

PPI ,代表的是每英寸像素的個數,也就是像素密度,是影響屏幕清晰度的

像素密度計算公式是:對角線方向上的像素個數 / 對角線上的英寸。ppi理論上是越大,屏幕越清新,但是好像說是到了300以上,人眼就分辨不出來了。

4.GIS裏面的地圖分辨率

代表是每像素所表示的實際地理長度,這個長度單位是根據地圖單位定的,

如果地圖單位是以經緯度顯示的,那麼可以說 1像素可以代表2°的地理範圍,

如果是以米來表示的,   那麼可以說1像素代表實際的520米

瓦片地圖切分時,通常使用256*256像素大小來切割。我們都知道如果是web墨卡託投影的話,比如在0級的時候,只有一張256*256的瓦片。

實際的經緯度範圍是   

經度[-180,180],維度[-85.05112877980659,85.05112877980659];

實際代表的投影範圍是:

x【-20037508.3427892,20037508.3427892】

y【-20037508.3427892,20037508.3427892】

那麼此時256像素代表的是20037508.3427892 * 2的地理範圍。 那麼一像素就代表的是(20037508.3427892 * 2 ) / 256=156543.0339280406。 而這個值 就是此時的地圖分辨率

 

如果以上我的理解有問題,請批評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