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回憶:第一次科創比賽項目——風力發電風向跟蹤實驗改進

2017年,第一次參加科創比賽,前不久翻到了,怕弄丟了,發出來留個紀念,也希望對相關內容感興趣的,提供一點參考。當時這項工作是老師給我的課題,後來就學了機器學習☺。難度不大,沒走很遠,主要是培養興趣。內容與 labview和myrio相關的。題目是:《風力發電風向跟蹤實驗改進》,下面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首先看一下使用的硬件和軟件:

1. 相關實驗平臺簡介

1.1 LabVIEW

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Workbench,實驗室虛擬儀器工程平臺)是由美國國家儀器公司所開發的圖形化程序編譯平臺,發明者爲傑夫·考度斯基(Jeff Kodosky),程序最初於1986年在蘋果電腦上發表。LabVIEW早期是爲了儀器自動控制所設計,至今轉變成爲一種逐漸成熟的高級編程語言。圖形化程序與傳統編程語言之不同點在於程序流程採用"數據流"之概念打破傳統之思維模式,使得程序設計者在流程圖構思完畢的同時也完成了程序的撰寫。


1.2 myRIO

myRIO長這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作​爲​NI“口​袋​實​驗​室”系​列​針​對​嵌​入​式​控​制​學​習​及​應​用​的​學​生​設​備,​低​成​本、​小​巧​便​攜、​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和​工​程​創​新​實踐。

myRIO-​學​生​嵌​入​式​設​備,​包​含​模​擬​輸​入、​模​擬​輸​出、​數​字​I/​O​線、​板​載​加​速​度​計、​Xilinx FPGA​以​及​雙​核​ARM Cortex-​A9​處​理​器,​一​些​型​號​還​包​括​WiFi​支​持。​可​以​使​用​LabVIEW​或​C​對​myRIO​進​行​編​程。​目​前,​myRIO​配​套​豐​富​的​軟​件​App​和​硬​件​附​件​系​統,​以​及​不​同​等​級​的​課​件​和​教​程​庫,​可​用​於​實​時​嵌​入​式​控​制、​機​電​一​體​化、​機​器​人、​視​覺​處​理​等​課​程​教​學​和​學​生​課​外​創​新​實​踐中。


1.3 風向跟蹤風力發電實訓裝置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儀器主要構成:模擬風裝置,風向跟蹤裝置,PLC主機掛箱,系列單片機掛箱,變頻器掛箱,被控對象掛箱,正弦波逆變器實驗掛箱,檢測儀表與負載掛箱。

實驗原理:風能作爲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米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便可以開始發電。 然而風向改變會影響風力發電的效率,因此實現風向跟蹤將有效的提高風力發電的效率。

工作原理:按下啓動按鈕以後,風車以及機艙回到初始化位置,當風車以及機艙都到達初始化左限位以後風車鼓風機啓動,風車以60%佔空比從左限位處運行到右限位處,在左右限位之間做180度來回運動,風力大小可通過設定值旋鈕設定。機艙根據風向標上的限位信號做相應的動作,當風向標碰到左限位時,機艙無條件逆時針向右運行,碰到中間限位以後停止動作,當風向標碰到右限位時,機艙無條件順時針向左運行,碰到中間限位以後停止動作。當風向標從中間位置向左偏移10個脈衝(偏向信號A/B)時,機艙向右逆時針運行,同理向右偏移10個脈衝時,機艙向左順時針運行,從而達到了風向跟蹤的效果。


2. “稚嫩的”申報書

2.1 項目簡介

  1. 研究意義:使同學們在通過此次改進之後,可以更直觀地明白風力發電風向跟蹤的實驗原理
  2. 總體思路:依靠NI公司的myrio學生開發平臺和與之配套的labview2013編程軟件,首先搞清楚實訓裝置內部電路和實現的原理,然後在labview上寫出控制程序,仿真出實驗裝置功能模型,並驗證控制策略可行性,最後將試驗裝置連接到myrio,再將電腦與myrio相連,進而控制實驗裝置。
  3. 研究內容:風力發電風向追蹤原理
  4. 研究方法:通過實驗裝置摸清原理,再將原理可視化,最後改進實驗。
  5. 主要技術:myrio開發端,labview程序
  6. 實施方案:首先要搞清楚實訓裝置的內部電路,用萬用表測量出限位觸發與否時的電壓值和風機順逆轉動的電壓值,由此得到限位觸發原理和風機的控制原理。此後通過labview2013寫出自動控制程序,再利用labview2013仿真出試驗裝置的功能模型,並寫出控制策略,在一個程序中實現閉環控制,並進行可行性驗證,最後將實現裝置,myrio和電腦進行連接,進行實驗。

2.2 原實驗存在的問題

原實驗流程爲:同學們聽老師介紹完實驗之後,參照操作手冊接好實驗裝置線路,按照要求進行操作,觀察並簡單地記錄數據,結束實驗。許多同學在聽完講解後,仍然不明白實驗原理,即便是做完了實驗也還是有大批同學存在疑問,這是因爲實驗原理比較複雜、抽象。同時實驗裝置接線部分複雜,導致原理與裝置的對應關係不清楚,學生理解困難,接線容易出錯。初次接觸根本無暇顧及實驗原理,時間大部分都浪費在了接線板上接線上,背離了通過實驗摸清原理的實驗目的,實驗的效果不好。因此,本項目做了一些改進。


2.3 本項目創新性

  • 搞清楚試驗裝置工作原理後,爲了同學們不再把時間耗費在硬件上,在軟件方面,用LabVIEW編寫程序將實驗原理可視化,並設計了清晰的操作界面,幫助同學們快速理解和掌握實驗原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 硬件方面,用myRIO作中間端分別連接電腦和實驗裝置,只需要簡單的連接九條線,包含三條風向標限位信號和四條0-180度限位信號。就可以通過電腦LabVIEW操作界面,實現自動控制或者手動控制實驗裝置,加深對實驗的理解。

2.4 設計方案

內部電路
用萬用表測量各種情況下的電平,經多次測量得到以下數據:
DLR-A控制底座,pls爲電源 DLR-B控制風機,pls爲電源
低電位,使底座逆時針轉。 低電位,使風機順時針轉。
高電位,使底座順時針轉。 高電位,使風機逆時針轉。


myRIO控制程序
思路:接通電源後,風機與底座開始運轉,首先檢測風向的三個限位是否觸發,如果觸發左限位,說明底座超前風機此時應該風機應與底座同向運轉,直至右限位觸發,右限位觸發時說明,風機超前底座,此時應讓風機改變運轉方向,直至左限位觸發,如此循環往復,實現風向的追蹤。(注: 實際的實驗裝置中,風機的速度永遠大於底座,否則無法實現追蹤功能) 但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即底座左限位和風機左限位同時觸發或者右限位同時觸發時,存在命令覆蓋的情況,所以程序中添加了此種情況的解決方案:即當出現該情況時,聽從底座限位的信號,亦即底座限位的命令級別是最高的,此舉目的是爲了保護試驗裝置,避免損毀,這是符合編程原則和實際應用規範的。程序框圖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前面板如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圖所示,接入了myRIO的7個模擬輸入口(包括 A/AI 0、1、2;B/AI0、1、2、3)和4個數字輸入口(包括 A/DIO0,1、2、3)。其中 A/AI 0、1、2三個模擬輸入是風向的三個限位信號,B/AI 0、1是兩個底座限位信號,B/AI 2、3是風機限位信號。A/DIO 0、1控制底座,A/DIO2,3控制風機。myRIO提供5V電源,認爲當 >3V 時爲高電平(實際測量值約爲3.34V),當 <3V 時爲低電平(實際測量值約爲1V)。


編寫仿真程序,實現閉環控制,驗證控制策略。

爲了驗證控制策略是否可行,編寫了該實驗裝置的仿真模型來進行理論驗證。

思路:根據實驗裝置,風機與底座在水平面內繞豎直軸在0到180度的範圍內轉動。並規定垂直於水平軸中心的豎直軸爲轉動中心,並且左側爲正向,起始位置角度爲0,逆時針轉動角速度爲正,順時針轉動角速度爲負;且開始運轉後,按逆時針從左側轉動到右側運轉,再由右側轉動回左側,在此循環往復過程中實現風向的追蹤。前面板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程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5 工作原理

由程序框圖中知,規定風機和旋轉中心的連線與水平軸正向爲夾角爲風機位置,同理可知底座位置。規定風機位置與底座位置的差值爲風機與底座夾角,在程序中,程序會判斷當夾角大於2度或者小於-2度時,就相當於實際裝置中的觸發了風向的左右限位,因此此時程序將會做出反應,繼續追蹤或者改變轉向。當風機位置處於0度時,認爲此時觸發了左限位,程序要改變轉速,讓風機改變轉向,底座亦同理。這就相當於實際裝置的追蹤功能。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輸入控件,分別是底座角速度和風機角速度,這是可以手動輸入的,但要注意一點:風機的角速度一定要大於底座的角速度,這也是實際情況,否則無法實現追蹤。經過多次測試,請在進行程序驗證時,最好將兩個角速度分別設置爲2和2.2,此時轉動速度適宜,便於觀察。


2.6 演示視頻片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好稚嫩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