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的書

在2014年的第一個休閒的週末裏,在安靜溫暖的賓館裏,該總結下了。這裏主要說下今年看到一些書及一些體會吧。

專業類:
《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布萊恩特
本書從程序員的視角詳細闡述計算機系統的本質概念,並展示這些概念如何實實在在地影響應用程序的正確性、性能和實用性。全書共12章,主要內容包括信息的表示和處理、程序的機器級表示、處理器體系結構、優化程序性能、存儲器層次結構、鏈接、異常控制流、虛擬存儲器、系統級I/O、網絡編程、併發編程等。
印象最深的第五章程序的優化:
 應用:性能提高技術
   1)高級設計。爲遇到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和數據結構
   2)基本編碼原則。避免限制優化的因素。
     消除連續的函數調用。在可能時,將計算移到循環外。考慮有選擇地妥協程序的模塊性以獲得更大的效率。
     消除不必要的存儲器引用。引入臨時變量來保存中間結果。只有在最後的值計算出來時,纔將結果存放到數組或全局變量中。
   3)低級優化。
      展開循環,降低開銷,並且能使得進一步的優化成爲可能。
      通過使用例如多個累積變量和重新結合的技術,找到方法提高指令級並行。
      用功能的風格重寫條件操作,使得編譯採用條件數據傳送。

《編碼:隱匿在計算機軟硬件背後的語言》 (出門右轉看鏈接)
《計算機程序的構造和解釋》
《數學之美》 吳軍
讀了“數學之美”,才發現大學時學的數學知識,比如馬爾科夫鏈、矩陣計算,甚至餘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並且栩栩如生,才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麼有趣,才真正明白“數學是科學的皇后”這句名言。能把高深的原理講得更加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經過改寫和重構後,《數學之美》在整體和細節的度上控制得更好。希望讀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學到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學會如何化繁爲簡,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工程問題,如何跳出固有思維不斷去思考創新。同時書中也留了很多問題給願意鑽研的人做進一步深入思考。
《黑客與畫家》 [美] Paul Graham 阮一峯(譯)
本書是硅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紹黑客即優秀程序員的愛好和動機,討論黑客成長、黑客對世界的貢獻以及編程語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對計算機時代感興趣的人的一些話題。書中的內容不但有助於瞭解計算機編程的本質、互聯網行業的規則,還會幫助讀者瞭解我們這個時代,迫使讀者獨立思考。
摘抄如下:
“我們這個世界,你向下沉淪或者向上奮進都取決於你自己,不能把原因推給外界。”
“自由軟件基金會創始人理查德·斯托爾曼說:“出於興趣而解決某個難題,不管它有沒有用,這就是黑客”

其他:
《蔣經國傳》陶涵, 林添貴

   作者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從國際的視野和角度觀察中國現代歷史以及蔣經國個人的歷史,描述了蔣經國一生的政治、經歷、軍事和社會活動,以及蔣經國所處的時代的中國社會背景以及國際大背景。我們看到蔣從留學蘇聯,解放戰爭,及潰退臺灣後的思想歷程的轉變,及晚年對中國式民主的貢獻,留下來重彩的一筆。

《你當溫柔 卻有力量》劉小昭

這是小昭在她的故事俱樂部中整理出來的點滴故事,裏面或許有你,有我們。總體來說感覺挺好的,有點網友說的雞湯,但還好吧。沒什麼特別的,你能在這本書裏看到的,都是些再平常不過的小溫暖,小感動,希望這能幫你推開孤單,得到力量。內容面很廣,生活中的男女感情問題,還有教女孩如何理財的方法,不錯。

《原來你非不快樂》林夕
  看到林夕的一個節目,聽了手楊千樺的《再見二丁目》的歌詞聯繫到這本書。圍繞“快樂/不快樂”的主題,內容涉及心境、工作、時事、社會民生、生命等等多個方面的思考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直面“不快樂”,將苦痛解剖,從而找到真正的長久的快樂,以安穩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質。
印象較深的頭幾篇文章,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出自蘇軾《定風波》,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怎麼說呢,人生的陰天與晴天,晴天不要太得意 陰天不要太沮喪  參透人生轉換機關。參考央視《百家講壇》這一期嘉賓專題講蘇軾,真是不錯,還很幽默。


《十八歲給個姑娘》 馮唐
“寫作動機非常簡單,在我完全忘記之前,記錄我最初接觸暴力和慾望時的感覺”,小說裏面北京的味道很嚴重。
人物:流氓派 秋水(作者) 孔建國  劉驚偉、張國棟(同學) 梯子(書記是人類進步的梯子)
女神派:  朱裳   翠兒
講的一些段子挺搞笑的,比如吹牛的技巧,還有就是情詩歌寫的挺不錯的。
如下:
摘抄師兩首:
《印》                                                             
我把月亮印在天上
天就是我的
我把片鞋印在地上
地就是我的
我把脣印在你的額頭
你就是我的

《空》
沒有雙腳
我還可以走近你
沒有雙手
我還可以撫摸你
沒有心臟
我還可以思念你
沒有下體
我還可以燃燒你      
PS:詩中的“你”是祖國、是志氣、是理想、是北京大學、是雙皮面高幫耐克籃球鞋。

《道德經新釋》奧修
微信訂閱鬼腳七推薦,總體感覺講的挺深奧的不太容易理解。、
摘抄:“
老子說,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
生命是條河流。沒目標要去征服,也沒什麼要去保護。
不要抗爭,不要逆流而上。就跟着它流動,好像小孩子一樣,柔軟、新鮮。
虛假的世俗的宗教纔要你跟生命抗爭,以“爲了神”的名義。要象一朵花一樣美麗、柔軟、經雨打風吹而飄落。
不要象一塊石頭那樣孤獨的堅強。”


《李鴻章傳》梁啓超

梁啓超借寫此傳記,同時表達對當時國家命運的預測,及晚清衰落的原因分析。一些摘抄:

“洋務運動時期的李鴻章,他只知道有軍事,卻不知道還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卻不知道還有內政,知道有朝廷,卻不知道有國民。
  他不知道今天國際競爭,不靠國家而靠國民;
  他不知道西方各國能夠消除派系,消除就習氣,通過新政而富強的,那種改革的動力都是來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縱觀三十年來新一輪的歷史大潮,不見了隨亡國滅種危機而來的改革緊迫感,經濟建設已有長足進步,
政治體制改革卻步履蹣跚。一百多年過去,中國仍未建成一個理想的公民社會,梁任公“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
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現之前,永遠不會過時。

正在看:
《從一到無窮大》伽莫夫
一本很有趣味性的經典科普讀物,遺憾現在纔看到。前面講到了純粹的數論,講了大數,無窮大數的比較,一級、二級、三級大數。
引申出數學中的不解難題,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有貢獻)、費馬定理。通過找寶藏的故事介紹了虛數的應用性。
插圖很形象生動,翻譯的栩栩如生,口語化的翻譯,特別是一些寓言詩歌的翻譯一點也不生硬。
後面講空間和時間的相對性,時間的第四維空間,空間和時間距離的轉換。
“一切物體在以相同速度運動時都會收縮同樣的程序,其原因完全在於它們都被限制在同一個收縮的空間內。”
還有後面幾章內容微觀世界,宏觀世界,慢慢品味。
代序言裏有句說的很好:真正的優秀的科普著作應該能向讀者傳達一種精神,一直思考的方法,能帶給讀者一種獨特的視角,以及一種科學品味,一種人文的觀念。

《看見》柴靜

還沒看完,大記者柴靜寫的採訪紀實吧,認識了陳虻,一個很好的伯樂。摘抄一句印象較深的:“人們聲稱的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後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麼幸福。” 說的很有感觸。

《我所理解的生活》韓寒
韓寒的一本文集,還沒看完,裏面涉及韓寒討論民主自由、鍼砭時弊,談及感情、家庭、偶像,分享個人成長經歷,誠懇地剖析自己。對寶島臺灣的印象,慢慢再看。

地攤上買了本盜版書:
《一個:很高興見到你》
再一次申明,買盜版書是錯誤的,這次碰巧了,下不爲例。一個App在手機上經常看,本書是App上文章的經典合集。
文章質量還是一如既往地高。
摘錄了幾段印象很深的:
1)所謂成功,無非就是你身邊的人,因爲有你,而感到快樂。
2)碰到了就是緣分。他們說,青春是在錯誤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其實在我們身上從來沒有錯誤的時間,每時每刻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必然。我窮的只有一塊石頭裏,而你存在我心裏,我只是照着我的內心,每天和你說說話。
 你是我的什麼
你不是我的優樂美
不是我的益達
你是我的大理石
我是你的米開朗基羅
你有先天裂痕
我有琢石執念
修修補補
直到雕琢出我的大衛

我要珍惜我的石頭,我不想很多年後有人問起這個時代,我只能冷冷地說,那個年代,真情都很匱乏。
——《那個年代,物資都很匱乏》
3)遺憾大多來自等待。人人都有很多打算與願望,要麼實現,要麼遺憾。這是現在的我,一個入殮師所理解的生活。
    願世間少些遺憾,多些實現。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與諸位共勉。                 ——《要麼實現,要麼遺憾》

十一假期在家裏的書櫥裏找了兩本書:
假期以重溫革命歷程爲主(其他的書在家裏沒找到)
《紅巖》
著名紅色小說,以重慶地下黨人爲爭取中國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壯烈鬥爭爲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通過作者親歷,描述了1949年解放前夕的國民黨的特務統治下的渣滓洞、白公館、中美情報合作所中共地下黨員的生存狀況。出現了《囚歌》等革命詩歌
《平凡的世界》路遙
終於看完了,以前只看了第一部,現在一口氣第二、三部一起看完了,還是挺有成就感的。描寫了自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農村的風雲變幻的新景象。從集體所有制 的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土地制度的變革,人們的精神思想發生巨大變化(創辦教育和建廟宇),青年人的愛情故事的變化(生死離別),領導的新舊更替。
經典語句:
1)生活包含着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像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2)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纔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好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的對待歡樂和幸福。
3)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爲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爲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電子書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胡適
kindle上看了篇文章《贈與今年大學畢業生》,出自胡適《介紹我自己的思想》。給出解決民國時就出現大的畢業即失業的四個“藥方”。重點突出第四個:只有責己是生路,因
爲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社會上的獎掖只有遠超過我們所應得的,決沒有真正的努力而不能得着社會的承認的。

《瓦爾登湖》梭羅
這本書的思想是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就像是個智慧的老人,閃現哲理靈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樣的境界。
摘錄:
“讓我們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別因爲有堅果外殼或者蚊子翅膀落在鐵軌上而翻了車。讓我們該起牀時就趕緊起牀,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寧而沒有煩擾的心態;身邊的人要來就讓他來,要去就讓他去,讓鐘聲迴盪,讓孩子哭喊——下定決心好好地過一天。”
“無論你遭遇了多少失敗,“別傷心,我的孩子,因爲有些事情如果你自己不去做,誰又會來替你完成呢?”


《紀伯倫散文集》紀伯倫
一部非常好的書。作者對生活、愛、婚姻、孩子、善與惡、快樂與悲傷、理性與熱情的解讀真是真知灼見,不愧爲阿拉伯文藝復興的先驅。感悟很深,非常值得閱讀 。

《三十六大》  馮唐

《王小波文集》王小波

《幸福了嗎》白巖鬆

《梁啓超傳》

還沒來得及看:
《麥田裏的守望者》塞林格
《鄉土中國》 費孝通


給家裏外甥、外甥女(見下圖)買的: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