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極少數-讀後感


成爲極少數

李栩然

◆ 自序 真正的成長,都需要你孤獨地翻山越嶺

>>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 每個人都有束縛自己的“繭”,未破之前,都過着蟲一樣的人生。

>> 在這樣的繭裏,如果我們睡懶覺,可能並不覺得有多難忍受,但一旦真正開始思考,就會感知到被束縛的痛苦。它困住了我們,使我們動彈不得,於是生活裏就有了無數次的無可奈何、一聲長嘆、心有不甘、痛苦蛻變,而嚮往的生活似乎永遠在別處。

>> 真正的捷徑,往往都隱藏在不爲人知的地方。而在你真正走通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你都需要孤獨地翻山越嶺。

>> 真正的成長,一直需要你不斷地、孤獨地翻山越嶺。

>> 事實是,往往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持之以恆地自我驅動,持續成長,不斷地通過總結、反思、實踐,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 覺醒:自我驅動的人是不會焦慮的

>> 什麼是自我驅動,說白了,就是有一種自己跟自己較狠勁的精神

>> 與“狠人”相對的是“人”。這種人,既沒有言出必諾的責任心,也沒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更缺乏敗而後戰、頹而後振、堅持到底的意志。

>> 在他們的思維體系裏,最缺乏的,就是自我激發、自我負責、自我驅動的模塊。所以,這些人會在事前熱衷於“想象美好”“定大目標”,在事中熱衷於“找理由”“擺困難”,在事後熱衷於“自我安慰”“忘掉不愉快”。

>> 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是不管話說不說,自己都先去把事幹了的人。真正敢於對自己發狠的人,話都不用多說。想了不敢做,說了做不到的人,都是人。

>> 一件事你籌劃得再充分,方案再牛,想象着如果幹成了會如何如何厲害,但只要沒有最後的結果,便毫無意義。說了做不到,不如不要說——至少,不會在實現不了的時候那麼焦慮

>> 想要和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那就是——做到。你只有做到了,才能得到。

不要對沒做過的事情說沒意義

>> 你內心相信和堅持的東西,終會引領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 面對社會趨勢的巨大不確定性,最佳的策略就是保持自己的確定性。

>> 不管外部怎麼變,自己堅持的東西從來不變。這就需要克服外部環境的影響,克服內心的猶豫、懈怠、彷徨和焦慮。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擁有自驅力的人,最後都會去遵從內心,即使面對再急劇變化的狀況,再難的困境,也會默默咬着牙,踽踽前行。做一個這樣的人,是充實的,是幸福的,也是永遠不會焦慮的。

>> 一定要相信: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外在和他人,而是頭頂有天,腳下有路,心中有度。

◆ 上進:只有突破才叫上進

>> **人生有點像環法自行車賽。你必須在不同的時間段裏,做出超越這個時間段裏你能做到的事情,纔算真正的進步。**誰也不會記得你在某段路程曾經遙遙領先,在哪個坡道你曾奮力騎行,在哪個拐角你摔倒了仍爬起來繼續前進。大家只關心你有沒有在這個賽段、下個賽段、下下個賽段甚至人生的總賽程中獲得好名次。更可怕的是,這個社會所給予一個人的獎勵,也從來不是平均的。

>> 上進,只是一種不斷向前的狀態。而人生,更應該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 要麼廣泛撒網,尋找突破的機會;要麼做到極致,每一次堅持都是爲了跨上一個臺階。

>> 你如果每一次都沒有突破,那所謂的“不斷上進”,也不過是徒費精力而已。這纔是我在這個問題下,真正想說的話: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不足以談上進。

◆ 動力:我經常對自己吹牛皮

>> 我的觀點是,如果說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真有什麼靠譜的、可複製的捷徑的話,那麼大概只有一條,那就是有貴人相助。

>> 策略一:賞識與認同

>> 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再乏善可陳,也需要學會從裏面找到閃光點

>> 很多時候,自我否定纔是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 策略二:目標與意義

>> 目標與意義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很多事情目標很明確但並沒有什麼意義,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又找不到目標。而這兩者的連接點就是自己。是你的存在,你的思考和行動,讓一件事的目標與意義有了一個交會點。

>> 自己吹的牛,最好默默地吞下去。

>> 並不是每一種牛皮,都值得去吹。

>> 吹一個牛皮只要一分鐘,但實現它可能需要一年。

>> 說白了,我們爲什麼需要對自己吹牛皮?

就是爲了在不想努力的時候,給自己以繼續前進的動力,然後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到達瓶頸。

而瓶頸,就是下一次突破的開始。

◆ 自律:圍繞目標的自我約束

>> 能夠幫助你建立自律最好的方法,就是三個字:幹大事!

>> 習慣的東西最怕沒有反饋,人們堅持了半天好像沒什麼變化,也就不想堅持了。當你定下了幹大事的目標,就可以讓日常習慣的每一點都變成向着目標前進的一小步。只有這樣,才能賦予日常習慣更大的意義。

◆ 專注:做到勤奮的樣子很容易

>> 做出勤奮的樣子很容易,難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 勤奮能決定的只是下限,真正決定人與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貫注。

>> 這纔是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真正擁有的特質。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幾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們往往可以一天十多個小時持續這樣,經年累月,從不懈怠。這纔是隱藏在勤奮表象背後的真正特質,一種更本原的能力——專注。

>> 專注於明確的目標,並排除干擾,這是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

>> 10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注。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相對於勤奮之類的東西,專注更像是一種天賦,一種自發行爲。

>> 現代社會裏專注是一種極其稀缺的天賦能力。而稀缺,意味着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 說實話,大家都到這個年齡了,早過了天賦的積累和開發期,如果還想依靠本能保持專注,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擁有多強烈的動機,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 第一重境界:打造有利於專注的環境

>> 過量的信息消費的是人們的專注力,信息越多,人們越不專注,越分心,越難深入思考,思考的時間越短,就越容易流於膚淺

>> 所以,對於像我這種天生專注力不強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給自己脆弱的專注力製造“敵人”,不看、不關注、不安裝這些炫人耳目的東西,讓自己處在一種更有利於保持專注的環境中。空出的時間,多去看紙質書籍,深入思考。這一重境界之所以最低,是因爲它完全依賴於和外界對抗,太被動。

>> 第二重境界:訓練進入專注模式

>> 第三重境界:努力激發專注的心流

>> 我們向別人學習,並不是爲了打敗別人,而是爲了超越自己

◆ 第二章 方向與精進

>> 這些後來居上的人,大部分都擁有兩個特質:要麼就是有一技之長,要麼就是在自己感興趣並且擅長的領域裏全身心地耕耘。

◆ 思維:建立這三個思維,增加競爭優勢

>> 第一,不要等槍響了再跑

>> 這個社會上,從來就不存在起跑線這個東西。誰也不可能和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 當年,有那麼多文章告訴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問題是,當你真正進入社會時,起跑線在哪兒?

>> 工作中一定要有搶跑思維。每一次的長假結束,其實都是一次搶跑機會,你比別人早進入工作狀態,就可能積累更多的競爭優勢

>> 我從工作開始,就一直有這樣一個習慣。爲了避免每次長假後到公司第一天的空虛和痛苦,我一般都會提前一天去迎接這種空虛和痛苦。

>> 其實最好的加班時間,不是週六,那是在延長你一週工作沒有完成的痛苦。而是週日的下午,只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幫助你開啓新一週更好的狀態。然後再好好吃一頓犒勞下午加班的自己,晚上也能睡得更加心裏有底,更加心安理得。

>> 第二,打掃乾淨屋子再接活

>> 我曾經無數次反思,對個人而言,時間之所以被浪費,是因爲外部干擾太多,並且你在面對干擾時猶豫不決。

>> 減少無效社交。希望所有人都能學會“社交降級”,再難,也一定要能說“不”。如果不懂拒絕,什麼活兒都接,什麼聚會都參加,你很可能永遠也沒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手裏真的有重要任務要完成,可以人爲製造一個“封閉空間”,關掉手機,不收郵件,不接電話……一個完整時間段裏只專注一件事。

>> 第三,確立一個目標——明年不要確立同樣的目標

>> 要想出衆,就一定不能從衆。

>> 想不到的,做不到;想不清楚的,做不好

>> 任何事,最怕的就是議而不決,謀而不斷,光想不幹。

◆ 規劃:業餘時間怎樣不失控

>> 我至少知道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播種之前要先平整土地。

>> 每週末至少花一個半天梳理下本週的工作學習情況,思考下週的工作、學習安排。

>> 我一直堅信,要學會用習慣去推動自我提升,而不是僅僅靠毅力、精神、拼搏去推動。

◆ 準備:多做這些能受益終身的事情

>> 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爲大部分人都無法把自己眼前的事或即將要做的事和今後的收益聯繫起來

>> 人往往就是這樣,事到臨頭纔會想到要抱佛腳。我們其實都是很短視的動物,延遲滿足是很難的。

>> 我們之所以看不透未來的收益,是因爲我們現在做的事和未來的目標之間隔着一重不可逾越的障礙——時間。

>> “只要努力就能有收穫”這句話之所以雞湯,就在於沒人告訴你要多努力纔能有收穫,會有怎樣的收穫,以及多久纔能有所收穫。

>> 投入需要資本,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時間本就是他們年輕時唯一可以擁有的資本。所以,這個理念的核心總結起來就是:所有以付出時間爲代價而又能產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儘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條件又契合自身實際的事情。

>> 一是工具、技能習得類

>> 二是收益與時間長短正相關類

>> 三是主要以投入時間爲代價且存在突破機會類

>> 四是短期消耗時間,長期卻存在收益類

>> 人的一生很寶貴,酒足飯飽之餘,不妨多想想,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才能在階層固化之前儘量往上多蹦一兩個臺階。

◆ 寫作:寫作的價值大,該如何開始和堅持

>> 所有以付出時間爲代價而又能產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 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選擇更可能被關注的內容去寫,並且想辦法及時獲得反饋

◆ 學習:碎片化學習的正確方法

>> 核心方法就是一句話:碎片化學習+體系化整理

◆ 長板:磨鍊我們的“撒手鐗”

>> 因爲所謂的“撒手鐗”,不是你的一項能力要超過所有人,而是你在某些方面,比你周圍的人稍微突出一點就行。

>>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它讓每個人的優勢都可能被放大。網絡既連接了很多人,也分化了很多人。所以互聯網時代撒手鐗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你只需要比有些人厲害,並讓那些覺得你厲害的人看到就行了

>> 所以,不要輕易放過自己身上任何一個可能的長處。更不要把自己的優勢藏起來,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

>> 撒手鐗藏得越久,失效的可能就越大。你過去所有的撒手鐗,一旦不用,不打磨,很可能在三年後就開始褪色。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終極撒手鐗。所有的撒手鐗也都需要不斷進化升級

>> 沒有發現自己的撒手鐗之前,你可以慢慢走,慢慢看,做多種嘗試,混混圈子,等待機會。一旦找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優勢,一旦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可能實現突破,就一定不要等,也不要過多計較成本。快速進入,把能投入的精力都投進去,這就是“飽和式投入

◆ 求索:永遠給自己時間和空間

>> 第一,取得成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前人。第二,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第三,當你開始生活的新階段時,請跟隨你的愛好。如果你沒有愛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罷休。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

>> 我還有最後一個忠告,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只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需要爲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物質生活和你滿足的佔有慾,都不會讓你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纔會讓你自豪。”

>> 所以,一定要早一點去想。思考這輩子到底該對什麼東西傾注深情,自己又能在什麼事情上真正實現價值,人生短暫,你究竟能改變和影響什麼

>> 追隨內心的真正喜好

>> 讓擅長的事情成就自己

>> 人生同樣如此,不要去走那些你根本不可能擅長的路,哪怕這條路看起來光鮮亮麗。

>> 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點力氣就做得比別人好,那就是值得喜歡去做的事。

>> 有些事情,只要稍微用點心,每幹一年都有一年的進步。10年過去了,有些人在原地踏步,

>> 而你則很可能成了某個領域的專家。

>> 發現自己真正價值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在本職工作之外,永遠給自己一些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嘗試不同的可能。8小時以內是爲本職工作,8小時之外才是爲自己工作。因爲不敢嘗試,不願跳出舒適圈,而滿足於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後勉強在一家公司混日子,纔是對人生最大的辜負。

◆ 第三章 時間與平臺

>> 年輕人,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年輕人,逆襲的唯一資本,就是時間

◆ 時間:百忙之中,下一步“閒”棋

>> 一定要記住,小事一定要做好,但一定不能只滿足於做小事,特別對於上司沒完沒了地交給你雜事小事,一定要警惕。這很可能是刀不見血的辦公室鬥爭。

>> 個人成長中,最怕的就是光使用不培養,讓他天天忙到沒有時間充電,沒有時間調整,沒有時間思考,那麼再好的基礎、再優秀的底子,都可能在幾年後被掏空,失去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 複利:告別“不假思索的忙”

>> 還是那句話,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每個月少賺點錢,可能會影響生活質量,但絕不至於活不下去。如果不跳出來思考,一直把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眼前那些需要耗費你大量精力才能獲得的短期利益上,就很可能就會一直陷入忙忙碌碌,卻又始終毫無起色的陷阱之中。這纔是真正的沒有出路。

>>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幾乎都遵循資本的馬太效應,金錢、人脈乃至教育,都是越富有的人越有,越窮的人越缺乏。只有時間,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恆定的。

>> 年輕人,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年輕人,逆襲的唯一資本,就是時間。

>> 越忙越要關注自我成長,越窮越要在自己的學習上投資

>> 我們很多時候所謂的“沒有時間”“沒有錢”,只是把時間和金錢都花費到了那些對人生毫無幫助的事情上了而已。

>> 互聯網就是這樣,只要他去拍了,他去發了,他去做了,他去寫了,那麼,他的時間線裏,就蘊藏了今後突破的可能。等慢慢有了積累,有了經驗,有了名氣,甚至後來有了別人的投資,有了專業團隊的加入,慢慢越做越大,幾年後,他就從和你沒什麼兩樣,變成了擁有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 如果昨天、今天的你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那明天的你做的事難道會不一樣嗎?時間是線性的,決定了如果我們現在沒有采取什麼新的行動,那麼不遠的未來也不太可能產生什麼不一樣的新結果。

>> 要想讓未來不按照你一成不變的過去繼續走下去,你需要的是從現在起,去做兩個大的嘗試

>> 一是去嘗試人生突破的可能

>> 二是去嘗試拓寬人生邊際

>> 你如果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小,打交道的社會面越來越窄,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覺,那麼從概率論的角度講,發生突變的機會也一定很小

>> 人生的轉折永遠不會是直接告訴你晚上即將開獎的雙色球號碼那麼直接而明顯。人生面臨轉折的時候,往往也是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怎樣的選擇是對的,更不知道某個選擇以後會給你帶來什麼,你能做的,只是趁着年輕更多地去嘗試而已。

>> 機會往往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而命運的轉折往往留給那些敢於抓住機會的人。

>> 越是起點低,你唯一的憑藉就越只有你自己。你身邊唯一能夠有效利用的,只有你自己的剩餘時間。

>> 你要想改變未來,需要做的是從過去的經歷中反思總結。然後回到當下,去採取與過去不一樣的行動,不斷去嘗試突破,拓展人生可能。讓原本一直陷入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你,把時間拿來做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最終影響的纔是未來的人生。

>> 你不辜負時間,時間也一定不會辜負你

◆ 進階:職場零差評生存指南

>> 在任何組織裏獲得好評,重要的是三方面:和事情打好交道,和人打好交道,管理好自己的定位

>> 辦事靠譜永遠是獲得好評的前提。有人說,靠譜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其實這講的是流程層面。在職場上,“辦事靠譜”還需要你拿出結果。結果包括兩點:把事辦對,把事辦成。

>> 不一定每件事都能辦成,但一定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

>> 領導和同事交待的事,不一定每件都要辦。但決定要辦的事,就要多上心。能力當然很重要,但我們大部分時候判斷一個人,都更看重他的態度。如果你事事不耐煩,誰都不會主動來招惹你,也沒有人會把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你。

>> 這裏還有兩個值得注意的點:首先,每個人的職場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態度本身就會影響你未來的能力。一件全新的事交到手上,不管是誰都可能會蒙掉,也都可能處理不當。一般這時候,領導和同事都不會怪你。

>> 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對某件事情很不上心,別人除了覺得你態度不好以外,還會認爲你是對這件事情不滿,或者對佈置這件事情的領導或同事不滿。這兩個不滿,都會被歸結爲一個不滿:對領導和同事不滿。除非這種不滿是你的“策略”,否則永遠不要讓別人這樣以爲。

>> 辦事不順,要駕馭好自己的情緒,辦事順利同樣如此

>> 和人打交道,必須先掌握足夠的信息

>> **如果你對周圍的環境都不熟悉,職場對你就像一座黑暗森林,哪天做錯了事,被別人給了差評,你自己可能會渾然不覺。不需要刻意鑽營,但公司內外那些重要的隱性規則要遵循,一些關鍵的人物分別是什麼背景,這類信息你多少要有些瞭解。**主要是要有這個意識,具體的辦法不難。比如在一家公司裏,總有人消息靈通,經常能帶來各種八卦,和他們走近一些,你就會知道很多有價值的資訊。

微博上的八卦沒必要關心,但公司和行業的八卦不妨多知道一點。

>> 對信息,要寬進嚴出

>> 一方面要輸入足夠多的信息,另一方面更要嚴控輸出,做一個口風緊的人。

>> 永遠不要吝惜對別人的誇獎

>> 對一個人的“評價”本身也是一個重要信息,你想獲得一個好信息,就先給別人一個好信息:想讓自己獲得好評,就先給別人好評。每個人都喜歡被誇獎

>> 真誠而精準的誇獎,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獎勵

>> 給別人好評,不僅僅是因爲別人會回報你,更是因爲一個看事物總會先看到優點的人,往往是積極樂觀的人。積極樂觀的人誰都喜歡。與此同時,不要總傳遞負能量。特別是不要在背後說人壞話。壞話傳千里,消息總會進入對方的耳朵。

>> 記住朋友圈不是“朋友”圈,而是社交圈

>> 管理好自己的定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職場人,要有一個穩定的人設。

>> 業餘時間你愛去蹦迪就蹦迪,愛去旅遊就旅遊,但沒必要都發朋友圈讓你的領導和同事知道。

>> 這裏真正想說的是,職場如戰場,你的領導和同事是你的戰友,但不是你的朋友。只要他們知道你做事靠譜、爲人可信就行,在此基礎上了解點你的愛好與興趣也不錯。但是,有可能影響他們對你職場能力判斷的私人信息,比如你傷春悲秋的個人情緒,你在家庭和感情中遇到的困擾,就和你的愛人、家人、朋友去說吧,沒有必要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人面前。

>> 管理好自己的定位,也意味着要管理好自己的外在形象,做到乾淨、精神、從俗即可

>> 最後,有必要再次強調:爭取職場零差評,是爲了讓自己的路更寬,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而不是爲了當老好人。

>> 職場上要把事辦好,要把戰友搞得多多的。但有時候,你也難免得罪一些人,這沒有任何問題。唯一需要記住的是,可以結公怨,不要結私仇。

◆ 領導:從“怕”領導走向“用”領導

>> 彼得定律: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都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用通俗的話來說,就像是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晉升爲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爲主管體育的官員後,無所作爲。

>> 彼得定律還有一個延伸推論,那就是“如果你的上司已到達不勝任的階層,他或許會以制度的價值來評判下屬。例如,他會注重員工是否遵守規範、儀式、表格之類的事,會特別讚賞工作迅速、整潔有禮的員工”。

>> 第二步:學會藏起你的真實感受

>> 職場不是家,不需要你對誰都掏心窩子,尤其還是掏的“負面心窩子”。

>> 領導面前,如果真誠那麼有用,還要那麼多套路幹嗎。藏起真實感受並不是讓你成爲一個虛僞的人,說違心的話,而是不要嘗試和你的領導拉開架勢“對着幹”。除非,你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

>> 什麼事兒,只要沒撕破臉,大家就會做人留一線,真的撕破了,那就是生死存亡的職場鬥爭了。即使你真的不會隱藏情緒,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你看不起這個領導,也不要留下實實在在的把柄,這會給領導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對付你

>> 欣賞每一個領導的優點。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和人之間的看法是相對的。

>> 在很多地方,並不是你能力達到了什麼層次,才能做什麼領導,而是你當了什麼領導,纔可能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最簡單的例子,你不當領導,你怎麼知道該如何管理下屬

>> 你學會理解領導,隱藏真實感受,欣賞領導優點,最後和領導搞好關係的最終目的,不應該單純地希望領導提拔你,而應該是利用領導的資源和信息來提升自己,讓自己成長

>> 在你羽翼未豐的時候,你的領導往往就是你迎風起飛的最大助力。

◆ 人際:爲什麼心機重的人,卻比你過得好

>> 這就是許多人在生活裏不得不面對的兩大困境:第一,人生這麼長,你總難免遇到一些有心機的人。第二,對他們,你毫無辦法。

>> 這個世界雖然不是動物世界,但資源和機會永遠是有限的。你罵一萬句“賤人就是矯情”,都沒用。因爲,根據我的長期觀察,其實這些人不僅沒有“不得好死”,相反他們往往很牛,活得很精神

>> 見過《動物世界》裏一羣飢餓的動物搶東西吃嗎?搶得最狠的那隻吃相雖然難看,但能填飽肚子,變得越來越強壯。舉止優雅的那一隻,就可能會餓死。這個世界雖然不是動物世界,但資源和機會永遠是有限的。在這些資源和機會面前,他們能做到的,你做不到的;他們不要臉,你要臉;他們搶了你的那部分,你搶不回來

>> 他們憑什麼不能比你過得好?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裏面有很多灰色地帶。你在黑白分明的世界裏摔得頭破血流,也不影響他們在灰色地帶裏混得風生水起。你服不服?

>> 所有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濃縮在下面的4句話中。

一、忽略“心機婊”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

>> 二、別把“我是個好人”寫在臉上

>> 進了社會,誰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即使你真的是個好人,那也請“悶聲幹好事”。

>> 不要以爲“心機婊”就沒有朋友

>> 四、如果不能和平相處,就千萬不要手軟

◆ 斜槓:好的斜槓讓你的優勢相乘

>> 第一,沒靠斜槓賺過錢,就別輕易去轉行

>> 第二,沒有一技之長,再多斜槓也枉然

>> 事實證明,成過事的人,不管做什麼也都更容易再次成功。

>> 有價值的事業,是生命中的太陽,而有意義的興趣,則是生命中的水滴。太陽乘以水滴,等於一道絢麗的彩虹。

◆ 思考:時間在變,但有些道理始終相通

>> 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永恆的,你做過的工作在你之前已經有無數人做過,在你之後還將有無數人去做。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工作,幹了多少活,而是能不能給你帶來積累(包括但不限於積累你的財富、專業經驗、人脈資源、背景履歷等),否則工作再久也不過是原地踏步

>> 能讓不同的人快速結成同盟的,除了利益和感情,千萬別忘了,還有共同的敵人。所以在職場裏,只要看到有人抱團,不用去深入分析也知道,這個小團體一定會有一個到數個共同的“敵人.

>> 所以,不要對人生中無處不在的鬥爭感到驚訝;更不要沒完沒了地去參與小圈子內鬥,有那個時間,不如想想怎麼提升自己,怎麼跳出這個小圈子,怎麼多掙錢。

>> 有些時候觀點之爭、路線之爭都是假的,只有權力之爭纔是真的——這句話在網上也適用,那些對着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天天吵來吵去、撕來撕去的人,他們爭的權力叫“你們都得聽我的”。

>> 當一個觀點、思潮已經有很多人擁護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方法最快捷、最簡單地得到別人的擁護?答案是提出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一個觀點有多少人支持,就一定會有多少人暗暗反對,無論它表面上有多正確。所以,誰敢站出來唱反調,往往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支持。

>> 世俗的世界裏,真正應該去追求的東西不是權力,也不是金錢,而是影響力

>> 人在夜晚,大腦前額皮層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會減弱,容易做出和說出一些正常情況下不會做也不會說的事情來。

所以,有些重要的決定,一些不該說的話,一些不該見的人,最好不要放在晚上去做、去說、去見。

>> 兩個原本並不十分熟悉的人,因爲機緣巧合需要一起待至深夜,那麼最好早早結束談話。當日常生活、娛樂八卦等都聊到沒有可聊,而談話又遲遲不能結束的時候,你們遲早會聊出一些不該聊的話題和不該聊的事情出來,又在第二天早上後悔不已。不要給“交淺言深”留下實踐上的可能性。

>> 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有把握的事情,不用說,做就是了;沒有把握的事情,說了之後,變數更大,更難以把握。

>> 接上條。事可以做絕,話不能說絕;特別是很多人在衝動地把話說絕的同時,卻沒有做好把事做絕的準備。你說完了,別人卻聽進去了,你說到但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可能不說悶頭就做了

>> 要想快速、透徹地看清一個人,最好是你的地位、見識、思想或經歷在其之上。這就是識人的俯視原理,如果你仰視一個人,根本看不透他。

>> 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得到什麼樣的教育,有過什麼樣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多數時候的思維、行動和對世界的看法。

人生雖然參差多態,但總是有跡可循。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像是已經提前寫好的程序一樣按照既定軌道走下去。

>> 要想減輕那些既有條件的影響,往往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更需要非凡的際遇

>> 很多時候,我們略帶諷刺地說:“懂得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事實上,並不是這些道理沒用,而是對你沒用。

>> 1.你根本沒懂

>> 道理再精妙,如果我們不能從思路上明白它的概括推理過程,其實根本就無法真正理解

>> 有些道理,之所以能夠讓人得到醍醐灌頂的啓發,甚至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也正是因爲人在苦苦思考中,正好到了需要得出卻遲遲無法得出結論的關鍵一步。

這時候,人提前看到了想要的答案,於是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 2.你壓根兒沒記住

>> 運動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變成不假思索的肌肉記憶,何況這些經驗性的話語,更何況這些話語大部分還是我們從別的地方看到的

>> 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對那些你真正覺得認可的道理,你需要每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都提醒一下自己。

>> 比如,你既然相信“切莫交淺言深”,就一定要在遇到原本並不熟的人聊到深夜時,不斷在大腦裏警醒自己“剎車”。反覆試驗,反覆提醒,直到它變成你的思維習慣

>> 很多人,到了這一步後就裹足不前,守着一二十歲時的人生經驗過一輩子。有的人,選擇繼續前行,不斷吸收新的東西,改變已掌握的那些固化的道理。

>> 你解釋這個世界的層次和境界,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你需要不斷觀察這個世界,經歷不同人生,總結、吸收很多的人生經驗,並將其固化成不假思索的思維習慣。然後,隨時準備吸收新的觀點,糾正你的看法和人生策略。

◆ 觀點:與觀點不同者的正確相處之道

>> 他們討論的出發點根本不是觀點,而是情緒。面對情緒問題,想用理性去溝通基本沒戲。

>> 如果說互聯網上的觀點之爭,很多時候是情緒之爭,那麼職場上的觀點之爭,往往就是利益之爭。你具體的觀點是什麼,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

>> 如果面對的是互聯網上的情緒之爭,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求同存異,擱置爭議。比如對於網上關於中醫的討論,我基本不參與。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專業人士,我可能會請教他們的觀點來啓發自己的思路;但如果是和普通人聊,無論他的觀點是什麼,一旦我發現其實他陷在自己的情緒裏,我就會直接換個話題。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第一,不會傷了和氣。原因很簡單,你不可能說服一個陷在情緒裏的人。第二,節省時間和精力,辯論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 當遇到所有我認爲是情緒之爭而非觀點之爭的話題時,我就會告訴自己:這就好比是在討論到底是趙敏值得愛還是周芷若值得愛。這個問題,就交給張無忌去思考吧。

如果你發現觀點之爭,其實背後只是利益之爭,那就應該從利益的角度考慮解決辦法。最好的辦法不是別的,而是找到一個共同的敵人。這樣,你們就能成爲戰友,擁有利益“最大公約數”。

>> 雖然在生活和工作中,觀點之爭的背後往往是情緒之爭或者利益之爭,但有時候,你也會遇到認真和你討論觀點的人。對這樣的人,你一定要珍惜。

>>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總是和你持不同觀點和態度,但又往往能給你啓發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爲,只有偉大的對手,才能成就偉大的自己。

◆ 消費:被消費主義掏空的年輕人

>> 有人問:“如何判斷大牌包包的真假?”答:“背半年,質量差的是真的,質量好的是高仿的。”

>> 奢侈品之所以成爲奢侈品不是因爲質量好,也不是因爲性價比,更不是因爲實用,而是因爲總有上層人士爲它們背書或者站臺。說白了,奢侈品就是庫克船長的酸菜

>> 不管是不是口味重、好不好吃,只要有人相信這個東西是上層人士喜歡的就行

>> 我們以爲買了一個奢侈品包包就跨越了階層,其實,我們只是在給身邊同一階層的人看,同時爲這種想象中的跨越繳納高昂的“階層智商稅”。

>> 開始時,買一支幾百元的口紅都能開心很久,到之後幾千元的包包也就那麼回事,再到最後上萬元的飾品也就只能讓人心動一小會兒了。人的慾望是內心裏躁動的巨獸,一旦釋放出來,內心反而會感到更加空虛。

>> 很多時候,當經濟實力、社會地位和所購買的物品不匹配的時候,你以爲穿在身上是身份的標籤,其實是扭曲心理的沉重枷鎖,是外化的慾望。

>> 這個世界上,真正具有長久價值、最昂貴的奢侈品就是健康、時間和知識。偏偏無論窮富,前兩樣東西都是人人都有,而後一樣東西,你擁有的越多就越會感到自己的淺薄。

>> 所以,與其學習那些明星、大V宣揚的有錢人消費方式,你不如學一學這些真富豪的生活方式,將金錢和精力更多地用於投資自己,而不是用在那些短時間滿足虛榮心的東西上。

>> 歸根到底,消費主義就是個紙老虎,只要我們不被盲目的攀比矇蔽雙眼,不被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牽着鼻子走,更不被內心的慾望支配,就一定能發現和找到更有意義的生活。

◆ 財富:該用什麼樣的視角,看待貧富差距

>> 以前我總聽媽媽說:“別輸在起跑線上。”她不知道,縱使起跑迅猛,耐力持久,有些人與你根本不在同一條跑道上奔跑。

>> 他們的心態很好,他們所做的,其實只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儘可能爲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就像他們的父母曾經在一窮二白的家庭中,省吃儉用供他們上學一樣。因爲他們來自一個健康、包容,而且願意爲孩子付出又不給孩子更多壓力的家庭,所以,他們也知道怎樣對待自己的下一代。這種原生家庭良好的風氣和氛圍,遠比一個家庭有更多的財富重要。

>> 成年後,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家庭進行一次深入、客觀、徹底的反思,從原生家庭的視角里跳出來,打開自己的心結,拆掉思維裏那堵看不見的牆。然後,如果可以,儘量對自己下一代更包容一點。事實上,我們真正能夠把握和選擇的,只有自己的學習。

>> 通識教育只能普及到中學,大學很難普及。

你需要在課堂教育之外,學習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

什麼是格局,我思考了很久,把它總結爲一個人看問題的高度,分析問題的深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法度

>> 千萬不要在還能改變的年齡,就選擇了自我封閉。思維方式不改變,人生的命運永遠也得不到改變。這樣的命運,當然也包括了財富的命運。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我相信,決定貧富差距的,從來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所以歸根到底,我們要認清什麼纔是真正的貧富差距。

◆ 更新:保持思維更新,提升層次

>> 那些爲有錢人粉飾的所謂“富人思維”,從來就不是天然產生的。不是因爲你是有錢人,所以天生就有“富人思維”,而是他們在通往財富的道路上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罷了。

>> 一定要有開放的思維,要能夠兼收幷蓄地看待截然相反的兩個結論,去思考爲什麼會產生分歧,分歧的本質是什麼。不能輕易下結論,並固守結論,什麼也聽不進去。

>> 要敢於打破過去已有的思維方法,要經常反思自己過去爲什麼會那樣想問題。檢驗自己有沒有成長,關鍵就是回顧你之前的言行,如果覺得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很笨,就說明你進步了。

>> 這個時代,擁有獨立思考的人永遠是少數。所謂獨立,就是你的思維一定要立足於個人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隨波逐流。你要相信,能做到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就已經超越大部分同齡人了。

>>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思維方式的改變,一切變化都無從談起。撒切爾夫人經常引用一段話:“注意你的想法,因爲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爲它能主導你的行爲;注意你的行爲,因爲它能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爲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爲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 不要認爲思維的改變就是多大的系統工程,是一錘子買賣。很多時候思維的改變就是在漫長人生當中,一點一滴、每時每刻,由每件事、每句話、每個念頭累積而成的。當然,所有關於打破固有思維,提升思維層次的事情,都知易行難。

>> 但在每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過後,在每一本深受啓發的書背後,在遇到的每一個相見恨晚的人之後,你都可以去總結、反思很多東西。否則遇到的事再多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過的書再多也不過是浮於表面,認識的人再多也不過是匆匆過客。

◆ 自由:有權選擇不做

>> 財務自由最大的意義,不是你可以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財務自由,意味着你可以選擇不做你不喜歡做的事情。

>> 老克經常對我說:“國家經濟永遠是緩慢通貨膨脹的,超發的貨幣不會憑空消失。你得看着大錢都去哪兒了,然後第一時間跟進去。即使沒吃上肉,喝點湯也比別人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賺的多

>> 第二條:跑得比別人快

>> 悲觀的人永遠都正確,但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成功。

>> 所以,永遠要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甚至越早受點教訓,越會有幫助。

>> 所以如果只會老老實實上班,並不意味着就失去了一切機會。巴菲特經常講複利,持續做,就是複利。選擇一條賽道進行投入,把自己的能力打磨得足夠強,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夠好,普通人也能緩慢實現財富逆襲。

>> 在戰術層面,最核心、最便捷的路徑有兩個,一是混圈子。混圈子本質就是認識領路人,如果你的朋友裏連一個實現真正財務自由的都沒有,你很難摸到實現財務自由的門道

>> 二是做生意。不是忽悠大家去創業,做生意的意思,就是努力從生產者進入投資者的行列。

>> 用《百萬富翁快車道》一書裏的說法,一輩子努力工作是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但就像是在慢車道上行駛,無論多努力,上限是固定的,而且速度很緩慢。做生意則像是在快車道上行駛,不僅財富積累的速度快,而且幾乎沒有上限。

你應在工作的時候,思考、發現做生意的機會。即使自己沒有天分,看準了也可以找人蔘股、合作。這就像是在慢車道行駛,眼睛始終盯着快車道,一有機會就趕緊變道。

◆ 運氣:如何成爲一個運氣好的人

>> 人生真正稱得上是捷徑的,恐怕就是遇見貴人了。如果你在人生路上能不斷地遇見貴人,絕對可以說是“運氣爆表”。

>> 欣賞不一定需要理由,但需要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那個關鍵的人要能夠看到你,瞭解你。你如果每天只躲在自己的世界裏,從來不展示自己,除了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又有誰能知道你呢?

>> 所以,避免做那些讓你運氣變差的事,就是在讓自己運氣變好。這些事做起來真的不難。

>> 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我想說:“機會永遠青睞那些神采奕奕的人。”

>>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時間、身體以及你不多的資產,都是運氣的源泉。保護好它們,利用好它們,你的運氣就不會太差。

>> 如何成爲一個運氣好的人?如果你處在一個良好的大趨勢中,自己關鍵時刻少掉坑,遇事又有貴人幫,那你的“運氣”一定好過大多數人。人們常說:“命是弱者藉口,運乃強者謙詞。”其實,真正的強者,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 蛻變:圈子也要不斷“斷舍離”

>> 所謂的朋友,最根本的其實是彼此之間的交集。

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三觀和認知見解上的交集。只有當你們的三觀和認知見解始終處在同一水平,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

與其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不如相互遠離。

>> 我藉助各類心理學圖書,真正意識到,不斷重複回憶,只不過是讓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去體驗那種情緒放肆的感覺,這對自己的現實生活起不了任何作用。

>> 我第一次開始嘗試爲自己的回憶上一把鎖。我開始避免深夜不睡,開始試着用各種閱讀、電影、運動填補睡覺前的空餘時間,不讓回憶有乘虛而入的機會。

>> 這是一個漫長的“刻意訓練”的過程。但無論怎樣,我做到了。在多數時間裏,我很少回憶過去的那些人和事,因爲需要實時對人生進行“斷舍離”。

>> 人生中的很多人和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需要再惋惜,再糾結,甚至再回憶。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每一站都有人上,也有人下,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其實只有司機(家人)

>> 你每疏遠一批朋友,往往也意味着你認識了另外一批朋友。你不能永遠只活在過去,要對未來可能認識的人,始終抱着開放和積極的態度。

>> 你的朋友圈更迭越快,也意味着你的成長越快。而那些歷經多次更迭仍然沉澱下來的朋友,纔是值得繼續交往下去的人。

>> 這個思維方法,還有一個非常有用的應用。那就是,成年人永遠不要在一個新的場合裏,強行嘗試“合羣”。小孩子沒的選,如果被孤立了,很可能身心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成年人,應該學會主動擁抱“孤獨”。此外,再學點東西,養家餬口。通俗地說,就是8個字——學習成長,幹活拿錢。至於人脈、合羣之類的東西,都是建立在這8個字基礎上的

>> 一個有目標感,內心有定性的人,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爲好朋友。工作時間裏,大家是點頭之交、郵件之交、電話之交,工作之餘,可以沒有任何交集。相反,那些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來和同事一起吃飯、唱歌,幾年下來毫無成長的人,纔是最傻的人。

>> 我當年剛工作的時候,第一任領導曾經告訴我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和同事搞成一團

>> 過多的同事聚餐,既耗費精力,佔據時間,也容易將自己捲入職場紛爭,甚至面臨被迫站隊的風險。不要擔心被同事孤立,這隻會進一步塑造你在職場裏的鮮明性格。

>> 真正最容易得罪人的,是毫無原則的人。同事聚會,你參加了10次,哪怕有一次沒有參加,別人也會覺得你“不合羣”。

>> 當你看清了人與人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再到逐漸變淡的本質,心態上就會好很多。遇到這樣的人,就有了更積極正向的應對方式。當你將自己的目標定得更高更遠時,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出現一兩個這樣的人,又有什麼關係呢?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再難相處的某個人,也不過就是你生命中的某個過客罷了

>> 領導又如何?老闆又如何?在這個場景裏,這個環境裏,看似永遠要受壓迫,但只要你專注於個人成長,一兩年內積累了足夠的底氣或者遇到了機會,就可以馬上轉身離開。

>> 幾年後,誰還認得誰?誰還記得誰?誰還搭理誰?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如何與這樣的人“鬥智鬥勇”上,這是對時間最大的浪費

>> 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跡象就是不戀過去,不求合羣,不爭小事

>> 所以,年輕人,心眼別太小,臉皮別太薄,格局一定要大

◆ 格局:不斷反思、領悟、整理才能形成自己的大格局

>> 當你的眼界、思維、經驗以及信息、人脈等都和別人拉開非常大的差距的時候,面對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你們處理的方式以及最後的結果,完全無法同日而語。

>> 格局大的人對格局小的人,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當你從小格局走向大格局,當年那些困擾你的很多看似完全無法擺脫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當你打開了自己的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思維眼界,相對於過去的你,也是一種“降維打擊”。

這纔是一個人越來越強大的“終極密碼”。

>> 第一,要讀萬卷書

讀書當然有用,關鍵的問題是讀什麼書。

>> 真正能提升一個人格局的書,有以下這五類。(1)知識類的書。我們從小到大的課本里教的內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知識。這些知識,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產物,你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拓展認識世界的過程。(2)技能類的書。工作以後,大家讀的更多的書,都是這些方面的書,如編程和職業技能提升,這些大部分是人們社會生活的經驗積累。學習這些,相當於直接吸收了別人的“內力”。(3)思維類的書。除了傳統的哲學和心理學圖書,如一些介紹提升思維能力的圖書,現在社會、歷史、政治類圖書,也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思考方法。(4)審美類的書。審美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很多書看起來沒用,但能幫助我們提高文學素養,塑造我們的三觀,如詩詞歌賦、文學藝術類圖書。

>> 有些時候我們看了一部小說,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和洗禮,這就是文學的意義所在(劣質“言情小說”是不可能有這種效果的)。

>> 讀書很重要,但真正能幫助人們提升格局的書,其實就是知識類、思想類的書

>> 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並不是一句押韻的口號,而是有邏輯支撐的。

書給人的啓發始終是間接的。

經驗也好,思想也罷,從學習到掌握再到指導實踐,往往需要一個過程。能加快這個過程的最好的途徑,就是去經歷。

>> 我認爲,一個人要擴大格局,首先要清除內心對安定的追求,能夠敢於走出舒適區,去見那些未曾見過的風土人情,去經歷未曾經歷的人生。當然這樣的經歷,並不是簡單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式的旅遊。

行萬里路,目的很重要,就是要去“見”,不要去“秀”

>> 並不是所有的經歷都能帶來改變。特定的經歷,是最容易引起反思、感嘆和思考的,所以經歷只是誘因,歸根結底還是思考。沒有思考,經歷再多,也不會改變。

>> 人到了一定年齡要學會獨處,因爲已經千帆過盡,什麼都見識過了,所以返璞歸真。人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離羣索居,什麼人都不想接近,註定是沒有前途的。因爲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

>> 一個格局大的人一定有開放的思維,能夠兼收幷蓄地看待截然相反的兩個結論,能思考爲什麼會產生分歧,分歧的本質是什麼。人不能輕易下結論,並固守結論,什麼也聽不進去。好人、壞人、牛人、俗人、庸人、垃圾人……事實上,你見的人越多,也就越明白,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姿多樣的,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

>> 所以,到了一定年紀,不要什麼聚會都參加,什麼飯都吃,什麼人都給微信,什麼人都搭理。人生短暫,一定要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 我認爲交友之策分爲四種。

上策交志同道合者。這樣的人可以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進步。

中策交志同道不合者。雖然你在職場打拼,他在學校苦苦求學,但大家的追求和價值觀是一致的。這樣的朋友哪怕多年未見,見面也會非常親切。

下策交道同志不合者。也就是你的同學、你的同事、你的鄰居等,他們不用特別努力就會定期出現在你的身邊,所以雖然很多方面不一致,但你們還是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一起走一段路。在這期間,不如淡淡相交,各取所需。分道揚鑣後,也不要覺得可惜或者難過。就像畢業之後,同學間的感情會變淡一樣。

不交那些道不同志不合的人。你不安於現狀,希望改變,特別希望有人能給你鼓勵,也有很多人得過且過,耽於安逸,希望這輩子就這樣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當他們看到你想要去大城市工作或者跳槽時,就立馬潑冷水,告訴你如何如何纔好。這樣的人,點頭之交即可,哪怕機緣巧合你們成了同桌、上下鋪、上下級,都萬萬不要深交。

上策交的人,可以交流思想,一路同行,一起去打開世界。

中策交的人,可以一起談心,交流看法,偶爾聯繫一下會讓關係更親密。

下策交的人,可以交流學習、工作中具體的經驗和方法。在這個階段,讓他們成爲你的合作伙伴。

>> 事實上,很多事情也不能完全這麼理解。得遇高人需要機緣巧合,並且高人是否願意爲你“指路”,這就不是完全看運氣了。這裏面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你的潛力、人品和毅力了。說白了,你要有本事讓那些比你厲害的人,心甘情願地爲你搭橋鋪路,給你機會成長。要麼讓他們看到了你能成就事業的潛力,要麼讓他們欣賞你的人品,又或者你憑藉鍥而不捨的毅力打動他們。

>> 所謂得道者多助,當你的道德品質讓人打心眼裏欣賞和佩服的時候,願意幫你的人自然就多了

>> 什麼是頓悟?就是突然想明白了。

關鍵詞不是“突然”,我堅信,沒有任何頓悟是完全突然的。人在開悟之前,一定會經過無數次考驗、糾結和痛苦。

>> 人到了一個點之後,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見天地,見衆生,最後見自己。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想明白什麼呢?

我的回答是因、果、度。

所謂因,就是我從哪裏來?這個世界爲什麼是這樣?他人爲什麼成功?我爲什麼會失敗?我怎麼就到了現在這一步?

所謂果,就是我要到哪裏去?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到什麼程度我纔會滿足?

所謂度,就是我要用什麼手段去實現目標?我的原則是什麼?底線是什麼?

>> 一個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設限,卻不自知

>> 你以爲你整天抱怨只是因爲工作不順,你以爲情緒失控只是因爲那天心情不好,你以爲愛情離你而去只是因爲沒錢,你以爲買不起房只是因爲房價太高,你以爲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隻是因爲運氣好……

所有的自以爲是裏,都包含着人生失敗的種子。

>> 事實上,當你對每一段人生進行總結反思,對每一個看起來自然而然卻又難以理解的現象進行分解、剖析的時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價值的東西。特別是,當你和同道好友一起分析的時候

>> 一個人的成長,永遠都要反覆地經歷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過程。

>> 很多東西,從沒見過到見過,再到可以裝作沒見過。

很多事情,從什麼也不知道,到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再到讓別人以爲自己不知道。

很多話,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再到可以藏着不說。

這都是一個人的格局發生變化的階段性特徵和典型跡象

>> 只要保持開放的心胸,踐行永續成長和終身學習理念,不故步自封,就一定會經歷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

>>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打拼,但一定要爲自己想象另一片時空和另一種生活,想象自己未來應該在哪裏,在幹什麼。這就是現實的未來。

>> 當你陷入當下困境的時候,當你在世俗生活裏蠅營狗苟拼命掙扎的時候,因爲相信自己會過上理想的生活,就會擁有繼續奮鬥的勇氣。

用這種大格局,將你的目標、手段、思維等全部整合起來,你在生活中前行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