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設計流程總結

                       PCB板設計流程總結

一 項目立項:首先確認好產品的功能需求,完成所需元件的選型工作。
注意事項:(1)元件選型時必須瞭解元件的功耗,瞭解每個元件的功耗便會對整個產品的功耗有個整體的認知。
(2)對所選用的元件要從其Datasheet中仔細瞭解它的原理圖管腳次序與封裝管腳次序它們可能不一樣,特別是封裝,一種元件可能有幾種封裝,這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封裝,(比如要考慮PCB板的尺寸,和該種封裝是否容易購買到),另外注意同一芯片的不同型號也有可能有不同的封裝。總而言之封裝一定得仔細確認。
(3)對DC-DC選型時要注意實際需要的是哪種類型,是升壓型,降壓型,還是升降壓型。

二 元件建庫:根據電子元件手冊創建電氣符號,以及根據所選元件的數據手冊建立相應的原理圖庫文件。
注意事項:(1)在繪製原理圖庫時最好把元件所有的管腳都繪製並標識出,防止遺漏。
(2)將元件的描述信息填寫清楚,以便將來整理BOM。

三 原理圖設計:導入元件庫,對電氣功能及邏輯關係連接。
注意事項:(1)這裏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首先應該對每一個模塊進行檢查,看是否初級的錯誤,比如導線是否連接,串口的數據輸入輸出有無接反,二極管是否接放,採樣電阻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電阻、電容的取值是否合理。取值太小可能漏電電流會增大,增加功耗,太大可能造成無法驅動下級電路或者不能正常通信(如450通信時兩條差分線上的電阻)。
(3)所選芯片的使用要參考官方給的Datasheet。
四 PCB建庫:這是電子元件在PCB上的唯一映射圖形,銜接圖紙與實物。
注意事項:(1)原理圖中的管腳標識必須PCB一致!AD中標識是designator,並且特別要注意有方向元件的1標識位置,比如二極管、TVS管的1腳標識容易弄反。
五 PCB的設計:在AD中可選用交叉互選模式進行佈局和連線,要有模塊化設計的思想。PCB設計的具體步驟可按下面的進行。
(1)首先要對原理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要實現什麼功能,有什麼外設,及其它們應該放置的位置,並要確定主電流的大致走向。
(2)然後在進行模塊設計。對每一個模塊進行單獨連線,對於芯片可以多參考官方數據手冊上給出的最優佈局,在參考最優佈局的時候還可以再次檢查封裝是否正確。
(3)最後將每個模塊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每個模塊的佈局與連線再進行修改,最後進行滴淚、鋪銅、去孤銅處理。
注意事項:繪製pcb完畢後必須進行檢查,比如過孔的大小是否合理,
元件的位置是否合理,485的差分線是否過長,測試點的標識符號是否顯示出。每次修改後必須重新鋪銅!!!
六 生產文件輸出PCB全部繪製完畢,便可以對pcb板進行V割,拼版等生產處理。
注意事項:在此整理BOM單的時候必須仔細,再次檢查元件的封裝,元件封裝大小是否,是否存在。比如40uf的電容如果PCB中選擇了0603的封裝,在實際中沒有這麼小的封裝。另外製作BOM單的時候元件的描述要更實際一致,並且注意要合併相同型號大小的元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