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生活 -

  • 與其因爲還沒有達到幸福的境界而垂頭喪氣,與其浪費力氣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認真地去體會和挖掘幸福這一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時去爭取得到更多。要記得,“讓自己更幸福”應該是我們終生的目標。
  • 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
  • 30天的堅持就可以讓一個新的習慣固定下來,變得像刷牙那樣簡單。
  • 微小的進步,好過野心勃勃卻遭遇的失敗,不要着急,成功會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
  • 要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並不需要多大的自律性,只要減少行爲的變動性即可。
  • 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標過程中,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淋漓精緻的時候。
  • 幸福並不取決於我們得到了什麼或者身處何種境地,而取決於我們選擇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
  • 如果我們能在80歲的時候出生,然後慢慢走向18歲,那生活將會幸福無比。
               學會感恩

每天睡覺前寫下5件你值得你感謝的人或事

               完型填空練習
  1. 如果我可以對我的生活多5%的覺察.,那麼.......
  2. 讓我開心的事情是.......
  3. 如果我的生活可以增加5%的幸福感,那麼......
  4. 如果我可以將生活的完整性提高5%....
  5. 如果我可以直接說“是”或“不”.......
  6. 如果我深呼吸,用心地去體會幸福的感覺.......
  7. 我開始瞭解到.......
               制定學習計劃
計劃可以包含一下兩個方面: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在每類學習中,用心地去找尋快樂(比如閱讀和思考)和意義(書中的知識會促使你全面發展),要把你的計劃規律化‘習慣化。


               苦境的意義
     寫下一個你所經歷的艱難時期。詳細描述之後,寫下在那個過程中你得到的好處。當然,也不必刻意地淡化或減輕痛苦。想想看,那件事讓你變得更加有韌性了嗎?你學到了重要的東西了嗎?你會不會變得更加心懷感恩?你有沒有學到其他的經驗?
答:這讓我想到了我的高考,雖然高考公佈答案後那段時間真的挺難熬的,沒有人會在意你過去的輝煌,別人只在意你高考的成績,於是一個人默默頂着痛選學校,選專業,但是我也學會了一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高考的失利讓我重新靜下來思考到底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最終我發現自己的思維出了大問題,自己在不同的場景下思維卻是那麼的不同:平時能冷靜下來,思維較活躍,思維較嚴謹,深度也還行,但是往往到了重要的關鍵時刻自己的思維卻彷彿不受控制,回到了原始狀態,不能專注,似乎一個情緒大腦,完全沒有了理性,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胡亂搞一通。我後悔自己爲什麼直到高考才反思自己的思維習慣,爲什麼以前做錯了題不是反思自己的思維習慣而是單純地將其抄如錯題本,只是簡單地思考某一單個問題做錯的原因,而這樣的方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遇到事情還會出錯的。當然我現在意識到未太晚,我能做的就是堅持閱讀與寫作,拼命跳出原來自己的那個思維黑洞,堅持以一種更加明朗清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堅持理性爲主感性爲輔的做事方式。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肖紳克”,盡力逃出來,才能呼吸道自由幸福的空氣。所以感謝上天讓我在高考失利,讓我來到了遼工大。

              MPS模式
     指的是意義(Meaning )、快樂(Pl easure )和優勢(Strengths );
    我們需要經常用着三個問題問我們自己:什麼能帶給我意義?什麼能帶給我快樂?我的優勢是什麼?要注意順序。找出這三者的交集,這就是真正能使你幸福的工作。
 
               完形練習:跨越幸福的障礙
  1. 妨礙我追求幸福的東西是......
  2. 如果能更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有資格獲得幸福的......
  3. 如果我拒絕依照別人的價值觀去生活.......
  4. 如果我成功了.......
  5. 如果我允許自己快樂.......
  6. 當我對自己感到滿意時......
  7. 要爲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
  8. 我開始漸漸的發現........

如果我們只是尋求到達目標後的快樂,我們尋求的其實不是幸福而是解脫,這是奔波忙碌型人的典型特點,雖然最終目標達成後我們會開心,但是我們收穫的也僅僅是短暫性的幸福而不是長久的幸福。正如《三傻》中所說:“要最追求優秀和卓越,不要追求成功”,要活得既快樂(對於當前)又有意義(對於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