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倫理與道德:騰訊 - 帝國是“抄”出來的?

雖然我們還處於青年時代,但誕生於1998年,和我們一般大的騰訊,作爲一家企業,已經非常成熟,是行業中的精英了。但近二十年來,騰訊一直襬脫不了一個話題,一個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抄襲。在這篇博客中,我們將對騰訊的發展之路做一個概覽,不敢妄自評議,但也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看這個一直被人詬病卻依然蓬勃發展的帝國。


十數年來的罵名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這裏寫圖片描述

  我們童年少年時,就有很多各種被罵抄襲的騰訊遊戲,從CS“抄”來的CF—千萬小學生的槍戰夢想;從跑跑卡丁車“抄”來的QQ飛車,從勁舞團“抄”來的QQ炫舞—無數“非主流”的飈車尬舞殿堂……
  而如圖所示的抨擊,相信大家也都見怪不怪。這是筆者從一篇“扒騰訊帝國的抄襲之路”的文章中截下來的圖,在那篇文章中,作者緊說慢說,可以算是非常“義憤填膺”。對騰訊這家著名企業許多領域內的“抄襲”現象一一細數。十數年來,好像騰訊的“抄”已成既成事實。但其實,騰訊,這樣一個全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用戶羣體的互聯網公司,真的就是抄出來的嗎?


“抄”出來的帝國?

  騰訊的許多產品、軟件被指出處有他,被指抄襲其他已有的創意。不容置疑的是,從一定程度上,騰訊軟件的形式、創意等方面,確實可以從其之前的軟件中找到出處或者原型,在許多領域中,騰訊確實不是領頭羊、開闢者的創新角色,但憑此我們就可以斷言騰訊抄襲,不道德,有悖倫理麼?
  
  首先讓我們明晰一個概念:抄襲。在這個關注、尊重智力成果,重視產權的年代,抄襲,確實是個倍受關注的問題,但也是個敏感的話題。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在軟件行業,軟件著作權、產品專利並不涉及相似功能軟件的生產與製造,只要不涉及代碼抄襲,專利方法的使用,就不構成抄襲。也就是說,我們目見的騰訊軟件和其他軟件的相似性,一些功能、設計的參照,並不能成爲我們判騰訊抄襲大罪的充分條件。在這個領域,抄襲的定義,我們仍需慎重。
  

這裏寫圖片描述
  很多偏激言論把騰訊今時今日之成功指爲抄襲的成果,這可能是有失妥帖的。一方面抄襲的定義不清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斷有失公正;另一方面,如果真如這樣激進的言辭所說,騰訊的非常可觀的成功要歸因於抄襲這樣低劣的手段,那“成功”一詞不就變得太過廉價,作爲互聯網消費者的我們大家,判斷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不就受到巨大的挑戰了嗎?
  暫不論抄襲不抄襲,騰訊的成功,其原因中不可否認的部分有騰訊對用戶需求,時代、行業、市場發展的準確把握。作爲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中的公司,騰訊能站穩腳跟,其自身的過人之處也不應被一句“抄襲”掩蔽。


成事者,何也?“微軟兵法”是也

在這篇博客的尾聲,讓我們來看看一個故事。也許能讓我們對騰訊,對所謂的抄襲,有新的認識。

這裏寫圖片描述
  
  “時代是個圈兒”,如果我們不僅僅着眼於當今,而是將目光放遠,瞻前顧後,回到騰訊起家的十年以前,我們不難發現騰訊策略的前身,同樣是IT行業的老大哥 - 微軟。
  
  微軟的策略體現,則要從一場鏖戰:微軟VS網景說起。
  1995年,程序員馬克·安德森作爲聯合創始人創辦的網景公司發展迅猛,被比作“互聯網領域的微軟”,甚至大有挑戰比爾·蓋茨的勢頭。網景的主打方向—瀏覽器的發展潛力對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安德森—在那個年代被人稱爲“下一個比爾·蓋茨”—曾誇下海口稱,在網景面前,Windows只能充當一堆設計拙劣的設備的驅動程序。這讓網景和微軟這兩家硅谷巨擘結下樑子,在筆者閱讀的文章中,作者戲稱此爲“硅谷世仇”。

這裏寫圖片描述

  因發展迅速,網景成立一年餘,就完成了公司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大戰的序幕早已拉開。網景IPO的15天后,對頭微軟公佈了備受期待的Windows 95操作系統,並預裝了自己的網絡瀏覽器—IE1.0。這款瀏覽器的的表現乏善可陳,但具諷刺意味的是,它是在安德森開發的Mosaic(網景瀏覽器前身)代碼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當然,微軟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的許可。
  接着,比爾蓋茨宣佈微軟將會介入並擴大自身在網絡領域的影響,聲稱微軟是“互聯網的中堅分子”,而公司衆多舉措的其中之一就是:改進瀏覽器,使其速度更快,而且免費。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微軟給了強敵網景沉重一擊。後續事情不消多說,雖然網景實力強勁,微軟也曾暗自擔憂,但蓋茨的許諾還是被實現了,1996年的IE3.0,在性能等各方面已經追上網景的領航者3.0瀏覽器。
  很快,網景,再見了,他耀眼的光輝於1998年11月徹底消失,美國在線以價值42億美元的股票作爲對價將公司收購。同時,這也是互聯網領域的第一起重大併購事件。

  這就是微軟網景之戰的故事,我們是否能在騰訊身上,看到二十年多年前微軟的影子呢?


以上便是這篇博客要與大家分享的以騰訊爲例,IT倫理焦點問題之一的抄襲問題。

作爲一個騰訊軟件的使用者,同時也是希望在紛繁複雜的網絡世界能夠保持清醒,有自己判斷的IT愛好者,在此對本次的例子騰訊“不吹不黑”:不吹捧騰訊這家公司,也不隨意妄作判斷定刑。只談事實與認識。希望以後在這個領域的“混跡”中,我們都可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時代洪流下有自己客觀公正、堅定的立足點。

謝謝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