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路寵你到牛津》:我陪你長大,你帶我走向遠方 01 精心的呵護 02 國際化的教育 03 接棒的引路人

十二月的一天,我在圖書館的書架之間漫無目的地瀏覽,突然發現了一本暗色封皮的小書。

書名叫《就這樣,一路寵你到牛津》,看起來是一本親子讀物。

最初我只是對書名中的世界著名學府“牛津”有興趣,想要翻來看看,沒想到卻被內容所吸引,一口氣讀完大半本。

這是一份媽媽爲女兒寫下的成長記錄,雖然到了半程,“牛津”仍未出席,但一個個小故事將一個姑娘的數年求學經歷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頗有些跌宕起伏的味道,字裏行間真情流露,讀來令人頗爲感動。



01 精心的呵護

《就這樣,一路寵你到牛津》的作者名爲黃娟,現任國內某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國際業務合夥人,有註冊會計師、註冊評估師等等一系列響噹噹的金融審計領域頭銜,做着一份高大上的收購兼併的投行工作,事業蒸蒸日上。

但在女兒那裏,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卻化身爲“貓媽”,給予女兒十二萬分的耐心、寬容和妥協,寵溺到了長輩眼中“不可理喻”的程度。

因爲在這位母親的心裏,人與人之間交往,都會帶有各人成長過程的烙印,不由單方面掌握或經營,而親子關係,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真正從零開始經營與成長的關係。

儘管很忙,但週末也儘量不出差,安排好工作就帶着孩子在公園玩耍,任何小小的遊戲都樂此不疲。

從6歲開始將鋼琴作爲孩子的愛好對待,陪伴孩子每週學琴,每晚練琴。只有鼓勵和哄勸,沒有氣急,沒有責罵,過程多有波折和困難,也與孩子一起面對,一同克服。


小姑娘從小是一個偏內向的孩子,不會主動發言,不是很活躍,朋友也不算很多,快快樂樂,不顯山不露水。

孩子喜歡上日本動畫,想學日語,當媽媽的就花心思找了日語教師。女兒學校組織愛心義賣活動,也全力支持,幫助孩子以最喜歡的動漫角色人物形象(Cosplay)參加活動。小姑娘得以在學校裏展現自己不同的一面,義賣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從那以後,她開始自信了,小學畢業時已是班裏的佼佼者。

孩子喜歡閱讀,選書的自主權也完全交給孩子,不干涉,不打擾,還編過一本文集,收錄小學階段的詩歌作文。媽媽做編輯,爸爸做美工,精心打造成正規圖書的樣子,雖然有些幼稚,卻是孩子小小心靈中一件特別偉大的事情,也更多了一份自信與成就感。

工作再忙,一家人也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平時陪伴孩子成長,有需要時出工出力,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之下,小姑娘越發落落大方,茁壯成長。

到後來,孩子在多個階段的重要面試中都得到“自信十足”的評價;及至高中,小姑娘已經是在各種大型場合都能從容淡定,談笑風生的大姑娘了,自如、自信、優雅,青出於藍。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卻讓她的未來之路通透順達。




02 國際化的教育

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發達國家的很多孩子,在上大學之前或畢業之後會利用1年的時間看看世界,旅行,去陌生的地區或國家,去了解社會,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是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代中國優秀的年輕人通常傾向選擇就業前景好的“熱門”專業,很少聽從自己的內心,而國外的孩子更多地選擇人文、藝術這樣的專業,他們都認爲自己未來都會“改變世界”。

雖然熱門專業也很好,但遵從內心纔能有更寬廣的未來。

上海這座被稱爲“魔都”的超一線大都市的便利和國際化,爲嚮往未來的人們打開看世界的窗口。

小姑娘就讀上海一所國際初中,通過與優秀同學交流,和外籍老師接觸,瞭解到更多外面世界的精彩,孩子的想法更大膽,提出想要去英國讀高中的後兩年。

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小姑娘申請了4所英國高中,如願收到了3份面試通知。

面試的其中一所學校,在面試後第二天,學校教導主任在天剛矇矇亮時竟親自上門拜訪,在不知道他們住址和電話的情況下,老人家一大早開着車在小鎮上一家一家旅館尋找,極力邀請孩子就讀並承諾全額獎學金,讓人感受到十足的誠意。


小姑娘最終入讀的英國切特豪斯公學,擁有超過400年曆史。

開學典禮莊嚴肅穆,校長先生用純正的英式口音,從學校歷史談到未來,從學校對家長的義務談到學生對社會與衆生的義務。整個典禮充滿神聖感與使命感,就像是信仰與心靈的洗禮。

在英國公學,教師與學生人數配比度極高,切特豪斯是1:6,每個孩子都會得到老師關注,學校將教育的責任完全一肩挑。

家長几乎每週都會收到來自學校的一對一郵件,記錄孩子一週表現並附有照片,親身體會到有一羣人每天都在關照一個孩子的無微不至。沒有任何將責任推給家長的語句,每一封郵件都透露着深切的關懷,與家長交流、詢問。這些郵件給予一箇中國媽媽的感動與震撼,超過了以前所有對於教育與學校的認知。

公學中實行學院制,不同的學院是相互獨立的實體,各具特色,學生在學院旗幟之下相互競賽,“學院精神”和集體團結在校園生活中得到強化。

教師的背景都極其深厚,平時與學生一起住宿,每個學生配備有自己的導師,在朝夕相處之中,儘量去了解學生的一切,觀察孩子的天性,發掘特長,鼓勵引導孩子發展天賦。

國際化的教育,打開的也許不僅僅只是一扇窗戶。



03 接棒的引路人

小的時候,是爸爸媽媽牽着孩子的手往前走。

書中的媽媽表示自己從不避諱與孩子談錢,雖然因爲多年在上海資本市場的專業打拼,能夠無憂承擔小姑娘留學的費用,但父母引導孩子的金錢觀非常重要的。畢竟孩子真正放開手腳追尋夢想,主要靠孩子的實力、堅持和奮進,但家長的支持、責任與經濟底氣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將牙牙學語的嬰兒養大成人的過程中,中國父母很容易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類似“我喫過的鹽比你喫過的米更多”、“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

大部分中國孩子,羞於或者怯於與父母深入交流。長輩爲尊是中國傳統,其中包含着威嚴與距離,相當一部分父母都想當然地認爲孩子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並且拒絕隨着孩子長大而更新自己的看法。

然而現代科技和訊息飛速發展,孩子們擁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和見識,很多時候,父母都難以繼續“倚老賣老”了。

和孩子的溝通應該是平等的,互相認同,和平相處,共同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這樣孩子纔會一直願意坦誠地與長輩交流。

小的時候,是爸爸媽媽牽着孩子的手往前走,然而終有一天,孩子會變成父母的引路人。

就像書中的這位小姑娘,去英國讀高中這件事,除了徵求家長同意,其他過程爸爸媽媽都是懵懵懂懂的,全由小姑娘自己準備,所有流程都是自己一手搞定,沒有任何中介幫忙。

面試英國高中很順利,也讓人感慨,15歲的小姑娘已經開始用另一種語言參與世界精英的競爭,已經可以引領父母去了解更多的遠方了。

平等與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真正的富足的營養,讓他們挺直脊樑,也讓他們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人生風雨。



在黃娟所著的這本《就這樣,一路寵你到牛津》中,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慈愛與溫柔,情感上的愛心與耐心,相處中的平等與信任,內心裏的富足與安定都體現的淋漓盡致,間或體現對於女兒成長、教育的思考,多處真情流露,讀起來格外動人。


- THE END -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