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選擇成就你的幸福」#極簡主義與心理學#第一期

「你的選擇成就你的幸福」

近,我“”上了我的手機。(是的,你沒有聽錯。)

好吧,也許沒那麼誇張,但也是喜歡至極了。準確說來,應該是——“重新愛上”。一個跟了我三年的iPhone手機,爲什麼在時隔三年後,我又重新“愛”上了它呢?容我一一道來。

事情是因爲最近(7月初)我把我的iPad Pro和MacBook Pro一併處理了,這一事件標誌着本人在極簡主義的路途上往前又邁進了一步(此處應有掌聲)。耶!(沒有耶,打住)從此,我這個曾經擁有蘋果全線產品的重度的忠實用戶,就僅剩下iPhone這個產品了。

先不說我爲什麼執意要處理掉平板和筆記本電腦,我想說的是,在我處理掉它們之後,我才得以(重新)發現了原來我的iPhone能做“很多事”!——是真真切切的“很多事”!然而在之前我並沒有發現這些。不是它不能做到,而是我沒有去發現。它的“美”便藏匿了起來,因爲我沒有給它展現自己美的機會。所以,我才明白了一個道理:

一件東西再好,你卻發現不了它的美,那也是枉然的。Peroid.

當然,評價一個東西是不是好的,肯定不只有它“能做事情”和是“美”的這兩個標準的。我相信每個人的評價標準也不一樣。我真正想說的是,對於iPhone手機,在之前我並沒有將它的價值“最大化”。所以實際上,雖然日常我都有在使用它,但是我並沒有“看見它”。武志紅說,一段好的二元關係是“被看見”。準確的說是被彼此看見。我與我的iPhone的關係亦是如此。我們彼此看見了彼此,我看見了它有這麼多優點、它是很棒的這一事實。它也看見了我,它給予我這種“陪伴”的感覺,並讓我越來越喜歡使用它,此時的手機因此多了一份親密之感、信任感與安心感,而不僅僅是一塊冰冷的物體。(這也是我認爲的人與物體的最好的一種關係狀態。)

接下來,就要說到我爲什麼處理掉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真正的原因了。其一是我目前正在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某一門科學體系的知識。其二就是對於ipad和macbook它們各自的“角色”,並沒有認同感或連帶感,說簡單一點,就是沒有把他們的能力好好利用起來(它們的能力遠不止刷刷微博、看看劇那麼簡單~),它們在我手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說嚴重一點,“我們”在彼此消耗,一方面物品在消耗着電能、並被我的“佔有”消耗着,另一方面,物品在抽榨着我原本就不多的空餘時間。往深層一點上說,就是我與它們之間沒有某種情感上的鏈接,或鏈接感非常薄弱。所以彼此都不認同彼此。不如散了吧,這樣可能纔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這又涉及到關於“選擇”的問題了。)

說了這麼多,但好像與今天的主題無關。我的這個極簡(斷舍離)行爲,跟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是有關係的。因爲人的一切行爲的背後都有其心理規律(或道理)。而心理學告訴你——斷舍離可以讓你幸福

“在人生設計中,要想讓自己幸福,意味着你要選擇幸福。”

“選擇幸福並不意味着你許個願就可以到達幸福的彼岸了,擁有幸福的祕訣不是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是學會如何選擇。”

這兩段話出自《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這本書其中的“主動選擇幸福”一章。

所以,學會如何選擇,意味着你能否達到幸福。

書中舉了一個心理學實驗的例子。主持者是希娜·艾揚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同時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

她的這個經典的“果醬實驗”大概是這樣的:在一家零售店內,研究人員擺出了6種不同口味的果醬(都是一些新奇口味的果醬,如獼猴桃—橙子味、草莓—薰衣草味……你懂的),然後觀察顧客如何選擇,看看有多少人人試喫,以及試喫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真正購買了果醬。第一週,研究人員展示了6中果醬,有40%的顧客停下來試喫,有13%的顧客購買了其中的一種。

幾周後,在同一家零售店的同一時間段,研究人員又擺出了24種口味的果醬。這次,大約有60%的顧客停下來品嚐——試喫人數是上一次的1.5倍。但只有3%的顧客購買了其中一種果醬。

這個研究說明了什麼?首先,我們喜歡擁有許多選擇;其次,選擇太多會導致我們無法做出決定,因爲這是人類大腦的反應方式。

所以選項太多的話,會讓你望而卻步,反而無法做出選擇,那麼就等同於沒有選項。解決之道在於刪除其中一些選項,即縮小範圍。

書中提到,選項只有被選擇、被實現、才能夠創造價值,有益於你的生活。所以,可以總結如下:只有善於精簡選項,你才能學會如何選擇;只有學會如何選擇,你纔有可能達到幸福

以上便算是我(此時)的“幸福之旅”路途上其中的一段“小插曲”。如果能對你有所啓發那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了。歡迎留言給我,聊一聊你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踏上“幸福之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