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把人生給想通透了!|「框架」與「框架思維」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可被理解。」——愛因斯坦


***


於人生的那些“大課題”——在我最近思考一個題目的過程中——終於全部想通透了。

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與你分享我的喜悅之情。本文雖然延了一週,但於我似乎是永久。事實上,整個一週我都沉浸在某種愉悅感之中。那是種輕盈、通暢和自由的感覺。

我竟把人生給想通透了!這幾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又有點癡人說夢。但木已成舟,我也是後知後覺地,發覺似乎在人生“大課題”上,大概沒有什麼再需要糾結的了。

對於這個結果,確實出乎意料,讓我驚歎。同時感覺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如果沒有那些長久以來(思考)的“沉澱”,也怕是不能達成所願。

所謂人生的“大課題”,即是那些所謂的哲學終極命題,大課題等。(譬如生與死,真實與虛幻,無限,時間,意識,“我”,人生意義……)

很慶幸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今年剛好不惑之年)能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來這就是‘四十不惑’啊”,心中感慨道。無論如何,這是屬於我自己的“四十不惑”。也是上天賜予我此生最大的“禮物”。感恩!

究竟是在思考什麼題目的時候,讓我想明白人生的呢?這也是今天的主題,即——“框架”。完整來說就是——宇宙或許就是一個“框架”

那麼,什麼是“框架”?定義是什麼?這裏我先賣個關子。不妨先與你分享一下,我通過思考“框架”,除了想通了人生,還想通了哪些事情。

一、“真實”與“虛幻”是一體

“真實”就是一種框架,“虛幻”同樣。就像“生”與“死”同體一樣,“真實”與“虛幻”亦是。所以,問題不是這個世界是否真實或虛幻,而是取決於你如何體驗這個世界,這纔是最重要的。只要此刻當下的體驗對你來說是真實的,那麼就是真實的。這種真實,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跟你是什麼的樣的人無關。記住:“真實”(或虛幻)就是一種框架。

二、人要活着就必須與“外界”共存

這裏用“外界”這個詞便於說明,用“客體”或“對象”可能更準確。說到底,宇宙/道是“合一”的。“內與外”本是一體。“陰”與“陽”的相互作用(互爲對象)也才能產生萬物。單單依靠其中一個都無法產生作用。同樣地,人要活下去,就必須與“外界”(客體或對象)共存。這就是底層規律,就是“道”。這也正是電影《黑客帝國(注①)》真正想要傳達的哲學思想,同時也讓《黑客帝國》成爲了一部偉大之作。人類與AI(人工智能)註定是無法消滅對方的,因爲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學會共存。我們的現實世界也是如此,人無法孤立的存在,人必須依靠他人才能延續下去。

三、爲什麼人喜歡追求底層規律

這個問題有幾層解釋。其一,宇宙就是簡單的規則的累積和演繹。我們人類是宇宙的造物,骨子裏會嚮往底層邏輯。我上一篇文章講到“無限”,或許在這裏就是指底層邏輯吧。但往往人們說不清道不明,有人想找“幸福”,有人追求“意義”。其二,所有學科本質上都是在探究底層規律/邏輯。其三,底層規律能讓我們省力。這裏要說到“學習”的本質,學習的本質即是學習“框架”,也就是底層邏輯。把握了規律,則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另外,洞察力強(能快速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強過洞察力差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是這樣來的。

四、《道德經》可能沒那麼“高級”

首先,我深爲認同,老子是難得的有大智慧的聖人。其次,在我們既定的印象中,《道德經》似乎比《論語》要高級一些。但在我思考“框架”的時候,我發現《道德經》與《論語》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它們處於同一個維度。《道德經》似乎是在講“一元”的道,但其實還是在講“二元”。也許這不是老子的錯,只因“道”是不可說的。


***


其實,大概兩年前,我就隱隱約約地在思考“框架”。腦海中出現了一幅圖,還畫在了本子上(不過現在找不到了)。圖上大大小小各種“立方體”彼此交互、交錯、交融,(想象它們處在運動中)。立方體即指代“框架”,當然你可以用任何形狀來代替。

好了,終於回到主題——什麼是“框架”?

(需要說明的是,“框架”是代名詞,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用不同的詞來替代。不過,它幾乎可以指代一切。)

“框架”就是某種規則,某種機制,某種結構,某種模型,某種邏輯,……

小到屬性和概念,大到系統和體系。

從微觀世界到宏觀世界,再到量子世界。無所不包。

“框架”就是人能理解和感知到的一切。

與人類相關的一切,都在“框架”的範疇裏。

宇宙本身就是“框架”,反之,“框架”就是宇宙。

如果說宇宙即“道”,那麼“框架”指代的就是“道”。

“框架”幾乎可以指代一切。

這裏放上一張圖。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張圖肯定是“錯”的。後面會解釋。

我們先來看圖。

首先,我有個默認的“假設”,圖上沒寫。宇宙(道)是本自具足的,是完整的。道中有“一切”。我的“假設”是,宇宙這個“框架”,還自帶原始材料,以及能量。這兩點我認知不夠,但不妨礙我們思考。

繼續說下去。

假設宇宙是一臺計算機的話,它的語言就是“陰”“陽”。對應的就是“0”“1”

大量證據證明,宇宙的算法,傾向於最優解。或者說,宇宙就是採用最優算法來運算。

目前已知的最優解有“螺旋結構”“樹狀結構”。“螺旋結構”包含“黃金分割”和“葉序模式”。

銀河系和星球的運動都遵守着“螺旋結構”;宇宙所有物質運行的規律都在遵循樹狀結構。地球上的動植物,包括我們人類自己,幾乎也都遵守着螺旋結構;我們的神經系統、意識、身體脈絡、閃電又在遵守着樹狀結構。

“意識”或許就是(按照某種算法)“湧現”的結果。單個螞蟻沒有智力,一羣螞蟻就有了“大腦”,這種現象被稱爲“湧現”。我們人類的“意識”也許單純是比螞蟻的意識進化得更高級(N次湧現?)。

宇宙的維度是無窮的。遠不止科學家們所說的只有11維。我很贊成一種觀點,就是我們一直生活在各種維度之下,只是我們只能感受到有限的維度而已。最近我在想,也許藝術就是某種高維度的東西,只有某些感受力強的人才能感受到。很多藝術家,不管是音樂家還是作家,都有過像莫扎特同樣的體驗。就是藝術家自身不覺得是在創造,更像是被接收。藝術家僅作爲一個媒介。

“時間”也許並不存在。它是我們所在的維度和意識等多重作用下的結果。另外,就算時間存在,對於宇宙本身來說,生滅也是一瞬間的事情。

好了,假設圖上幾點,都被我說中了。在宇宙的尺度上來看,那也必定是微不足道和片面的。所以我才說這張圖肯定是錯的。人類擁有自知之明很重要,即對“無知”的認知。

這張圖大概就講到這裏。有一些認知或許會顛覆你的三觀。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圖上(的關鍵字)其實幾乎都是“框架”。以及其背後的“框架思維”。


***


愛因斯坦說過,“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可被理解。”簡單的理解這句話,意思就是,宇宙之所以被理解,是因爲我們乃是宇宙的造物,從我們自身必能“照見”宇宙。雖然只是部分的反映,但也依然能(部分的)被理解。

如果宇宙自身就是“框架”,那麼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個微小“框架”。雖微弱,但亦強大。我們自帶“框架”的“基因”,那麼我們應該學會“框架思維”

世界沒有標準的答案。“框架思維”告訴你,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因爲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框架”。本文便是我給出的答案。雖然這種答案一定是侷限的、狹隘的、有失偏頗的。但是沒有關係。通過思考,通過梳理,給我帶來了非凡的意義。這個意義,讓我的人生變得輕盈起來,某種程度上算是“新生”,能讓我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不惑”。直覺告訴我,(梳理到)這種程度就行。

“大課題”毫無遺漏的都想明白了,剩下就是一些細枝旁節的補充了。但也別忘了——“魔鬼在細節中”。我相信在接下來的人生中,“細節”這個“魔鬼”夠我忙活很久了。

總之,我現在無比喜悅和輕鬆,得益於“框架思維”。生而爲人,同時我也看到了“慣性”的力量,它依然強大。於我,“轉變”已然發生,新的人生已踏上路途,依然充滿挑戰,但我已看到了“曙光”。

最後,希望“框架思維”也能讓你受益。

讓我們一起前行!


【注①:《黑客帝國》Matrix,本意爲矩陣,指的是構建出來的框架(或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