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一篇2017年總結吧


寫總結這件事

起寫總結這件事,雖然每每到了年尾很多人都在寫,但也不至於變成一種跟風的事情吧。什麼?你說當然要寫啊,那我也無話可說。往年雖然也曾跟風寫過總結,然而所謂的總結不過就是一個單子,上面列舉了那一年來自己評的最佳,比如最佳書籍、最佳音樂專輯、最佳電影、最佳藝術家……等等,所以嚴格說來並不算總結。至於什麼是“理想”的總結也沒有研究過,心想大概會是總結一下這一年來有何收穫啦、目標達成多少啦、反思啦、覆盤啦、以及來年的計劃制定等等。

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人,所以對於寫總結這件事,自然不會乖乖的按照“規矩”來,至於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吧!

大事件

一個人就算過得再平庸,一年到頭來還是會發生點什麼令自己在意的事情吧。雖說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也算是有點不同。我的2017也有兩件這樣的事情。一是開始踐行極簡生活,二是開始寫作。你要是問我爲什麼會做這兩件事,我自己也說不好,反正就是發生了。萬物總有時吧,“時”對於一個人很重要。

關於2017的極簡生活,我已寫好一篇專門的總結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關於寫作,我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從來不怎麼寫作的我,也會開始寫文了。而且還寫了一篇寫作心得的文,發上簡書還上了首頁。人生之事,誰又能預料啊。

人生能夠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有一個瞭解你愛你的另一半,想來都是人生之樂事。雖然被自己說出不太好,但我還是想說自己是撞了大運了。所以,自然是非常感恩。

2017年感覺自己的變化和成長都挺大的,有一半以上應是她的功勞。

她幾乎對我做的所有事情予以支持。我想沒有這個前提,我的成長是無法達成的。而每當我遇到瓶頸的時候,她都會鼓勵我、激勵我。雖然我口中不說,但心存感激。

每天她都會與我分享一些她覺得好的文章或推文,以及一些所看所聽所想。下班後,我們會經常圍繞其中一些展開討論,進行腦力激盪。在她身上,我總能得到許多的靈感和啓發。

看書與極簡

2017年變得越來越愛看書了,而這勢必會降低觀影的數量。我姑且算個超級影迷,每一年我都要看200多部電影,而看了我的2017豆瓣觀影報告後,發現纔看幾十部,對比去年數量直降100多部。

對於這個數字,我並沒有覺得怎樣,因爲時間總是那麼多,看你用再哪裏而已,用在A處,那麼用在B處的時間勢必就會少,我們永遠無法得到全部。我也不會說看書一定比看片好,因爲事情的好壞永遠沒有定論。

2017年開始踐行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有時我會想,極簡主義與看書之間會有怎樣的聯繫呢?思考的結果是:恐怕具有某種對立性。爲什麼這麼說?

因爲我對看書仍然堅持的觀念是:書看得越多,我們的思想就會變得越複雜。雖不盡然,但我認爲大體是如此。然而,極簡主義卻是一種減法。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它們是對立的。如前面所說,事無對錯之分,我想說的是事物之間存在的某種聯繫性,因爲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聯繫的。

通過看書與極簡,我體驗到這兩者之間的聯繫——一種對立性。這種對立性雖然被我覺察,但是我仍無法明白它所能產生的能量或者流向。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讓這種“水流”朝着它自然的流向發展,而後期待某種類似信號或暗示向我招手而來。

變化纔是人生

我最近常在思考,人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度過一生呢?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是步伐緩慢的、還是飛快的;是在低處怡然自得、還是在高處不勝寒;或者取中間,中庸與世;抑或灑灑脫脫,忘情度日……諸如此類,思來想去,結論是隻怕當事人自己也無法將箇中之法門掌握得很好!因爲人都是矛盾的,常常說的、做的、想的是截然不同的;同一個人每天也都是有變化的,其細微的不同恐怕連自己都無法察覺;彼時自己亦與此時自己不同,就算是對同一件事情的做法與看法也不盡相同……一切都是在變化之中的

一切都是在變化之中的,連我們自己也是。我們總是在說尋找自己尋找自己,孰不知“自己”這個東西,它不是一個確定或不變的東西在那裏等着我們找到。它也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的,雖然昨天的我與今天的我看起來並無太大變化。

所以,我們惟有接受這個變化着的世界,將自己投身其中並隨時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樣我們才能在變化中保留自我,也就能在變化中安做自己。所謂“找到自己”也許應該是這樣一回事吧。

不快樂的兩種情況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情況無非有兩種:第一種情況是缺乏一種對自己的“全局觀”,第二種情況是無法體會自己的“微觀”。

所謂的全局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定位、一種設想。它是一種俯瞰力;它也是目標、格局;還是一種信念、意志。它影響並對你的行爲進行導向。它是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一個人沒有了它,就會淪爲一具“行屍走肉”。這種人放棄了作爲人的資格。

微觀指的是,一個人是否能活在並把握自己的“當下”,說簡單就是活着的能力。它是一種覺知力。也是一種感受力。“微觀”決定了人是否能把當下活好。沒有了這種“微觀”,一個人就放棄了作爲一個生命體的資格。

全局觀和微觀,前者是“大框架”、“大目標”,後者是人能感受到的確實的東西。一個人確實能感受或把握只有這個“微觀”,而我們卻不能低估了前者的力量。

回到主題,我們之所以快樂,是因爲兩種情況我們至少佔有其一。當我們擁有了“全局觀”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快樂。有時候就算有苦有累,卻因爲有了它而能堅持下去。而當我們擁有了“微觀”的時候,我們就會收穫“確幸”,就是確實的幸福。因爲只有當你認真的去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纔會回報你。譬如認真的去感受你的食物的味道,你就能找到幸福;就算是一碗白米飯,也會覺得有很滋味。認真的去感知這個世界,感受你的周遭吧,只要去感知,你與世界之間就會產生某種連結。因爲生命/世界只能被感知,而無法被思考。去感知吧,這樣你才能確實地體驗到整個世界。

當今社會里生活的人們,越來越缺乏對自己的這種“微觀”,越來越缺乏感知、感受的能力。這或許是因爲資訊太多的緣故,但我們不要一味的把錯誤推給外界,也要承認我們自己是有錯誤的。我們不妨去認真的感受和體會每一件事情吧,給每件事情時間,也給自己可以幸福的空間,不要急躁。培養我們感知和感受的能力就是培養我們幸福的能力。而當我們認真體會世界的時候,快樂自己就會來到你面前。

(這也許是我爲什麼踐行極簡生活的原因之一吧,因爲我感到自己正在缺失這種幸福的能力。)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妨將世界視爲無比簡單的一體,並與之對話。世界會以同等的簡單迴應你。你們之間將擦出迸火花。那火花不會因爲簡單而失去它純粹和多彩的光芒。

快樂永遠是自己的事

最近時常會覺得,知識、智慧、思想、言論、包括經驗等,大多隻能作爲參考。我不否認前人的經驗和智慧。我只是想說,任何事情都是天時、地利和人和等方方面面諸多複雜因素影響着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之中的,“此一時、彼一時”說的就是這種變化。然而“我”作爲獨特的個體卻是獨一無二的,我(獨特性)與世界皆在變動之中,所以唯一能考覈的永遠只能是當下的你的狀況、你的感受。所以,前人的東西只能作爲參考存在,照單全收就沒有必要。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你纔是你的中心”。

你自己感覺或體會到的才能作爲你的“標準”。快樂也是如此,別人無法告訴你什麼是快樂,快樂只有自己去體會,只有你自己能感覺到的快樂纔是快樂

認真入世、淡然處世

最近我由衷的認爲淡然處世是非常好的。

有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所謂的認真指的就是對事較真。“認真”就會生出煩惱。這世間本無煩惱,所有的煩惱都是人想出來的。

我們應認真的入世,也應學會淡然的處世。任何事情只要不碰觸到自己的底線,不妨就讓它從眼皮底下飄過,當做沒看到。這樣人會比較快樂。

好了,就此打住,說多了就變成了說教了。

以上。

延伸閱讀——

2017極簡生活總結 | 極簡主義/斷舍離

“啊,寫作!”(關於寫作我想說的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