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孩,中國女孩不需要你打嘴炮保護

01.

#中國女孩#上了熱搜。

事情的起因是司法部就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由此引發了要不要與外國人通婚的討論。

緊接着,網上開始出現大量中國女孩就要嫁中國男孩,#中國男孩保護中國女孩#的論調。

我相信這些擲地有聲的宣言是真心且熱血的。可是對不起,看到的那一刻,還是沒繃住笑了出來。

有些“中國男孩”就是這麼可愛,一邊管自己叫“男孩”,一邊沉浸在我很man我特別像個男人的想象中。

沒辦法,我們受的性別教育就是這樣的。

男孩從小被教導,你要像個男孩,不能玩洋娃娃,不能哭,打落牙齒要和血吞,要用肩膀扛住整個家。

女孩從小被教導,你要像個女孩,不能大喊大叫,要甜甜美美的,要會利用性別優勢,要懂得犧牲和奉獻,將來得履行相夫教子的天職。

一旦有悖這些既定框架,就會被嚴苛的長輩斥責:成何體統。

體統這種約定俗成的力量太過強大,導致多數家長和老師都不會對孩子說:無論是男是女,你首先要是一個獨立的人,你應該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在如此畸形的教育下,男孩女孩都戴着外界強加的枷鎖長大。於是我們纔會看到,大男子主義開出的又一朵奇葩:中國男孩保護中國女孩。

不好意思,多數中國女孩自知自愛,自強自立,不需要其他男孩或女孩來保護。

有些中國男孩,與其在網上敲敲鍵盤打打嘴炮說要保護中國女孩,不如好好問問自己,衣服洗了嗎?飯做了嗎?吵架的時候少說幾句了嗎?當她說不的時候,你聽到了嗎?

網友評價“中國男孩保護中國女孩”的論調,說現實裏唯唯諾諾,網絡上重拳出擊。

我不想那麼刻薄,願意看到其中好的一面。但有一說一,中二不能當飯喫,光說沒用,行勝於言。

02.

行動要正確,首先認識得端正。我們浸泡在“強大的男人應該保護女人”的觀念裏太久了,以至忽略了一點:保護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詞。

它意味着一種預先判定:男強女弱,女性是無法獨立的,她們是男性的附屬品。

在一些歷史時期,的確如此。但矇昧野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們也應該過去了。

事實上,無論什麼性別,沒有一個人應該是別人的附屬品。男人不要把女人想象成絕對的小鳥依人,女人也不必將男人腦補成絕對的大樹參天。先做好自己,獨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和心儀的人發生平等融洽的感情,這是現代社會的金科玉律。

比起“保護”,更合適的提法其實是關心和理解。

如果你覺得女生走夜路不安全,去接。如果你覺得女生沒力氣提東西,幫忙。但生理造成的力量差異,並不是我比你強我保護你的前提,它是體現男生關心照顧能力的契機。這裏需要的是自願和主動,而不是變相要挾:你看,沒有我你可怎麼辦。

清醒點男孩朋友們,現代社會,辦法總比困難多。

即便這些話對把保護掛在嘴邊的男性可能是對牛彈琴,我還是要說,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吧,好好問問自己:

當你看到女性控訴性騷擾,有過穿那麼暴露怪誰的想法嗎?

當你看到身邊的女性遭遇家暴,有想過幫忙報警而不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就不插手了嗎?

當你看到女性在招生和求職道路上遭遇的不平等,作爲“既得利益者”,有過哪怕一瞬間的愧疚和不平嗎?

當你評論農村和縣城女性讀不好書找不到好工作憑啥不在家帶娃的時候,有想過她們生來就面臨結構性的不公平嗎?

當你和一個女生戀愛,她想穿短裙熱褲出去玩,你的控制慾和佔有慾曾讓你們爆發爭吵嗎?

你曾用“別人的女朋友都是這樣,你爲什麼不這樣”、“我爸媽覺得你應該這樣”來綁架自己的女朋友嗎?

如果這些都發生過,你還意識不到,你拿什麼來保護女孩?拿別人六塊八塊你只有一塊的腹肌嗎?

想對一些中國男孩說,收起你瞬發性的保護欲爆表吧,把尊重、理解和相信都放在朝夕相處的細節裏,好好對待身邊的女孩。

永遠記得,不要把自己放到某個羣體裏,去收割廉價的自我感動,而要把自己摘出來,踏踏實實地去讓每一個珍視的個人,收穫更真切的快樂。

無論膚色、國籍,一個有能力讓身邊的人幸福的人,纔是值得依靠的人。

網上嘴炮一打,轉眼沙發一躺,家務不做衣服不洗,你保護個啥?圖你力氣大能看門?養條狗他不香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