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黃雨萱還是陳韻如,都是我們曾經的樣子

        在《想見你》這部劇中,有兩個非常鮮明的人物角色,一位是黃雨萱,另一位是陳韻如,兩個人雖然具有着同樣亮麗的容顏,卻有着截然不同的際遇和性格。故事中,兩個人因爲同一首音樂,而有了相互認識、甚至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樣的故事主題也許並不新鮮,但是當我們仔細回憶曾經的歲月,想想那些曾經的孤獨、曾經的迷茫、曾經的憂傷,又是如何慢慢地轉變成爲接納、認可、贊同時,我漸漸發現,並且越來越真切的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內心更加堅定、更加喜悅的好故事,而黃雨萱或是陳韻如,都只不過是我們曾經的樣子。

        一、她們是如此的不同

        在劇中,兩位女主角除了擁有一樣的容顏,幾乎沒有其他相同的地方。陳韻如的出場是自帶孤單氣質的,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在舅舅的音像店打工,直到因爲李子維、莫俊傑的出現,才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而黃雨萱卻是截然相反,三五好友經常出現在她的身邊,公司領導、同事對她的關懷都是那樣的真誠,雖然面對愛人失蹤,但她依然可以選擇主動將悲傷情緒隱藏在工作生活中。

        特別是當黃雨萱有機會穿越到了陳韻如身上時,一切的一切,便發生了那樣明顯的不同。穿越後“陳韻如”可以積極參加籃球比賽,贏得了同學們的喝彩;“陳韻如”可以得到家人的關懷和珍視;“陳韻如”甚至得到了表白失敗對象李子維的喜歡。這一切,讓“陳韻如”變得神采奕奕,卻又是陳韻如曾經無比努力過的目標,在黃雨萱到來後迅速得到了實現。這樣的對比真是太過鮮明,又太過無奈!

        面對兩個人物如此明確的對比,作爲觀看者,我們也很難用性格或是命運這樣成熟地詞彙來概括界定。因爲劇中自然而然地發生着那一幕幕的故事,是那樣的真實而深刻,並不容許任何隨意地改變。

        二、她們又是如此的相像

        可是,如果這兩個人僅僅是那麼的不同,編劇爲什麼要讓積極樂觀的黃雨萱穿越到充滿消極的陳韻如身上呢?難道只是因爲不同的性格匯聚到陳韻如身上時產生新的戲劇性衝突?這樣的想法讓我開始再一次反思黃雨萱和陳韻如這兩個人物角色。

        她們都是一樣的憂傷。在劇中,黃雨萱對王詮勝的離開,一直未曾釋然。她喫飯,乘車,發微信,無不是和王詮勝有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首傷情的音樂將黃雨萱帶到了十年前的陳韻如身上。此時的黃雨萱在內心深處,是否與此時的陳韻如十分相像呢!

        她們都一樣渴望改變。當時間倒流,時空移轉,失落的黃雨萱來到了同樣失落的陳韻如身上,在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纔再次恢復了活力,甚至要雄心勃勃地改變陳韻如的命運,並且隨着發現了李子維就是王詮勝,悲喜交集的黃雨萱希望不僅要改變陳韻如的命運,更要改變李子維,莫俊傑以及自己的命運。而陳韻如也同樣希望獲得改變。原來失落的陳韻如爲了改變曾經的自己,竟然選擇了裝扮成黃雨萱,這或許是陳韻如另一種形式的主動積極的改變,但是這種完全否定原本自我的做法,並沒有讓陳韻如真正擺脫悲劇的命運。

        她們都一樣選擇了相信。當黃雨萱聽到了陳韻如的真實想法後,黃雨萱真正開始反思自己以及自己所有的做法,什麼纔是陳韻如真正痛苦的原因,怎樣做纔是讓陳韻如改變。正是這種能夠站在另一個角度的思考,促使了黃雨萱在原來的積極改變中選擇了放手,也選擇了相信。而陳韻如在將自己的痛苦告訴黃雨萱後,也開始正視黃雨萱的話,曾經的自己是否是期望太多,失望太多,忽視也太多。於是在故事的結局裏,我們欣喜的看到陳韻如勇敢地邁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步,並且帶來了所有人命運的改變。

        陳韻如和黃雨萱是不同的,卻又是相像的,相像到你能感受到她們的不同,卻永遠無法忽視她們的關聯。這樣想來,就好像是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一個人的很多階段或不同性格。我們在順境裏表現的優雅自信,我們在逆境裏表現的渺小無奈。慶幸的是,我們沒有簡單鄙視曾經的卑微,而是主動的,不斷的讓那小小的卑微,變成了如今的自信。

        認識自我,改變自我,是我們一生的路。而黃雨萱,或是陳韻如,只是我的曾經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