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沒人會說“讀書無用”?”

二十年前的“北大學子賣肉”事件相信很多人聽說過,當時就有人嘲諷:“讀書無用”。

今天,人們意識到,那個曾經賣肉的陸步軒,現在正經營着中國最大的土豬養殖公司——一號農場。

隨着時代的進步,讀書無用論幾乎銷聲匿跡,所以我想與你探討的是“爲什麼讀書如此有用”。

通過讀書,我們可以進入大學校園,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鬥,並且獲得不上大學的人所無法擁有的資源。

通過讀書,別人需要四十年摸索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在四天內掌握。

通過讀書,當我們心靈空虛、無依無靠之時,以書爲伴,用精神食糧填補空洞。

                        書是工具

雖然我極不樂意把書看成是工具,事實上呢,書有時不得不成爲工具。比如高考是個典型的例子,學生需記誦大量應試知識,儘管這些知識很無趣甚至根本沒有用處。因爲中國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尚在發展中,教育資源分佈不均。

不過實踐證明,高考制度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剩下的少數人呢,分兩種,一種人難以承受高考的壓力,另一種人是人才,該制度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通過一場公平的考試,我們會進入大學這個平臺,而這個平臺有多高,我們望得就有多遠。比如進了北大,那我們下一個目標就可以是美國的哈佛。

爲什麼呢?這種平臺彙集了市場上買不到的資源,買不到的學術氛圍,買不到的人生體驗。

                          書是智慧

前人把他們的經驗記載在書上,提醒着當今的我們:“別再走彎路!”我們吸取他們的經驗,於是就收穫了一條前人鋪的捷徑。那麼呢,這也意味着我們這幫 21 世紀的人要更好地利用書,書上有這世間最值得學習的智慧。

                          書是夥伴

你知道嗎?當你身單影只地在生活的高山上跋涉時,書會成爲好夥伴。因爲作者可能與你有着類似的經歷或與你產生共鳴。

這時,你和作者的靈魂便交織、碰撞在了一起,在交流中,撞出了友誼的火花。

於是乎,你和作者形成了精神夥伴關係,生活的壓力就被“另外一個人”分擔了一些。變得自信、堅強的你纔敢拿起棍棒,迎接挑戰。

你看,書的力量大到可以扭轉人生軌跡,所以自然就沒人說“讀書無用”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