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小飛自述(上)

上初中的時候,我是一臺機器上的零件。在這臺機器裏,有它的規則和潛規則。這條規則是隻有分數高的人才能被看得起;潛規則是有“關係”的人可以得到特殊照顧。

作業堆、試卷海,是我生活的一切。由於生來就被硬生生地套在一種生活模式裏,我們很少會想着去與它產生牴觸,而是順從:對老師的敬畏、爲作業完不成而焦慮、對規矩的遵守……我們並未有何不愉快之處,因爲它早已變成了大腦的一部分。

這時我並沒有對未來抱有什麼憧憬或嚮往,佔據我一切的只有考試和遊戲,因爲我的生活裏只有這麼點兒東西。“以後再管這些事吧,還早着呢!”讀者們想必也知道什麼樣的人會沉迷於遊戲——現實過得不舒適不理想的人。

到了初三寒假,迫於中考的壓力,我學習態度突然變得端正起來。但時間緊迫帶來的焦慮使我學習的專注度只有一個小時:學一個小時就玩一個小時。說是玩,其實不過是急躁地在屋裏踱步。

不知爲什麼,我一直對書有種嚮往。也許是因爲書很漂亮,收集起來擺在書架上顯得精緻美觀。顯然我並沒有想着去看它們,只是任其在書架上沾灰。買了《全球通史》。之所以買它只是因爲歷史試卷上出現過它的名字,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書是用來幹什麼的。

初三下學期,分數的節節上漲使我變得狂妄至極,心裏那點不羈的潛能爆發出來,開始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說話聲音也擡高了幾度,好像班上只有我一個人。班主任並沒有在意這些,反而對我越來越好。

由於錯誤的方法和病態的心理,中考以差重點高中四分的成果狼狽地結束了。

暑假到來,繼續補課,理由是“要好”。如此不明確的衡量標準。

我內心實際上是拒絕的,可是自我強迫使我繼續補下去。結果什麼也沒學到,白白浪費兩個月時間。我當時已多次翻開《全球通史》,可自我強迫沒讓我讀成。很明顯,我內心渴望讀這本書。當時面臨的選擇是“要好”或“興趣”,我選擇的是“要好”。最後要好沒要成,把時間搭了進去。這是我內心的一次反抗,可是失敗了。

開始上高中。自我強迫在開學後第五個月不管用了,我放棄了學習,但是沒有代替的事可做,因爲我不知道自己除了打遊戲和學應試知識,還能幹什麼。緊張的競爭氛圍和陡增的學習壓力是導火索。不聽課的後果就是把桌子搬出教室喝西北風,回家接受家裏人的“批鬥運動”。

瘋狂的咒罵與威逼像潮水般向我湧來。最激烈的鬥爭持續了四個月,接下來就進入了緩和期,但鬥爭仍然在發生。這四個月期間我看完了人生中第一本和第二本書,之所以是人生中第一本,因爲這書是我主動去看的。它們真正鼓舞了我並且給我帶來極大的閱讀興趣。買它們的原因是想以後變得與這兩本書的作者一樣成功。我極度嚮往成功,所以如飢似渴地讀完了這兩本書,不放過任何一個字或一條信息,好像喝瓊漿玉露。讀完後,我第一次意識到人有“理想”一說,並且每個人都是有無限潛力的。

進入緩和期,我把高一上學期做的幾大堆試卷與教輔書搬到了河邊,用鐵鍬挖了三個大坑,把它們統統燒成了灰燼,碎屑隨風飄揚。象徵着我與愚昧的過去分手了。此時我整個人的狀態都是激昂的,從早到晚都充滿了活力。如果說之前的我膽怯、疲憊、內心閉塞,現在的我自信、開放、生氣蓬勃。書引起的思想革命使我內心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外面有個大世界在等着我去發現,我這一生註定不會平凡。

高一下學期開始我看了更多的書,甚至用上課的時間看書,結果被趕回家了。思想解放的第一階段結束,因爲回家之後每天都是懈怠懶惰的,接下來我完全放縱了三個月,直到高二開學。放縱的理由是沒有人能夠與我深入對話。其實只是不學習的藉口罷了,不學習就意味着心靈空虛、自甘墮落。

以下是思想解放第一階段的成果:

1、眼界被無限制地打開、拓寬,開始思考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與定位。

2、好奇心極大地增強,對世界萬物都有去研究推敲的慾望。

3、樹立了理想,未來要去大城市生活並出國留學。

4、變得自信開朗,能夠流利地表達自我,有勇氣去做那些以前不敢嘗試的事。

5、創造力提升,思維開拓,渴望創造新事物。

6、培養了寫作的興趣,並積累了大量知識。

7、建立起社會責任感,對待他人有同理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