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引導學生

不知不覺,我們在第一中學已經學習快一年了。但是呢,我發現這種填鴨式的學習沒讓我學到什麼。一種悲哀感湧上心頭,不僅爲浪費青春而痛惜,也爲前幾屆考生感到可憐。他們太信奉老師、家長傳遞給他們的“真理”了,以致於最後只能考進不怎麼好的學校。

一中的錄取率放在全國看是十分可笑的。

不過爲什麼呢?以下是我的想法。

根本原因在於金壇實質是個農村型的縣城,信息資源極其缺乏(金壇的圖書館居然被用來“提供寫作業的氛圍”,這足以表現金壇學生的觀念扭曲)。這種缺乏導致我們的視野侷限於學校、家庭。

旅遊無濟於事,短暫的停留學不到什麼。

互聯網本身作爲眺望世界的窗口,但知識的缺乏使我們無法形成信息甄別能力,從而喪失了它的功用。

那麼,這些我所提到的知識、信息到底指什麼呢?

這些信息當然是有用的信息,但是我想說的知識是核心的、能夠架設我們人生價值觀的信息。

可怕的是,學校正在壟斷我們的時間利用,使我們難以接觸這種信息。

老師們要求學生不間斷地學習(要求學生用下課時間刷數學題目)。他們盲目追求“負責”,全天看守學生(包括課間、晨讀),似乎“黏”在了班上。於是,學生一直處在老師的監視下,稍有動彈,就會遭到詢問。爲了所謂的“負責”,他們會挑選一些他們認爲有問題的學生,單獨談話,一談就是什麼“未來”“人生”,試圖以洗腦般的教導來說服學生。可是與“負責”相矛盾的是,他們一旦發現學生出現了問題,就及時反饋給家長,生怕讓家長們錯失什麼,這很好地利用了家長擔心孩子的心理,於是學生的自由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家校聯合絞殺),但這種行爲恰恰是他們對自己的教學不信任、害怕擔負學生成績不好責任的表現。



班主任有時跟隨學生上廁所,他們站在門口,要是聽見說話的聲音,就大罵一通(這種現象還是少數,不過確實存在)。


那麼呢,老師們只能提供應試知識,因爲他們的人生顯然不值得學生們去參考。我們不能被他們的思想同化。不被同化的前提是,我們得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餘秋雨曾發出警示:“青春很短,可學生們正在浪費大量的時間記誦低質量的、無意義的知識。”

晚自習呢,被作業佔領,兩個半小時至少要操作 12 本書,這大大降低了專注度。學生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低效率、刻苦地學習,併爲自己的努力產生廉價自我感動。於是創造性思維被學校組織的題海戰術扼殺在了搖籃裏。

正如美國革命家Thomas·Paine所描述的:“自由遭到獵殺,恐懼奴役着人們,使他們害怕思考。”

這種環境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爲了討好老師、家長去學習,具有強烈的順從性,從而失去抗風險能力,他們走出舒適圈便顯得束手無策,因爲老師、家長爲他們計劃好了一切,他們沒有堅定的、爲自己學的意志力,學校使他們短期內運作穩定,從長遠來看,殊不知失去了多少能夠衝擊名牌高校的學生。

對於這種惡劣的現狀,我們該如何贏得自救呢?

我的提議是,以後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向那樣的人學習,可以讀他們的書、聽他們的演講、看他們的視頻......

電影《中國合夥人》曾有這樣一句臺詞:“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是可以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既然難以使愚昧的老師、家長變得明智,使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變得合理,那麼我們只能在廢墟中尋找生機,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不幸中尋找希望,哪怕只有一丁點。

我們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主見會越來越智慧;我們的信念會越來越堅定……我們一定向着自由奔跑,因爲自由引導我們!

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爲獨立、自由、自信的人,所以,讓我們這幫年輕人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