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進的感情坑,是發現自我性格的鑰匙

週日晚,久違地約了表妹一起散步聊天。這是我結束感情後第一次跟她的長談。但是此時,我不再想去談論那段感情的對錯,更想分享的,是自己從這段感情中的收穫,以及這四個月來自我的成長。

我問表妹:是不是當時你真的不看好我跟他的感情,認爲我倆不是同個世界的人?

她很誠實地點了點頭。

我笑了笑,說:其實我知道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但那個時候,包括現在,我都承認自己對他是有愛的。我恐懼婚姻,但正是對他的愛讓我有勇氣去踏出那一步,做出愛的承諾。如果他對我懂得知冷知熱一點,也許現在我都不會提出離婚。因爲,我選擇他,是因爲愛,而不是將就。

當事過境遷之後,我現在反而能更加坦然去面對自己。儘管這段感情失敗了,儘管在認識他的這兩年時光裏,我把重心放在他身上而忽視了自我的成長,儘管現在我的人生被貼上“離婚”的標籤,但是,我依舊感恩這段經歷,它讓我更清楚地瞭解我自己。

正如釋迦摩尼佛說的:每一個到我們生命裏的人,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遇到他之前,我不太敢去接觸“愛情”的命題。我過於重情,無法接受有人離開我生命,我害怕萬一無法攜手終生,自己會陷在往日情感中難以走出。但是,因爲他,我纔敢踏出戀愛的第一步,他是第一次我選擇勇敢去愛的人,。

遇到他之前,我從不知道自己原來是這麼“缺愛”。我曾以爲讀了那麼多書,走過那麼多路的我,已擁有獨立的靈魂,去擁有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直到跟他相處,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我,過度犧牲與自我委屈,一次次換得他的有恃無恐後,我才發現了小時候被爸媽寄養在外婆家的那個“缺愛”的小孩的存在,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錯誤地認爲只有懂事、付出,才能被愛。

遇到他之前,我身上揹負着太多“女生應該”傳統的道德觀念,那時雖然會覺得沒道理,但性格還是過於懦弱,在現實中還是會去服從。

在決定分開之前,身邊人都認爲我就是那種“命好”的女生。從小成績好,父母疼;長大後事業順遂、婚姻幸福。而在痛定思痛後,我有了勇氣,去允許自己人生的“不完美”,甚至是“殘缺”。

張愛玲曾說:人生是一襲華麗的旗袍裏面爬滿了蝨子。我是要求對自我誠實的人,如果人生真的是一齣戲,那我也不願去擁有那一襲爬滿蝨子的旗袍,儘管外人看來它是多麼華麗。我願意換我自己穿得舒適的衣服,演讓我自己開心的戲。我無需去取悅那麼無足輕重的觀衆,我只需取悅我自己就行。

這樣的人生未免太自私了吧?自私不就是人的天性嗎?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取悅,都不懂得愛自己,還怎麼去愛他人呢?況且,我受夠了無私的人生,過於無私只會讓愛自己的人心疼,讓不愛自己的人肆無忌憚。

我從不後悔我人生的每個決定,因爲那都是我在每個當下深思熟慮後所做下的決定。因爲愛他,我選擇鼓起勇氣去面對未知,與他步入婚姻;因爲意識到他不值得我的愛,與他的未來是無比的糟糕,我選擇了結束。雖然這個過程,我也如預料般的痛苦,但我也不怨懟生命,因爲我深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現在的痛苦都是我成長的養分。而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讓日後的我配得上過去與今日受的苦。

表妹說,那段跟他一起的日子,她都能感受到我滿身的負能量。而現在,一次簡單的聊天,她已能察覺到我身上漸漸迴歸的正能量。她笑着對我說:要保持哦。

我回敬一句:不止,我還要變得更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