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卑與超越》:夢是違背常識的自我欺騙

《自卑與超越》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所寫。阿德勒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後與弗洛伊德在心理學解釋上產生分歧,重新創立了個體心理學,被稱爲“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將心理問題與童年創傷與性聯繫不同,阿德勒認爲一個人覺得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自卑感,他認爲人具有尋求優越感的動機,以使自卑得到補償。他強調,自卑感是決定人格結構的因素。

(一)生活的意義

我是誰?我來自哪兒?我將去何處?哲學的終極三問看似虛無縹緲,但卻最終將縈繞在每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心上。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阿德勒認爲人生意義是無法獨立於環境他人而存在。人要在地球求生存就要求人擁有賴以生存的一技之長(職業),人自身的脆弱與環境的不確定性要求人必須通過與他人合作才能實現目標(交際),人需要親密的情感交流要求人需要懂得愛與婚姻之道(兩性)。

人生意義是從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來的,獨屬於一個人的意義是沒有任何意義。人生意義即“對整體做出貢獻”,在於貢獻、關愛和合作。世界並不是零和博弈,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如果一個人對人生意義感悟透徹、甘願奉獻、滿腔熱忱,並且想着自己的人生目標闊步前進,他必定會體現出熠熠奪目的人生價值。同時,他還會爲了實現目標而不斷改變自我,形成一種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並在實踐中增強技能。目標一旦確定,他隨後便立即進行實踐。只有這樣,他纔會意識到要解決人生的三大問題,纔會不斷使自己得到提高。——《自卑與超越》

每個人的經歷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一個人的經歷不能決定其一生的命運,但會對其命運造成影響。環境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意義,我們卻可以通過解讀讓人生境遇的意義來改變自己。

——《自卑與超越》

(二)自卑情結

自卑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相反,人類一切文化的進步都是以自卑爲基礎的。自卑於生產效率低下,纔有機械、電腦、人工智能的出現;自卑於天地之渺小,纔有飛機、飛船的發明。

什麼是自卑?當某個人沒有準備好面對某個問題時,他堅信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憤怒、眼淚、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結。

面對自卑,有人採取的是:跑到一個具有優越感的環境裏,不是讓自我變得更強大,而是通過自我欺騙、自我麻痹、自我逃避讓自己在自我眼中顯得更強大。比如一個廣場恐懼症患者,他的信念是:我不能走得太遠,我必須留在熟悉的環境裏。生活裏充滿了危險,我必須迴避它。看似他“解決”了心中的不安全,但其實他只是逃避到熟悉的生活圈,以此獲得優越感。

但追求優越感的過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真正的面對自卑,人們需要改變的不是行爲,而是從自我動機入手。只有發現自我行爲背後的動機,動機一旦改變,思維模式、態度也隨之改變,新思維和新態度就會取而代之,人才能糾正行爲。

(三)夢是違背常識的自我欺騙

古時候,人們總認爲夢將某個人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認爲夢是某種預示和徵兆。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卻指出:夢是不會脫離日常生活而存在,夢境是生活的延續。

在現實生活,我們解決問題都必須藉助常識,然而,當我們在問題解決上遇到困難時,我們會通過夢境解讀激發自我情緒,自我欺騙並從中找到勇氣或者藉口。阿德勒說,夢是常識的敵人。只按科學規律辦事的人,很少做夢或者幾乎不足夢。另外一個些人則背離常識,不喜歡用有效的、符合

書中講到一個例子:一個女生愛上了一名已婚男士,這個男人在事業上一敗塗地。他想嫁給他,但他卻沒法跟妻子離婚。後來她做了夢,夢見他在鄉下把自己的公寓租給了一個男人,這個人搬進來不久就結婚了,他付不起房租。他不大誠實,還很懶惰,所以,他將那個男人趕走了。現實中這個男人並不是房客,但女生將這個夢與現實聯繫起來,得出不能與這男人結婚的結論。

用這個方法,女生避免以常識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而只選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她把愛情和婚姻的整個問題簡化到最小,以便它們嵌入這個隱喻:“一個男人租了我的公寓,如果他付不起錢,他必須滾蛋”。

夢的作用是欺騙和誘惑人。如果理解夢是違背常識的,是在潛意識的自我欺騙,就不會受夢境的欺騙,它們就再不能調動我們的情緒。我們應該學習的事,將夢擱置一旁,按照常識辦事。但與此同時,心理學家也可以通過夢境的解讀去理解潛意識呈現的自我形象,幫助患者提升應對生活的勇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