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特训营写作7堂课》:写作遇到难题?秋叶大叔帮你破解

文/吕馥旬


有人曾问著名小说家毛姆:“你写作时,是等灵感到来后写作,还是按自己的计划写作?”


毛姆回答:“我只在灵感到来后才动笔,但幸运的是,我的灵感每天早晨会准时到来。”


对于每个写作的人,最重要的无非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和素材,还有不断精进的搜索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毛姆能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这种特殊情况属于个例,对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日常保持素材积累的习惯,就很可能在某个瞬间发现灵感枯竭了。


除了灵感枯竭,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有很多人还会遇到其他的难题,最近看到的《秋叶特训营写作7堂课》这本书,恰好可以解决一些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难题。



这本书总结了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式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覆盘式写作7种高效写作的好习惯。


框架式写作重在培养素材和写作框架的积累;复利式写作重在养成“一鸭三吃”意识,把输出的文章和知识价值最大化,也强调写作重在质量;碎片式写作重在把写作时间分成一个个细微的节点,在保质的前提下提高写作速度;联机式写作强调针对性积累素材,给自己一个永远不断的灵感;结构化写作介绍了10个写作套路,这些写作套路是让自己能保持日更的关键套路,可以根据情况去选择每天的写作文体;清单式写作把流程标准化,避免出错;覆盘式写作重在是学习优秀文章和检讨写作过程的得失。


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它究竟好在哪里?


这本书最主要的好处是,它能够帮助大家找到关键点,针对性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帮助在写作路上还是一头雾水的写作者理清思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踏实前行。


本文将从写作上最常见的2个问题,结合其他针对性的知识,帮助大家解决最基本的写作难题,以此让大家感受一下。



01

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保证日更


百度百科上介绍,“碎片化”这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最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的意思。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把生活分成了很多碎片化的内容,他们根据碎片化时间一一把这些事情完成。这个时候的“碎片化”被当今很多人与时间管理联系在一起,因此,“碎片化”也被作为时间管理的一种形式。


碎片化写作也是同个道理,把写作的时间和步骤分成众多个片段,即使忙碌,总能挤出几分钟出来,利用碎片时间写作,实现多个碎片化写作,慢慢积累下来,文章就渐渐成型了。


所以,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碎片化写作,日更就不成问题,更不是难题。


蔡澜先生说:


“任何事,一想到了,都应该马上处理,要不然,一转头就忘记了。今天忘记,明天再做吧,等到下个月,已然记不起了。这么一拖,很可能就是几十年。”


“脸上的胡须,因为懒,想等一下才剃,出门时却在匆匆忙忙中忘记了,总不雅观。走过镜子一照,就应该停下来刮。”


这就是蔡澜先生所说的“即刻做”。想做什么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今日事今日毕,现在的事情现在做,不拖拖拉拉,才不会浪费时间,才能做好时间管理。



巴尔扎克就是因为他非常精准地计算时间,把所有的时间利用起来,所以他在30年里创作了91部小说合集——《人间喜剧》。2472个人物形象,被巴尔扎克塑造得惟妙惟肖,成为了《人间喜剧》里的亮点。


巴尔扎克在每天凌晨都会准时起床,他点亮蜡烛、洗漱后就开始写作。写作一旦开始,巴尔扎克几乎不会停笔,即使是手指发麻,头痛欲裂。他也不会停下去休息,而是冲一杯咖啡提了神后,打起精神又继续投入写作。


一直写到8点,巴尔扎克就会先把其他日常事物处理完,然后改稿改到中午12点。下午处理完其他事情,晚饭后则是对当天的写作做总结,并写下明天要写的小说章节的大纲,直到晚上8点他就准时睡觉。他只睡4个小时,4小时后起床,然后又继续按照同样的计划写作……


虽然巴尔扎克不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写作,但是他严格执行写作计划也是一种时间管理方式。因此,能不能实现日更,关键还是在于,能不能在仅有的时间里严格执行写作计划,而这一点是需要长时间坚持和训练的。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在忙碌的工作里,“偷”出一点时间完成当日的文章,可以从《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这本书里,先把秋叶大叔的碎片化写作计划模板拿过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细微的修改,成为自己的碎片化写作计划,严格执行下去后,你可以在保质的情况下,保持日更的。




02

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让不同的写作老师告诉你


写作能力是言语能力之一,是一种个体书面言语表达能力。


不同的写作老师,会从不同的方向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知识。有的讲写作结构,有的讲写作的逻辑思维,有的把写作细分为不同的写作能力,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沈从文教学生写作时,他都会多次反复劝诫学生,提醒他们要“紧贴人物写”。他讲的“紧贴人物写”,分为两个部分:


· 一是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潜入要描写的人物内心,时刻观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并用文字一一写出来;


· 二是写人物的言行,利用人物的言语、行为去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丰满。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样的文学大家汪曾祺,就是在这种教法下教出来的。



郁达夫教写作,他强调的是:写作要“快短命”。他在学生们面前解释过“快短命”: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要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作这样的写作演讲时,从他写下“快短命”三个字到他说完这段话,用时连两分钟都不到,直接验证了他的“快短命”。


秋叶大叔教写作,是从写作思维开始,我们可以先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再结合《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这本书的内容,看看秋叶大叔所讲的写作课亮点在哪?比如: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清单式写作和覆盘式写作。


· 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些写作方法的话,框架式写作中的“框架”,就像是具有支撑性和约束性的架子,这些都是上下左右都有紧密联系的信息,每个信息所占的比重不多,却都是不可或缺的。


· 复利式写作中的“复利”,在百度上的解释中,关键词是“利滚利”,在写作里,可以理解为把写作能产生的价值最大化,让它能够“利滚利”,真正实现写作的复利。


· 清单式写作中的“清单”,曹禺 《日出》第四幕里就有出现过“清单”这个词:“这是你的薪水清单。”它其实就是一种记账方法,百度上解释它为“一种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单子”。“清单”跟写作的联系,应该是记录跟写作有关的单子。


· 覆盘式写作中的“覆盘”有点像写每天总结,总结当天或者这个时间段里遇到的写作问题。通过覆盘,可以不断自己的写作状态和规避错误。



不管是哪位写作老师教写作,虽然各自教的写作方法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秋叶大叔教的写作思维,能够让大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谓“润物细无声”,只要大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了相应的写作好习惯,写作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上来。这样的写作方法,是较为全面周到的,可以结合不同老师所教的内容不同,针对自己弱点,进行针对性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写作能力快速成长!


总结: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这本书适用刚刚写作、写作几年仍旧觉得没有大进步、写作总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写作者,也适用于想进阶式学习写作的人。这本书虽好,但不能只跟着一两个老师学,而是要同时向其他写作老师学习,这样的写作学习才是全面又靠谱,并容易学成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