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 | 七天不喫飯有什麼奇妙發現?

(本文配合春天的風閱讀,體驗更佳)

最近結束了七天辟穀的奇妙旅程,與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有了更多的連接,內心充滿了感恩和幸福。

決定辟穀時,我更多的是好奇這種體驗。7天不喫飯怎麼還能不餓?這不科學,我要試試。另外,也是因爲持續的瑜伽冥想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一些底,以及接觸中醫的道家的養生哲學後比較放心,纔敢踏上這個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旅途。這篇文章寫給好奇寶寶們,記錄了我每天辟穀的體驗,歡迎圍觀奇葩90後的日常。不過要強調,沒有專業人士指導/陪同的話,不要擅自嘗試辟穀,搞不好如果成了絕食反而傷害身體。

先回答一個常見問題:辟穀是什麼也不喫嗎?餓嗎?我是半辟穀,每天可以喫一點點特定的東西,我一般會喫1-1.5個橘子,1-3個小棗(我感覺這個量和沒喫差不多…)。因爲會通過行禪來「服氣」,平時還真不怎麼餓,班照常上,日子照常過,只是每天比平時多走1-2萬步。

Day 1

用平時做飯喫飯的時間行禪三小時。這是我很少有的「只是走路」,不用去往什麼目的地,不去看路邊的風景,不聊天,只是關注自己的身體。行禪的方法說出來讓我覺得簡單到不可思議:眼睛不盯着什麼東西看,身體放鬆,關注身體和內心感覺,不說話,不聽音頻不看手機,只是認真走路。從結果上看,竟然真的可以不餓,而且有很多奇妙感覺,推薦大家試試這種走路方式。

這樣走一走好幸福!中午有點陽光,吹着小風,呼吸着新鮮空氣……雖然沒有去主動看外面的景色,但在海棠樹下行禪,不小心還是看到各種花開,特別美。

一天沒喫飯,有個發現:餓只是一種感覺,像疼和癢,它會來,也會走。觀察「想喫東西」的慾望,下午的時候,它升起很多次。要說我真的那麼餓嗎,還真沒有。我想喫東西不是因爲餓,更多是因爲無聊。想喫點東西的慾望就好像是「不能閒下來,要做點什麼」的感覺,它不時就會回來。這種習慣性的反應,也很像閒下來就想刷刷手機。但這些狀態都未必是我們有意識的。

而且當我真的有些餓時,最強烈的感覺不是想喫,而是擔心,畢竟這是第一天,我怕我操作不當沒有服夠氣從而對身體不好。慢慢和餓的感覺熟悉了些,就沒那麼緊張了。

今天沒有很想做很多事情,可能身體在主動節省能量。近期有個對我很重要的新認知:效率高不是能做更多事情,而是可以做更少事情,不需要去做那麼多事。我對待辦清單也有個新的認識:並不是清單上的都要完成,而是在有意識少完成的情況在,把真正重要的完成。之前有些事總也完不成,堆在清單裏會感覺挫敗,會覺得自己太拖拉。回頭看看有什麼負面影響嗎,並沒有……也就是這些事我本來就可以不做。之前想把列出的事項都完成,反而讓我成了清單的奴隸,是不清單的主人。辟穀也是讓身體和慾望「斷舍離」的過程,讓我看到什麼是更重要的事。

Day 2

今天狀態變化很大,開始有些體會到辟穀的爽了。

據說第二天會比較艱難,這一天也就這樣過去了。基本完全不餓也不饞,這種不飽不餓的狀態很舒服。早上行禪回來感覺特別虛,以爲今天要廢,考慮要不要請假,結果一小時後就恢復了正常,到後面反而感覺有點興奮。我看到了自己的線性思維是如何給自己帶來很多情緒的——當某情況發生時,我擔心的不是它此刻的狀況,而是擔心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可是事實一次次證明,沒有一種狀態會是持續下去的,世事無常。我也看到了這種線性思維方式如何讓我脫離當下,把我帶到未來。

中午歡快地出去行禪,天氣巨好,花很美,忍不住拍了點照片。路上聞到很多味道,丁香花,海棠花,嫩柳樹味,掉下來的玉蘭花瓣味,楊樹上毛茸茸的東西的味道,身邊人的香水味,塑膠道在太陽下的味道,附近有人抽菸的味道……

今天對於小腿有了感覺,昨天是能夠意識到對小腿沒有感覺。今天感覺到小腿在太陽下熱熱的,有一個地方有時有點癢,肌肉有些緊繃,右腿更緊。行禪中觀察自己的手指,紅潤飽滿~

晚上本來腿有點酸了,但是一下樓就走得比之前幾次都快。就這樣一圈一圈的繞,感覺有點無聊。我看到了我的無聊,無聊來自於走的路線是重複的,我看到了因爲路線而無聊,說明我的注意力不都在身體上。路線本來就不是我要關注的,就好比冥想時不會因爲每天坐的姿勢一樣而無聊。

來說說今天爽的地方:感覺雜念的聲音沒那麼大了,做事情更容易專注。想到之前喫得多能量足的時候,反而腦海裏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能量在內部的鬥爭消耗也很多。讓我看到了生命能量沒有合理出口的話,它自己會花式消耗。而現在資源有限,身體反而自動分配給了更重要的事,而且感覺能量很順暢,身體和頭腦都很清明。

Day 3

早上起來,看到外面有陽光,竊喜,飛速洗漱下樓。前兩天基本沒塗什麼護膚品,昨晚照鏡子,發現連續兩天在外面走三小時,果然曬黑了,於是今天塗了防曬。

一個進步:感到餓的感覺時,我覺察到自己的擔心和線性思維又來了,在我意識到的時候,我拋開對未來的假設,在此刻去觀察這種感覺。發現每次只要10秒20秒,餓得感覺就走了。遠沒有我想象的可怕。

早上看到院裏兩隻有禪意的野貓。每次都定定地看着我走來走去,一動不動,只是觀察,「不反應,不對抗」,但又隨時準備着可以反應,同時「讓我來,隨我去」。當然這都是我腦補的,貓可能只是在好奇:這個智障幹啥呢?

中午開始時步速比較快,我在公園繞了一圈之後,看到風景非常美麗。丁香花香的很,在海棠花下走過,聞到這花香,有種回到大學校園的感覺,學校里老圖書館前,有幾顆海棠樹,每到春天就是這個味道。

走到第二圈,我還是這麼快的速度走,走着走着有些無聊,有點累,感覺到這個快的動作背後,有我內心的着急。好像想到達某個地方,但我並沒有一個目的地。那我爲何在急速前進呢?我也不知道。就好像總想做更多事,賺更多錢,去更多地方,那然後呢?如果都得到了,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路上看到爺孫兩人,先是看到爺爺陪着孫女趴在公園門縫一起往外看,我快步走過,繞了幾圈後又碰到他們,看到爺爺拿出手機,放了一首小曲,怡然自得地慢悠悠逛悠,一邊耐心和孫女聊天。

我瞬間被觸動,眼淚流了出來,感覺這纔是當下的幸福:不用去到任何地方,而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快樂。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在腳步中體會,我在當下是誰?沒有任何標籤,沒有任何角色,只是一個在走路的人。我感覺到我是一個生命體,和周圍的生命體一樣。我是個怎樣的生命體呢,我還沒有體會到。

我們所渴望的狀態,永遠不是通過「當我得到了xx」而獲得的,而是在每一個當下,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活。這種話在沒有體會時看了會覺得好雞湯,體會到了才知道它的含義。

Day 4

早上感覺比較平和,發現行禪時,眼睛不盯着任何東西看,但是可以注意到周圍有什麼情況。想到了《精神健康講記》裏的話:

「如果總是在“高轉速”之下思考,即使在思考似乎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全觀能力也會很弱,無法跳出本來的侷限。」

反之,放鬆下來,可以看到更大的風景。想起我開車時,總是很緊張地盯着前方,小心地看側視鏡,防止旁邊有突然出現的大車。我能感覺到這時視角很窄,能看到的東西反而更少,而放鬆的老司機們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很好地關注路況。

中午在樓下院子裏來回走。我感覺到自己的身心更加敏銳。看到小花園裏有一根在放水澆園子的水管,聽着水流嘩嘩的流過,感覺水是多麼的美好。水旁邊有兩隻喜鵲,身體側面的羽毛閃着一點藍色的光,感覺生命多麼美麗。

晚上行禪聞到飄出的食物味道,我有種新的感覺:我覺得味道好聞,但我的身體並不想喫。就好像看到一個東西好,但我並不需要。辟穀四天,對於身體想要什麼有了更多的感覺,雖然每天可以喫10粒花生,但是我今天只吃了一兩粒,因爲身體沒那麼想喫堅果。聞到路邊味道時,雖然感覺很香,但並沒有想把它收入腹中的慾望。這個味道就是我想要欣賞的,聞到就已經滿足,而不需要通過喫來佔有。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其實已經足夠愉悅,並不需要通過佔有來「更進一步」。這一點對我有很大的啓發,可能沒有類似體驗的人不太容易體會。

行禪時,感覺身體的輕鬆是我想要,但這是平日少有的,之前總是讓身體承擔了許多,讓胃吃了很多其實是頭腦想喫,但身體不需要的東西…這幾天辟穀,也是給身體放個假。

Day 5

早上又走了樓下的路,才發現同一側的路,有三條步行道!兩條是鋪着橡膠的軟軟的路,一條是綠化帶裏彎曲的路。這幾天行禪,也讓我對住所旁邊有了很多新的發現。原來很多美好一直在身邊,但是我們常常選擇視而不見,而試圖在遠方追尋。

昨晚睡覺時有種奇怪的感覺,上半身尤其是手臂有種難以描述的不舒服,放着不動會難受,想揮舞。我以爲是因爲走路時能量都在下半身釋放,而上半身沒有釋放,所以難受。行禪的時候發現,上半身尤其是肩膀,一直是有點緊繃的狀態,揮舞是一種自由和放鬆。隨着身體的靈敏,我聽到了身體傳遞給我的更多信息。

下午行禪時走遠了,比預想時間長了很多,回來感覺累癱了,有些低血糖,喝了點蜂蜜水,緩過來一些但還是很困。

晚上行禪時間短但體驗不錯。這次我有意識讓肩膀更加放鬆,看到雜念時候拉回來。走着走着,能量比下午有所恢復。有那麼幾個瞬間,我體會到了我的「存在」,向內而外的柔和以及穩定,這時身體感覺微微發熱。不過這感覺稍縱即逝而且比較微弱,很容易被外界和內心其他聲音蓋住,但能看到它,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體驗。

今天對於線性思維又有了一些體會,下午能量不高的時候,我的心裏開始打起了算盤:要是後面兩天都這樣的話我要怎麼應對。其實看過去的幾天,身體狀態一天一變,我知道這樣推算的正確率比較低,但還是忍不住這樣想。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想要一個「真實」的答案,而是想獲得一種「我好像對情況有掌控」的確定和踏實感,於是線性思維承擔起了這個重任。線性思維也如同我們其他的念頭,就像水流,如果我們看到這是身邊的水流,而可以「不反應,不對抗」地定住,不被它沖走,那麼它一點也不可怕。

Day 6

我發現有點急切想度過每次的行禪,以及辟穀的7天,倒不是說我不想擁有這個體驗或者想喫飯,而是我想知道到底會發生什麼。雖然,我辟穀的初衷之一就是對這種體驗的好奇,那沉浸在當下的體驗裏不是最好的方式嗎?這種想快點知道的心態就好比看視頻時2倍速,看小說時恨不得先看結局才能安心看下去。感覺知道了一切後,才能享受過程,只可惜生活不可逆。

我昨天低血糖時偷吃了一口蘋果,太好吃了……可惜詞窮,描述不出來。今天想到七八年前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裏看到的故事:一個人把自己關在家裏切斷外界聯繫,只吃沒有味道的饅頭,一段時間後,去喫蘋果,感受蘋果的極致美味。我當時看了這個故事就很好奇這是什麼體驗,所以一直記得,但嘗試的難度太高,只留着念想。今天翻回這本書,重新看它對於喫蘋果的描寫,我感覺,我可以Get了很多!雖然我每天可以喫一點橘子,而且橘子已經非常美味了,但是蘋果的口感很不一樣,再加上這個味道…簡直了…請看下面書中的文字!

用牙齒割開果皮的時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衝破一個臨界點開始逐步在嘴裏擴散開,味道逐漸變得濃郁。隨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濺開,絕對野蠻又狂暴地掠過乾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個細小顆粒都在爭先恐後地開裂,釋放出更多蘋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齒間遊移,味道就跟衝擊波一樣傳向嘴中每一個角落……蘋果的清香伴隨着果汁滑向喉嚨深處……天哪……剛剛被沖刷過的味蕾幾乎是虔誠地向大腦傳遞這種信息……

晚上出去行禪的時候,看到路邊的樹木,非常感恩他們的存在。樹木教給我,無需做什麼,存在就是一種價值。看到路上的人們,有的在自顧自跳舞,有的在遛狗,還有父親和兒子在跑道上賽跑……感覺生命的的活力非常美好。

Day 7

早上行禪我在想很多事情,大部分是某個計劃。我看到頭腦的緊張,於是有意識地放鬆下來,感覺好像有一股能量從頭向下流向身體,頭也輕鬆了些。

這兩天感覺不像前面幾天那樣喫不下去東西,感覺腸胃開始有些甦醒,就像是睡了一覺後,在窗外陽光照射下微微睜開朦朧睡眼。看來身體也準備好復食了,開心。

中午行禪時,一股飯香在空氣中飄過,讓我有些蠢蠢欲動。聞到這股香氣,讓我有個對自己的發現:「想要」的感覺有兩種。有一種長得想一個毛茸茸的小怪獸,行動迅速,充滿活力,張開爪子揮舞着奔向某個目標。可是它想要的未必真是這個目標,有時是它需要釋放「奔向目標」的感覺。比如看到購物網站打折、看到什麼好喫的的圖片、看到別人家貓好可愛……等等時候,這個有點萌的小怪獸都會跳出我的體內,拉着我跑到它想要的東西面前。以及,這種快速的「想獲得」和快速的「想逃離」本質上可能是一樣的。

另一種「想要」,是一種由衷的珍惜和感恩的感覺,希望擁有這段緣分,而不只是用它來填充內心的空缺。比如行禪看到一草一木,還有前天偷喫一口蘋果,可能還有第一次抱起孩子時(還沒體會,只是猜測)…這時,反而覺得早一點晚一點得到這個體驗都沒有關係,有緣總會與之相遇,能相遇就已經足夠美好。

這兩種「想要」,一種是匱乏感帶來的,想用「擁有」去填補內心的洞;一種是伴隨着滿足感的,因爲內心富足,更可以體會到事物的美好。倒不是說要摒棄第一種追求第二種,觀察到自己此刻的狀態,並對自己有意識,就很好了。如果能陪陪自己心裏的「小怪獸」,去觀察它的需要,就更好了。

晚上是這次辟穀的最後一次行禪了,感覺有點輕鬆,又有點不捨。走着走着一擡頭,看見溫柔圓潤的月亮掛在樹枝之間,很美,像豐子愷的畫。

途中走到公園裏的一個小路上,路邊種着兩排海棠樹,粉白的花朵散發幽香,兩邊的樹枝在頭頂相連,像動畫片中的場景一樣。走進去的瞬間,我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有些神聖,眼淚莫名湧了上來。這時,好像「我」消融了,我還認真地想了下我是不是還活着,又覺得在這樣的感覺中,不管是不是活着都沒有關係。後來看到公園裏放着收音機的大爺,和迎面跑步的大哥,覺得我應該活着。

番外篇《行走,快與慢》

這7天走路的速度是前兩天慢,中間兩三天快,後面幾天又變慢。開始是謹小慎微,生怕行禪錯誤不能順利「服氣」,餓着了怎麼辦,也怕消耗太多累着了怎麼辦。後面發現沒啥事,而且精力旺盛,於是甩開膀子走。再後來,我有一天發現,走的快中,有一些是因爲我的着急,急着幹嘛?我也不知道。於是慢慢在行禪中去體會我的急。我發現,當我想到未來的計劃、過去的一些事情、看到身邊人走的快時候,腳步就會更快,雖然這時未必能意識到我在急。總之,當我不在當下的自己時,更容易着急。如果閉上眼睛,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內心,我的腳步會很慢。我們自身就像一棵樹,內心的根扎的深,才更穩定,不夠深的時候,就容易被風吹草動帶跑

行禪中常常體會到,沒什麼原因但就是很幸福。辟穀這段時間,更能體會到心中的感恩了,對身體的感恩,對生命的感恩,對自然的感恩,對食物的感恩…尤其對於加工少的食物,或者自制的食物,能體會到更多感恩之情。這幾天時常想起《赤壁賦》裏的這句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漸漸體會到了一些,這是怎樣的開闊與富足。

彩蛋:復食第一天,身體只想喫很少的東西。中午男朋友煮了速凍餃子,我嚐了一小小口味道,驚訝於味覺的靈敏,能吃出速凍餃子的前中後味快速在口腔裏變換,好像拿着味道放大鏡。推薦美食品鑑家、品酒師去辟穀,哈哈。

也感恩看到這裏的朋友們,我也很好奇你看了這篇文章有什麼體驗?


再次強調,沒有專業人士指導/陪同的話,不要擅自嘗試辟穀(行禪可以嘗試)。辟穀有很多種,我是在楊一豐老師(公衆號:元敦國學)的徒兒帶領下嘗試的,楊老師的辟穀課程請看鏈接。另外,辟穀是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內心感覺都會不同,以上只是我的體驗,不代表普遍體驗,我也不知道大多數人會是什麼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