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專注的思維成爲習慣

    朱自清在《匆匆》中曾描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喫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想說:當我們思考一天時間都用來做什麼的時候,真的發現暗時間很多,真正的用於學習or工作的時間並不多!下面是我統計某一天時間利用情況,自我感覺這裏統計的時間還是有一定水分的,其實這一天狀態不算最差的,看看我的時間都哪裏去了……


                早八點到晚九點半:13.5小時,統計過程中就產生了一些暗時間


   《暗時間》的作者劉未鵬提到“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雖然每個人都是每天擁有24小時,但是,善於利用如走路、買菜、洗臉、坐公車等“微不足道”的暗時間進行消化平時所見所識,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同時,在這個關於時間利用度的問題中,“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是高效學習的重要習慣”。這其實也是思維專注度的習慣性,這種習慣成爲自然後可以大大提高時間的利用度,從而實現辦事的效率性。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在繁雜的環境下,你很難心無旁騖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顯性的干擾因素如嘈雜的聲音、來往的人羣,隱性的干擾因素如忙着手頭上工作的你忍不住想着接下來還要做的似乎永無盡頭的工作,於是,在各種各樣繁瑣思緒的疊加下,你無意識地走了神,導致的結果是你不斷地發現自己的情狀似乎跟剛過去的15或30分鐘之前的情狀相差無幾,你意識到自己停滯不前的現狀,趕快一頭扎進去忙剛纔沒忙完的事情,但15或30分鐘之後,剛纔所描述的情況又再一次發生,只不過這次罪魁禍首的原因是你埋頭苦幹的過程中可能是你想到了要是幹完這活後你要怎樣怎樣,在浮想聯翩之中,自己本該運行的思維“跑飛”了。這種情況造成的局面將是我們變成一個效率低下的人。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情況,因爲這樣一種情況的經常發生可能會導致你所做事情所取得的成效與你投入的時間嚴重失衡,導致你的生活、工作無法處於高效率水平,縱然你看似很忙,可是你的進度依舊停滯不前。



  我相信專注的思維是可以操縱的,並且在經過自我培養之後,我們可以大大增強思維的專注度:

  對待事物的偏好程度是保持專注度的重要因素。高度集中的思維很容易出現在一個遊戲玩家身上,不難發現,當一個遊戲玩家完全沉浸於自己的遊戲場景中時,只要他手握鼠標,眼盯屏幕,周圍發生的一切他可以做到渾然不覺,而更重要的是做到這一點的他無需竭力控制自己對於遊戲環境專注的力度,專注於遊戲對於他來說其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過於他對於遊戲的偏好程度已達到“迷戀”程度,而這種迷戀程度很容易讓你對當前事物產生足夠的“幹活”慾望,手頭上你將要處理的事物將其對你的吸引力投射向了你,而你在將其融化爲自己的對其“飛快”的處理中,並且將你帶進接下來要說的第二種因素——高速運轉的大腦。

  一個高速運轉的大腦是你“飛快”處理事物的重要保證。如同遊戲玩家需要不斷地組合各種道具的使用、選擇各種進攻與撤退的路線方向等等,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一定需要你擁有一定的技能、方法。高速運轉的大腦是你的武裝,配備這種武裝,你可以流暢地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大腦高速運轉是什麼感覺?想想考場上考試時間只剩15分鐘時,你1000字的文章僅僅寫了500字,這時你一改往日字斟字酢的習慣,腦袋像上滿發條一樣不停地轉出一個個詞,終於等手中的筆嘩啦啦地組合完的一個語句後,你驚歎的卷子上密密麻麻的字數沒1000也有900!時間的緊迫感促使你的大腦調用你的所學所識,並且還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請再仔細地回憶並記住當時的那種感覺,並且在日常事務中訓練自己嘗試着引導大腦再次發揮出那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你整個人上滿發條似地調用自己的所有能量,一點點、一點點地將眼前的事務完結,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後,一切最終完成!

  考場上時間的緊迫感迫使你的大腦高速運轉,而我們不可能做任何事情時都把自己的時間掐得那麼緊迫,而且在那樣的情況下多次處理本可不用那麼“趕”的事務後,你必然會對此疲憊不堪,甚至產生麻木感。所以,在你繃緊的大腦可能會產生疲憊感之前最好讓讓專注性的思維成爲習慣以至自然:

1、把自己的工作界面(包括軟件界面、書桌界面等)整理至最簡潔的程度.舉關於軟件工作界面的兩個例子,如:當你使用WPS,僅僅還是在進行文字書寫時你並不需要用到工具欄中的工具,讓文字編輯頁面全屏顯示明顯可以讓自己的工作環境少了很多無關項,從而減少視圖對於你的干擾;又再如當你使用瀏覽器進行搜索時,瀏覽器中的影視、新聞及各式各樣的圖片的吸引可能使你點擊與你當前任務毫無相干的的鏈接,即讓你分神!相對而言,Google簡單的搜索界面一方面讓你始終對自己的搜索目的很清晰,另一方面由於沒有瀏覽器固定的其他導航項的加載,也加快了其運行速度,進而提高你的搜索速度。另外,推薦一本書——《超級整理術》([日]泉正人 著),這本書總結了多個角度的整理方法,提供了許多實在性的工作機能;


2、在非腦力活動的狀態下進行腦力活動的訓練.我嘗試過一邊跑步一邊用機械式相加的方法從1加到100,多次實驗後,我發現自己對大腦的調用更爲自然,特別是在沒有其他非相關的負擔(如跑步相對於計算)下,大腦的運轉速度相對加快;


3、利用霍桑效應.霍桑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該實驗研究最開始研究的是工作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包括照明度、溼度、工作壓力等,最後發現由於作爲實驗對象的工人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使得他們具有了改變自己行爲的傾向,由此工作效率的到了提高。作爲思維專注度的自我訓練,沒有人可以對你進行定性的觀察,可是你卻可以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個自我訓練的實驗,這樣當你感覺對自己操控似乎有點力不從心時,面對需要跨越的困難,想想這不正如你所願嗎?因爲超越這一困難,你對自己的訓練成效又將提升一層,這豈不更有意思?另外你要自我反省你的專注力度已經達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階段性地審視自己的提升程度,你會有更大的動力去提升自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