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性能測試種類與全面測試模型

WEB性能測試種類

        壓力測試: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收用戶請求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

        負載測試:在被測系統上不斷增加壓力 ,直到性能指標達到極限,響應時間超過預定指標或者某種資源已經達到飽和狀態。這種測試可以找到系統的處理極限,爲系統調優提供依據。

        大數據量測試:針對某些系統存儲、傳輸、統計查詢等業務進行大數據量的測試。

配置測試:通過測試找到系統各資源的最優分配原則。
        可靠性測試:可以施加cpu資源保持70%-90%使用率的壓力,連續對系統加壓運行8小時,然後根據結果分析系統是否穩定。即加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使系統運行一段時間。
        併發測試:多以發現一些算法設計上的問題。
        性能測試以用戶併發測試爲主的測試。
        性能測試主要是爲了發現軟件問題和硬件瓶頸。
        對於性能方面給系統留有30%左右的擴展空間即可。                                   

        Web全面性能測試模型

        預期指標的性能測試

        主要指需求分析和設計階段提出的一些性能指標。
        針對每個指標都要編寫一個或者多個測試用例來驗證系統是否達到要求。
        預期指標的性能測試用例通常以單用戶爲主,如果涉及併發用戶內容,則歸併到併發用戶測試用例中進行設計。

        併發性能測試

        選擇具有代表性、關鍵的業務來設計用例,並且用戶的設計應該面向“模塊”
        用戶併發性能測試分爲:獨立核心模塊併發性能測試,組合模塊併發性能測試
        獨立核心模塊併發:完全一樣功能的併發測試;完全一樣操作的併發測試;相同/不同的子功能併發。
        針對獨立核心模塊用戶併發性能的測試用例設計,可發現一些核心算法或者功能方面的問題,如一些多線程、同步併發算法在單用戶模式下測試是很難發現問題的,通過模擬多用戶的併發操作,更容易驗證其是否正確和穩定。
        核心模塊測試一般屬於基本的性能測試,它較多地關注模擬的“功能”,一般不會對服務器進行測試。
 
        組合模塊併發:具有耦合關係的核心模塊進行組合併發測試;彼此獨立的、內部具有耦合關係的核心模塊組的併發測試;基於用戶場景的併發測試。
        組合模塊測試一般發現接口方面的功能問題,並儘早發現綜合性能問題。
        在實際中,各種類型的用戶都會對應一組模塊,相當於不同的業務組在併發訪問系統,要充分考慮實際場景,如話費管理系統中的每月10日左右的收費高峯等場景。
        在編寫組合模塊用戶併發性能測試用例時,不但要考慮用戶使用場景,還要注意併發點的運用,併發點是指一定數量的用戶開始執行同一功能或者操作的時間點,一組測試場景通常包含多個併發點,從而實現了核心模塊同一功能或者操作的真正併發。
 
        獨立業務性能測試

        獨立業務實際是指一些核心業務模塊對應的業務。這些模塊通常具有功能比較複雜,使用比較頻繁,屬於核心業務等特點。主要測試這類模塊和性能相關的一些算法、還要測試這類模塊對併發用戶的響應情況。
        用戶併發測試是核心業務模塊的重點測試內容。

        組合業務性能測試

        是最接近用戶實際使用情況的測試,也是性能測試的核心內容。
        組合併發的突出特點是根據用戶使用系統的情況分成不同的用戶組進行併發,每組的用戶比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匹配。
        用戶併發測試是組合業務性能測試的核心內容。“組合”併發的突出特點是根據用戶使用系統的情況分成不同的用戶組進行併發,每組的用戶比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匹配。

        網絡性能測試

        爲準確展未帶寬、延遲、負載和端口的變化是如何影響用戶的響應時間的。主要是測試應用系統的用戶數目與網絡帶寬的關係。
        調整性能最好的辦法就是軟硬相結合。

        大數據量測試

        主要是針對對數據庫有特殊要求的系統進行的測試,主要分爲三種:
        1.實時大數據量:模擬用戶工作時的實時大數據量,主要目的是測試用戶較多或者某些業務產生較大數據量時,系統能否穩定地運行。
        2.極限狀態下的測試:主要是測試系統使用一段時間即系統累積一定量的數據時,能否正常地運行業務
  3.前面兩種的結合:測試系統已經累積較大數據量時,一些實時產生較大數據量的模塊能否穩定地工作。
        大數據量測試用例的設計:1,歷史數據引起的大數據量測試和2運行時大數據量測試
        首先確定系統數據的最長遷移週期和選擇一些前面的核心模塊或者組合模塊的併發用戶測試用例作爲其主要內容即可.

服務器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在軟件功能良好的前提下,發現系統瓶頸並解決,而軟件和服務器是產生瓶頸的兩大來源,因此在進行用戶併發性能測試,疲勞強度與大數據量性能測試時,完成對服務器性能的監控,並對服務器性能進行評估。
        服務器性能測試用例設計就是確定要採集的性能計數器,並將其與前面的測試關聯起來。

        設計性能測試用例注意的原則:

        可以滿足預期性能指標測試用例要求的,就沒有必要設計更多的內容,因爲用例越多,執行的成本也越高。
        一定要服從整體性能測試策略,千萬不能僅從技術角度來考慮設計“全面”的測試用例,“全面”應該以是否滿足自己的測試要求作爲標準。
        適當裁剪原則
        只有根據實際項目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性能測試策略、編寫適當的性能測試用例,並在測試實施中靈活地變通才可以做好性能測試工作。
        測試計劃:主要包含測試範圍、測試環境、測試方案簡介、風險分析等,測試計劃要進行評審後方可生效。
        測試報告:主要包含測試過程記錄、測試分析結果、系統調整建議等。
        測試經驗總結: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是建立學習型團隊的基礎,實踐-總結-再實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