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記:提升學習留存率四板斧

朋友經常與我說一個事,希望我能寫一個文集,簡單聊聊在職場個人的成長,我恰有此意,作爲一個“斜槓中年”,有近20年職場經驗的人,有些許的想法願與有緣人去分享。

朋友說,你也別寫的高大上,文字可以粗糙點,意思點到就可以了,一來我們都知道你是懶惰的人,二來淺顯的東西可傳播性可能更高點,這也恰如我意——如聊天一樣的溝通,正如這些年的講課生涯。

說了這麼多,就想表達,我們開始“職場個人修煉記”的旅程了,大家有什麼疑問都在可以在討論區留言的,胖哥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起聊聊職場個人成長的那些事。

今天要說的是如何提升學習留存率?

爲什麼要把這個作爲開篇,因爲太重要了。我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到社會上,有兩個事無法停止,一是保持喫飯,確保每天一定食量的攝入,二是學習,如果沒有第一個,人就歇菜了,如果沒有第二個支撐,工作、見識和生活的質量都會大打折扣。

但是,我們回頭想一想,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感覺:

完蛋了,我學的東西都交回給了老師了,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

你說的這本書我也讀過,但是不知道爲什麼,裏面的內容我真的記不得了,看樣子我的記憶力出了問題。

不行了,我敲破腦袋也想不起昨天看過的報告和文檔。

諸如此類……

指向一個問題,學到的、看到的能留下來的真的不多,看了很多書等於沒有看,聽過很多事也記不下來,學習成效不高,工作效率較低,每每陷入回憶中,看上去很美,只是,工作效率、生活質量、時間管理統統出現了小BUG。

我們一起討論下如何修復這個BUG,也就是如何提升學習留存率。

學習留存率是什麼?

學習留存率就是你現在學到的東西,在未來一段時間能真正留下多少,簡單的說就是你能記得多少,能理解多少,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給出了答案,不同的學習方法在兩週後留下的佔比不同。

最低的是聽講:才5%,太低。

比如我們聽書、聽別人說內容,如果僅僅是聽,而不積極參與進去,甚至思考的也不多,大部分流失殆盡。爲什麼很多人聽樊登讀書會的內容,查看歷史,知道自己看了,可盯着APP實在想不起講了什麼內容。當然不是說聽書不好,作爲一個簡練的有人提煉的讀書方法,無疑是捷徑,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成長無疑是一種非常快速、討巧的辦法。

次之:閱讀,才10%,也不高。

閱讀的邊緣化是一個民族精神荒敗的徵兆,我們這民族不會精神荒敗,呵呵。但是,我們可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閱讀,有的在朋友圈曬。爲什麼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圖書越來越多,就說明了閱讀成效不大,別扯那麼多由內而外的意義出來,閱讀的好處在於體味和留存,而不是閱讀的數量。要想通過閱讀改變生活,改變認知,這條路還是比較長的,後面會說。

後面的幾個留存率越來越高:示範演示留存率30%,就是我們學到一些東西,然後給別人做演示;小組討論留存率50%,不僅要演示,召集幾個人討論,這樣成效更好,這比較適用在課堂上。再高一點,理論結合實踐,在做中學習留存75%,這就是不要坐而論道,而是把學到的東西用,也就是學以致用。最後一個教別人,這可牛了,90%。

看了下,留存率越高,其實越接地氣,對人的素養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以上的內容特別適合課堂上的學習,但是還有不少應用場景。

閱讀場景:讀書如何提升留存率,當然要把讀的東西,轉化爲實踐,觸類旁通,最好結合自己的經驗,組織討論(拆書幫就是這樣乾的),分享給別人(當臨時演講者),其實吧,只有在分享和講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透,自己講卡殼了,就可以知道癥結出在哪裏?閱讀——分享,搭建一個橋樑,再結合多看、多想,想不進步都難。

參會場景:我們會發現經常有會議內容特別多,眼花繚亂,信息量這麼大怎麼辦?不能會後copy了材料,然後整個人懵逼了,人家問,誰誰誰,這次會議說了什麼內容?整個人傻了,總不能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會議、一個圓滿的會議、一個關鍵的會吧。我們就一起看看如何改變?一起修煉。

提升留存率四大法。

古典老師有一個課程叫做《超級個體》,他提到一個觀點,就是學習生涯是爲過好一生提高概率的最佳辦法。其實,不僅要學習,還得留下到腦海中,成爲我們身體的一個部分,運營武功化解到身體的每個部分,說這麼多,那麼怎麼辦?

我總結有四個建議:

第一個:縱深學習。

現在知識太多了,我的網盤上就有近5000G的學習資料,我完全可以確認,大大部分資料我這一輩子都不會看到,但是,可以從中找到縱深內容去學習、比較。

最近我對結構思考力比較感興趣,就找了李忠秋老師的課程、金字塔原理還有一些結構化思維的文字、視頻和音頻去研究,然後總結出一套東西,再然後找個朋友一起分享。

這就是縱深學習,找一個領域,研究得透。

一個階段專注一個內容,一個階段取得一個小成功,長期積累一定可觀,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學習方式,淺嘗輒止,我不喜歡更不贊同。

人的浮躁決定了學習的路上走不遠,核心還是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太容易受到身邊的人左右。

我一直認爲,我們不應是知識的附庸品,而應是知識的主人,調用它爲自己所用。

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對下一步的職場生涯、個人成長一定有幫助。

第二個:敢於寫下來輸出。

我與朋友分享,我都建議他/她把想的、看到 的寫下來,得到的回覆大多都是不行啊,文字功底太差了。

我想,你差能有我差嗎?忍住沒有說出來,給自己留點面子。呵呵。

有人諷刺日更的人,說不明白這些人天天寫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撇開意義不談,敢寫出來就是一個大進步,一個不太識字的老太太都在70歲左右開始學習認字、寫作、然後出書。

其實,我從不評論這些,我認爲這世界每個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回到正題,建議一開始,寫出的東西不用太講究套路,最關鍵的要寫出來,慢慢再梳理、再提升。

有個別人在套路中獲得成功,但是如果陷於套路的人大部分走不長。

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過程,跨越自己的內心,走出的人才是勇敢的人。

第三個:敢於說出來輸出。

膽怯是演講最大的敵人,很多人都有說話困難症。

女兒經常告訴我上臺特別緊張,聲音小,那就我說多上!最近上臺發言,她的聲音還是那麼小,但是她的收穫是腿不抖了,這就是進步,我給她大大的贊,我讚的除了她的進步,還有敢於去分享。

在生活中,我一直引導孩子去分享,包括我自己也在去分享。

講課是一種分享。

與朋友電話,聆聽她/他說的問題,我用自己的心得、讀的書與之討論,也是一種分享。

站在同事面前說一個事,這也是一種分享。

分享是無時無刻的,不一定要特別正式:來來來,我與大家一起分享,人都被你嚇跑了。

聆聽+分享,這是一對姐妹花,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幫別人解決問題,這是人生一大修煉,還擔心留存率嗎?

第四個:要皮實。

阿里原CPO彭蕾有一次分享,阿里需要什麼樣的人?聰明、皮實、樂觀、自省。

關於“皮實”,彭蕾女士是這樣解釋的:皮實,文雅的詞叫“抗擊打能力”、“抗挫折能力”。

她認爲“皮實”意思是經得起折騰,這個折騰是什麼?不但要能經得起“棒殺”,還要能經得起“捧殺”。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皮實的過程,不管別人說什麼,自己還是要去學習、緊追慢趕,學到手的就是自己的,文雅詞叫做內化,被人恥笑、或者害怕被人恥笑就停滯不前是不皮實;學點東西就沾沾自喜也是不皮實。

要想留存率高、要想真的學點東西,務必皮實。

到這,四板斧介紹完畢了。

總結下,我們經常遇到學習後忘掉的特別快,很多人認爲是記憶力的問題,實際上,關聯性不大,學習忘掉的核心原因是被動學習成分過大,向主動學習轉變是最佳法寶,這裏介紹了四個方法,要皮實是態度、是思維,是底層內容;縱深學習是角度,而寫出來、講出來這是實戰的方法。

說到這,今天的修煉分享就結束了,在知和行之間是重複的堅持,希望所有有緣的夥伴能堅持,與自己死磕的夥伴能通過提升學習留存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歡迎留言交流,如有什麼職場、個人成長、知識管理的困惑,一起聊聊,我們一起成長,打造職場大妖“精”。

藍胖說說。2018.06.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