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遇上不丹,幸福是什么」| 荐书:不丹调频 Radio Shangri-La

提起「不丹」Bhutan,你或许不知道它的地理位置,有多少人口,首都的城市叫什么,但你一定有个大致的印象:

「不丹是个神秘的国家。」

你或许还听说过,这个处于喜马拉雅山麓上的国家被誉为:

- 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

- 发明了「国民幸福总值」(GHP)的概念 ,而非像世界其他国家,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发展;

- 世界的净土;

- 最后的香格里拉。

因此,看到《不丹调频,我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个书名时,我是嗤之以鼻的,我想大概又是一本鼓吹以上这些标签华而不实、毫无深度的旅行指南。

好在,我错了。

《不丹调频》,英文书名Radio Shangri-La. 调频这两个字,是很妙的。可以理解为调整频率,与不丹的神秘搭配起来显得颇具意味与美感,而书名中的调频,则指的是广播电台FM的意思。我想,这两者的含义皆有。毕竟,经历中年危机的作者在不丹找到了自己对于「幸福」的领悟。

作者Lisa Napoli, 生于纽约,居于洛杉矶,从事媒体工作20余年。当她因一场艳遇而偶然获得去不丹的机会时,正处于自己的中年危机——事业感情双落空后,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及幸福是什么。不丹之旅也成了她soul searching的心灵冒险之旅,试图寻找自己的解药。

临行前,作者也为外界传言不丹的神秘与幸福之类的标签而感到兴奋,但当她说,“不排除商业策划的可能性,真实情况有待考察”时,我便立刻开始喜欢这个作者了。作为媒体人,这是起码的中正。

不丹全国只有一个国际机场,即便首都也没有红绿灯,没有铁路。60年代前出行基本靠走路,1974年对外开放旅游,1996年国王才批准电视与网络进入这个国家(但国王同时也承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而2007年,作者受邀去帮助完善不丹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可以想见,出生于美国一大城市纽约,生活于第二个城市洛杉矶的Lisa到了不丹后经历了巨大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



不丹森林覆盖率72%,禁止销售烟草,人们穿传统服饰,医疗免费。这个国家或许贫穷,或许是文明人眼中的落后国家。但其实,如果他们一心想发展经济,恐怕会取消向游客每人每日收取的250美元旅行税的政策而向世界大大敞开。但是不丹没有。不丹希望限制外来冲击的力量,以力图保持国家的本样。

且不说,这里的人民是否真的幸福,但在喜马拉雅的山麓上,不丹试图抵制现代社会的滚滚洪流。

幸福这回事,这么难,一个国家真的可以为民众做到吗?我想不可以。但是这个国家认为:民众的快乐比物资、金钱、经济指标更为重要,我认为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如果不是有不丹这个国家在向世界唱着“反调”,我们大概会忘了,世界不止一种活法,不是每个国家都视经济、科技、无止尽地发展为重点。世上还有一个小到不足挂齿的国家,把人民的福祉看得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只是全球化的趋势难以扭转,不丹还可以坚持多久呢?


拿我自己来说,2012年初次踏上美国的国土,多么兴奋和雀跃,觉得这才是人类进程的“唯一正确”方向,至于其他还不如中国的“落后”国家,丝毫不给予关注。那时的我并不懂得欣赏不丹这类“原始”国度,一心向往欧美。

但是,无止尽地追求“更好更快更远”,让我们这些现代文明人惶惶不可终日。

作为一名在洛杉矶从事媒体的美国人,Lisa是这样看待现代繁忙生活的:

“我讨厌缺觉、精疲力竭、疲于奔命,挣更多的钱满足自己的欲望生活;我也讨厌由于拥挤的交通和满满的日程,住在同一个城市两端的好友几个月才能见一次面的生活。仿佛只有把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

我想不丹人大概不会受到所谓多重任务的困扰,不需要把许多待完成的事情按重要程度列一份清单,然后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身不由己……不丹人的双手大概不会疯狂地发着短信,所以在路上碰见的时候,至少可以用目光“保持联系”。

我从来不关注新闻,家里也没有电视,因为我对于新闻媒体并不信任,而且我相信对我有帮助的信息自然会流到我身边。而作为20年的媒体人,Lisa也印证了我的观念,她起先为自己涉足这个体面的行业而感到骄傲,后来逐渐感到:

“我为这些新闻给听众带来的影响感到惴惴不安。受到地球村趋势的影响,媒体将我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展现在面前,让我们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冲突和战争,教育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中的哪些问题,这些节目让我们变成了被动的接收器。客厅里、商店里、加油站里不断投射我们视线的光影图片,会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把别人的表演当成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脑子里面充满了对股票市场、选举、天气等似是而非的知识,普通大众们会觉得自己真的了解了这些复杂的领域,但事实上,他们了解的只是一堆经过剪辑处理处理的采访和声音的大杂烩而已。

现代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一般不会给观众呈现全部的背景信息,也不会给观众没有加工过的数据、图片和声音。很少有人去探究灰色地带和一些微妙之处。战争和饥饿的儿童只是屏幕上的几个画面,你可以随时将其关掉,那些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无关痛痒的事情,而不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从美国第二大城市去了“穷乡僻壤”的不丹的culture shock我还可以想见;反过来,当不丹女孩纳旺从不丹首次去到洛杉矶时,这种反转的culture shock才真是精彩。

可以想象吗?不丹女孩第一次看到五层楼高的洛杉矶机场庞大的停车场,整个洛杉矶的学生人口比不丹总人口还多,乘电梯到Lisa18楼的家,洛杉矶的繁华夜景,drive-though 餐厅、咖啡厅,圣莫妮卡海滩,办公室的茶叶、咖啡、奶油无限免费供应……

而当一名UPS快递员送货上门时,这个女孩吓得晕倒过去。因为彼时在不丹没有邮政编码也没有地址,所有人的信和包裹要去集中信箱去找。而在这里,竟然有人专门送快递上门,这个淳朴的不丹女孩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这背后运作的机制与高效。

对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的日常,竟然可以让地球的上的其他人难以置信到晕过去。


作者是如此描述这两种文化冲击的:

“在那儿,我的震惊源于不丹的原始与静谧。而在美国,纳旺的震惊缘于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么庞大,各种各样的混凝土建筑,还有所有的东西都那么精致。我从不丹回来后感受到的文化冲击,与纳旺第一次看到高度发达的社会时反应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当初我从中国,在北京生活十年后去到美国学习,仍是有很多culture shock. 但我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美国更加发达,他们种种的一切必然是“对”的,也应是我们学习赶超的方向。然而我们忘了,世界的标准并非只有这一种。不丹死守着大门抵御外来洪流,重视自然、环保、人民的福祉。

当然这些描述,已是2007年的事了。国王承认引进电视与网络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后,不丹人民的GHP下滑到了40多名。

话又说回来,不丹人民真的幸福吗?通过作者的描述,我看到,不丹的年轻人也喜欢美国流行音乐,喜欢尝试新鲜食物——汉堡薯条,喜欢智能手机,喜欢上网,喜欢卡拉OK。这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世界的诱惑是很多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自己去判断。但不丹政府像一个过分护子的家长,替不丹人民把一切诱惑拦在门外,这样就可以降低欲望而简单的生活,这样对于人民就是好的吗?我自然也没有答案。

作为普通人,不丹人或许并非真正的“幸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丹人的痛苦比其他国民少很多。

很多在发达地区生活久了的人,包括我自己,希望不丹可以永远保持这片净土的纯净无染。以让自己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后,还有片净土可以去,洗洗自己的眼、肺、心……多么自私的想法。看着人们为获取便利及发展而把自然毁坏,却又希望其他国家的人们可以守住欲望而为我们守住净土……

只不过,随着步步开放,不丹“沦陷”也不过是时间问题。2009年,星巴克出现在首都廷布,2010年,邮政编码的编排工作开始进行,并开始有了银行卡、信用卡……

哪怕不丹在“抵制“全球化的过程中失败了,无论如何,不丹最大的意义在告示世人:人间不止一种活法,不必活在永远追求更好更快更多及满足他人期待的噩梦中。

对于这本书,我还喜欢它的一点,在于作者的诚实,她分享了很多见闻、感受,有些也与不丹不直接相关,她的挣扎、痛苦、摸索、敏感,甚至人生的至暗时分,都如实地写出来,让我看到有血有肉的真实感。通过她,我也看到,一个人的成长的确不易,但就是这条通往内在之路,无论有多艰难,必须走下去。这是一条英雄之路。

不丹也好,作者也好,给我共同的启示是——永远选择你内在所珍视的一切

~The End~

photos from Unsplas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