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平凡中的真情

《我們倆》是根據馬儷文導演的親身經歷的事情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耗時三年完成,曾獲多個國際大獎。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女大學生和一個高齡的孤寡老人房東,在一個四合院裏共處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從家庭層面上來說,這是一部關於孤寡老人的溫情電影,其中充滿着中國普遍家庭的各類因素,而溫情之處又往往在相處中平常小事中體現。

同類型的電影,單就細節而言,這部電影已經是最佳了,不知不覺很就會聯想自身,有很強的代入感,尤其是有相同環境的人,更能感同身受。

由於是導演的親身經歷,所以對於人物,事情的細節刻畫都非常到位。女孩和老太太關於電話,電冰箱,電暖氣等日常生活的小矛盾,都是貼近生活的體現,這些並沒有進行文學化,編劇式的處理,所以更顯得真實。當女孩提出電費應當分攤的建議時,看到一直沉默的老太太轉身就走,隨口說了句:我覺得可以。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對老太太的鮮明特徵:刀子嘴,豆腐心。這又更像是寫實,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都也是如此了,不過,太過真實了,反而就顯得殘酷了,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樣的事情已經成爲了永遠的記憶了。

女孩從開始的凡事都要跟老太太商量決議,到後來隨意進出進出老太太房間午睡,幫老人洗頭,佈置房間,給她拍記錄片等一系列日常小事,表現出兩人在感情上正在慢慢升溫,通過對這些小事的不停的積累,使得整部電影看起來更加充實,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

不得不讚佩演員的演技,從中看不到任何的表演痕跡,也正是這樣的演技,才更讓這些細節表現的更加真實。老太太的倔強,小心眼,孩子氣,寬容,深藏的孤獨與柔軟的情感,通過細節的描述,將人物的形象特徵表現到了極點。女孩在時,老太太的眼神總是炯炯有神的,而當女孩離去,立刻又變回了一個人時的惶恐和渙散。老人的柺杖也是同樣的作用,通過細節的方式,隱藏自身的情感。

老人叫女孩有時叫做“小馬”,有時候就直接拿柺杖點她,或敲門敲窗戶,這種獨特的交流方式也是有深意的。老人一直孤身一人,獨居的生活讓她的情感隱藏的很深,只有在和女孩理論時,她纔會大膽的叫一聲“小馬”,而處於某種情感或情緒時,比如看到小馬失戀了,她反而又用柺杖來說話了,這時的無話交流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這是我們一直在過的簡單生活,從矛盾衝突到相濡以沫,都是由細細碎碎的生活,點滴堆積而成的,這就就是我們原本的真實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是在點滴之中慢慢形成,如一本厚厚的書,你若不翻,那就無聲的存在,你若願意翻,看到就是全部了。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