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實實做股東

就在上一個星期,將持股多日的長江電力和萬科A賣出了,而且是恐慌性賣出。

面對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和動不動就跌個底朝天的股市,我承認,我怕了。

終於在暴跌的頃刻,將個股全倉拋出。

然後,坐看這倆貨大幅反彈。

也許有朋友會問,Peter,你到底怎麼了,說好的價值投資呢?

確實,從估值上看,這兩家公司怎麼看都不貴,甚至隨着暴跌來到了擊球區。

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大盤指數和優秀行業指數是可以越跌越買的,因爲足夠分散,我們並不會因爲某家公司遇到危機或者踩了雷就傾家蕩產。而個股呢?很難說,同樣是業績增長不及預期,老闆電器股價從50多跌到十幾塊錢才穩定下來,重新升勢;華蘭生物當天幾乎跌停,第二天就走出了一波主升浪行情,股價疊創新高;萬科和長電呢,它們的未來又在哪裏?

從股票市場誕生的第一天開始,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不管時代怎麼變化,這個市場都在不斷的教育着我們,在股票不貴的時候,重倉幾支優質股,只要股價不是貴得離譜或是基本面發生根本性改變,不管什麼滄海桑田,死死的拿住就好,時間的玫瑰總是會綻放的。

我深信着這一點。

只要長江奔流不息,長江裏的水就都是錢;只要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不停歇,萬科就將永遠爲人們蓋更好的房子。

在經濟平穩的時候,這些邏輯都沒有錯。以致於我從來就沒有眼紅過那些半年十倍的妖股,我只做自己確信的事情。

然而搞笑的是,一旦發生系統性危機,原本根深蒂固的邏輯也會發生動搖。面對全球暴跌,我會想,工廠都關門了,發的電還能賣出去嗎?大家都失業了,還有錢買房子嗎?

在歷經個把月的失眠後,在上週大盤繼續暴跌的一剎那,終於不計成本的拋了。

之後自然是看着這倆貨大幅反彈。

捱揍的時候在場,喫肉的時候卻跑了。這也是今年賬戶利潤大幅縮水的重要原因。

細思極恐。

在投資這件事上,我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大家都知道,我從18年年中開始決定進行指數投資,近兩年的主體投資思路也是圍繞這一點來展開的。只是隨着研究的深入,自認爲已經掌握了投資的祕籍。

正如前文所述,投資很簡單,不就在不貴的位置重倉幾支大白馬嗎?這誰不會?

於是有了前面的割肉先鋒。

投資遠不止如此簡單。

往少說了,即使一天4個點的波動,按目前一年定存兩個點的收益,一天就能跨越兩年。更不用說那些天地板、地天板了。人性的貪婪、殺戮、破壞、憤怒、嫉妒、傲慢、慾望,在巨幅波動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割去兩支個股後,我將其中的一半資金換購成了A股行業龍頭指數,另一半資金留在手中,繼續開啓了兩年前幫我度過難關的定投模式。

底還得磨,不急。

如今的心態倒是平和了很多,失眠症也改善了不少。我們來到資本市場,本來就是犧牲現有的購買力去換取未來更大的消費能力,而更大消費能力的取得又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足夠的倉位;

2、拿得住;

3、對投資地區未來的堅定信心。

第三點是必然的,就說這次疫情爆發,中國如此大的體量,中央政府運用強大的政治能力,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復工復產。相信無數的國人深有感觸:未來,一定是屬於中國的。

而前兩點,足夠的倉位和拿得住是辯證統一的。只有拿得住,纔敢重倉,滿倉,甚至上槓杆。

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個股必然不會是適合的選擇。

有人會距離說當年投資茅臺和萬科的賺了多少,我也想和他們一樣,拿住曾經反覆說過的八大金剛,自己搞一個投資組合,二十年後,只要這八大金剛裏能夠勝出兩支,那必然是賺得盆滿鉢滿的。

然而,關鍵問題就是:拿不住。

很簡單的邏輯。這八支股票價格各異,單筆成交價格從1000多到十幾萬不等,什麼時候買,倉位怎麼分配,怎麼確保有足夠的現金來完成這一配置,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況且,我們就單支股票而言,由於倉位限制,某支股票的大幅下跌並不會給我們帶來致命的威脅,但持倉中顯示的虧損是實實在在的,這相對一籃子股票打包買入,僅顯示一個價格而言,內心毫無優勢。

想來想去,真正能夠安心持有的依舊是指數基金,至少,我敢越跌越買。

當然,一籃子股票的持有也意味着我們失去了單支股票爆發的機會,不過,只要倉位重,不高的利潤率也能帶給我們滿意的利潤。

況且,從此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跟不上大盤的問題,踏踏實實的,做國運的股東吧。

A股行業龍頭指數、500低波動、必須消費、中概互聯堅定持有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