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董明珠時代,格力能否再次綻放高光時刻?

格力近期可謂新聞不斷。

從2月份董明珠自爆一季度業績非常差,幾乎沒有賣出一臺空調開始,業績暴雷、直播帶貨、經銷商跑路、高瓴踩雷等等標籤就與格力捆綁在一起。

格力和美的的投資者一度在貼吧裏互噴,爲誰是白電一哥大打口水仗。

本人從15年就開始關注格力,在此簡單談談個人對後格力時代的一些看法。

1、業績暴雷。

不管是董明珠總自噴一季度業績非常差,還是半年業績預告利潤同比下降50%,資本市場似乎並沒有給予其業績暴雷股的待遇。

我們可以比對下所謂的業績暴雷股。

還有很多類似的股票,大家可以自行找找。

特點無一不是短期內疾風暴雨般的開啓下跌模式。

反觀格力,在今年1月創出歷史新高後,隨疫情最低下跌至48,達到階段新高63元后,截止今日收盤最低價接近55,跌幅9.5%。

這完全不是一個業績暴雷股的走勢,至少說明資金對格力未來盈利能力依舊心存念想。

況且,按照業績預告中上半年約70億利潤計算,即使下半年也按70億計算,全年淨利潤也有140億。

咱們這買的還是股票嗎?這完全就是妥妥的印鈔機。

2、渠道改革。

線下的3萬家門店是格力的核心競爭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銷商享有的批零利潤阻礙着格力深化線上改革。

相信即使沒有疫情,渠道改革也是勢在必行,只是疫情的爆發迫使着管理層加快了改革速度。

一度還引發了經銷商拋售股份。

但經銷商手中股份減少後,集團改革的阻力也就小多了。

3、高瓴踩雷。

高瓴資本在19年花400億接盤了格力集團15%的股份,面對格力今年的困境,媒體大肆宣揚格力的高光時刻結束,高瓴已踩雷。

開玩笑,高瓴是幹嘛的?

別人花了400億入股格力,必然是對公司過去現在未來都進行過仔細調研和預判,與管理層甚至政府進行過深入溝通的。

格力多年形成的護城河以及未來的可塑性必然能給資本帶來的豐厚回報,難道400億都是傻錢嗎?

目前市場看法最多的是格力過於依賴空調,而董大姐的多元化戰略又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串。

投資新能源,銀隆破產;投資手機,幾乎沒有銷量;投資口罩,又剛好錯過醫療耗材的風口;投資小家電,又被美的吊打。

姑且不論格力的多元化是不是如此不堪,我們先看看高瓴的實力。

高瓴資本曾說服京東和騰訊的聯手,在醫藥、汽車、高端製造等領域均有他們的投資的身影。高瓴的資源完全可以給格力多元化之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面對過於依賴單品的現狀,多元化之路缺的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操控者。

你可以不看好,但資金不會說謊。

況且,你都知道的問題,400億金主入股時不知道嗎?

4、股份回購。

在記憶中本次應該是格力首次進行股份回購。

公司以不高於68元回購30-60億元的股票。截止7月31日,已經回購0.1%的股份,最低成交價格是56.33,最高爲57。

當然回購股份是爲了穩定股價,對沖半年報的悽慘業績。但68至少是公司真金白銀認可的價格,董明珠總多次抄底格力的戰績,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5、價格混戰。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充分競爭,說明市場格局還未形成,參與者都還有肉喫。一旦有廠家互撕或發起價格戰,行業的營商環境必然是趨於惡化。

從去年格力實名舉報奧克斯能耗造假開始,今年再次三問移動空調招標事件,矛頭無疑對準了美的,而二季度開始的董明珠總直播秀,更是直接進行渠道讓利,讓更多消費者瞭解購買了格力。

信號釋放得非常明顯,白電日子不好過了。

這就導致格力短期業績必然承壓,然而,通過打擊競爭對手和降價促銷,格力搶佔市場份額的同時清掉了積壓在渠道中的老舊庫存,爲下一步技術全面更新升級做好了準備。

格力的新冠獵手系列,有興趣可瞭解下。

說到底了,格力再不濟,手中還拿着1000億的現金呢。龐大的資本能催生出什麼技術和渠道,迸發出怎樣的財富效應Peter不清楚,不過拿着這些鈔票進入資本市場,就算小市值上市公司,也能收購一打了吧。

再不行,全部買成理財產品,年化4%,啥都不幹,一年多出40個億的利潤。

拿着這樣的公司,有什麼好擔心的。

格里芬們還是歇了吧,高瓴幾百億在裏面都不着急,就咱這點錢,還是放寬心,該喫喫該喝喝。

下雨天打打孩子,反正閒着也是閒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