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估值的一些思考(三)

在“關於估值的一些思考(一)”和“關於估值的一些思考(二)”中,我們談了談買和賣的問題。

簡單總結一下。

1、買。

進行風險評估後,在估值偏低階段,分批建倉,越跌越買,注意倉位一定要與自身風險承擔程度相匹配。

2、賣。

在選擇好賽道的前提下,只要沒有到瘋狂泡沫階段,都可以持有。

當然,Peter的核心倉位也是按照這一理念來執行的,也非常感謝過去兩年低迷的市場環境,讓Peter從容的完成了籌碼收集。

存量資金已打完,考慮的就是增量資金怎樣投入。

目前增量資金主要來源於工資性收入,扣除房貸和一家人喫喝拉撒,所剩無多,怎樣完成有限貨幣資金的轉化,Peter在“一個15年的計劃”中給出了答案。

定投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

定投開始於2020年3月22日,到目前已執行103期。

期間不管漲跌,均在每個交易日自動執行無腦買入。

當然,這個計劃僅限於自己對行業和風險的認知。

國際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借鑑國際經驗,要走出經濟泥淖,最好的方式就是產業革命。

借鑑美國經驗,六七十年代大力發展計算機,八九十年代是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

這些產業革命無一不成功的讓美國經濟重新走上增長道路。

中國政府的選擇是先進製造,或者乾脆說是5G。

5G用的啥技術,咱就不分析了,反正也不懂,但有一點,5G最終的目的是實現萬物互聯。

不管是前期基礎工程投入還是技術創新,這其中必然湧現出一衆偉大的公司,他們是時代的先行者,更是默默的奉獻者。

不過本人淺見,最終最大的受益者依舊是一衆互聯網消費公司。

5G的基礎建設、技術攻關及平臺搭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成本回收經年累月,而且一項新技術後期的維護和升級依舊投入巨大,甚至很可能在5G還未徹底普及,6G又迎面而來。

這類公司最終的宿命就是苦哈哈的賺點辛苦錢,股價上漲依賴概念炒作。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點極端看法,不一定對。

我們回到5G的本質:實現萬物互聯。

萬物互聯的精神就是人民對於更爲美好生活的追求,5G從建設到使用,互聯網是不可能繞過的載體,最終受益的必然是以電商、娛樂、社交、教育等爲主體的互聯網消費公司(具體可參考一個15年的計劃)。

很簡單的道理,成本低,代價小,使用5G直接花錢買運營商的服務器就行。

不需要投入,以後技術更新了,直接和運營商更新份合同就行。

互聯網公司也能基於更高帶寬開發出目前我們還不能想象的新功能,更好的用戶體驗將會給公司帶來更爲豐厚的利潤。

細心的朋友估計已經發現,中概股在經歷着半年的大漲後,處於正常乃至偏高的估值,昨天才說好的低估買入怎麼又變了卦?

投資如同打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執行制定好的戰前計劃,而是要根據戰略目標和具體的戰況進行調整。

1、首先指數並沒有高估,暫時還處於合理位置。況且,這是一個15年的計劃,即使買貴一點,日後搭乘5G、6G、7G乃至8G快車的一衆互聯網公司,必然能依靠時間消化估值。

2、採用指數投入法,買入的是打包的一衆公司,排除了價值毀滅風險。另外針對美國政府近期的一些做法,主要公司紛紛啓動赴港上市計劃,到時不讓投資美股,基金公司會自動幫我們切換爲港股,這也保證了投資的連續性。

3、目前投入資金較少,即使下跌50%乃至80%,對總體收益的影響可以忽略。

4、這一計劃的執行可有效檢驗及優化自己對估值和證券投資的認識,爲下一輪計劃提供更爲清晰和正確的指導。

這也是Peter不管漲跌,持續買入的原因所在。

至於這一計劃中爲什麼沒有白酒和醫藥,兩方面原因:

看了看白酒和醫藥的估值,對不起,打擾了。

最重要的還是錢太少,不足以分散到這麼多的標的中,只能集中兵力,在不貴的階段,全力進攻本人認爲未來最具有成長性的行業。

15年後,互聯網消費公司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萬物互聯能實現到什麼程度,真的很難想象。

Peter作爲普通投資者只能基於自身經驗和認知,做好佈局。

剩下的,就交給上帝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