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喝药,醉生梦死,挺好

在刚进入指数投资领域时,Peter的定投计划参考的是螺丝钉和E大。

螺丝钉的理念就是设置好高低阈值,低估买入,正常持有,高估卖出。强大的场外赚钱能力加稳定的心态保证了其纪律的严格执行。

E大的风格则是将历史估值划分成数个区间,估值每落在一个区间,就会买入或卖出对应的份额,强大的数据分析与逻辑体系不断支撑着低买高卖的骚操作。

当然,二者都是以宽基指数投资为主,辅以行业指数投资。

中证红利、500低波动、300价值、基本面50,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出现在Peter的投资清单上。

只要等一轮牛市,资产怎么也得翻个一两番吧。

正是资产跃迁的信念支撑着Peter熬过了两年寒冬。

但这两年的结果却是,大盘纹丝不动,市值稳如泰山,少数行业和个股却走出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在指数投资之后,控制风险已然深入我心,将全部身家押注在一支个股上,从而实现财富人生的观念早已被抛弃。

事实证明,少数行业确实是可以远远跑赢大盘的。尤其是消费医药这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弱周期性行业。

医药消费从指数成立至今,已经领先了主流指数一个数量级的增长,而我们再将医药消费子行业进行拆分,更可窥见端倪。

白酒和医疗这些优秀的细分子行业均大幅跑赢二级指数。

很多朋友说08年以后,经济非常的艰难,反映到经济层面上就是股市不涨,但当我们拆分一个个子行业时,却发现,在过去的12年时间里,我们明明经历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波牛市。

什么房地产,任你北上广深,干得过白酒吗?

没有办法,白酒太赚钱了,一点粮食加上一点水,卖出来的价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无怪乎有人会嘲讽:美国有苹果,中国有茅台。

是的,印钞机无愧于核心资产的称号。

如果说茅台是皇冠上最为璀璨的钻石,白酒指数必然是与其相伴的翡翠。

当然,由于认知问题,Peter只是持有完全可以忽略的白酒仓位,甚至在螺丝钉年后猛力加仓白酒时,Peter当时还在想,搞那么复杂干嘛,一键买入消费指数,清清爽爽。

现在才意识到,白酒是消费中ROE最高的子行业,螺丝钉这是要采撷最为灿烂的明珠啊。

大盘的主要问题是包含了太多的二级行业。将资产平衡的分布到几百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中,从稳定性角度出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就收益而言,必定也是平庸的收益。

在过去10几年时间里,能源,跌;原材料,跌;工业,跌;金融地产,从一楼爬到了二楼;电信业务,稳稳地躺在了地板上;公共事业,不动。

消费医药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动这些大块头啊。

所以,Peter决定将宽基指数逐步置换到波动更大的行业指数中,经过了数年历练,心态上完全可以承受波动更大的品种了。

当然,消费和医药都已经不便宜,目前仍需等待机会。

再谈谈卖出策略。

买很简单,只需要在阈值低估处不断买进就行,但卖出却是一直困扰着无数投资者的问题。你说等高估卖吧,卖了后,却看见指数继续蹭蹭蹭往上涨,直到泡沫破灭;你说不卖吧,眼看到手的一丁点利润瞬间又被市场抹去。

那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当你做出卖的决策时,你的正确概率必然是50%,而在一生中多做几次这样的决策,我们的正确率将直线降低,最终无限趋近与零。

那怎么办?

结合我们前文所述,只投最为优质的指数。既然一开始就选择好了需要用一生去定投的指数,那还卖出干嘛呢?优秀行业带给我们的必然是一个又一个的呈螺旋上升的微笑曲线。既然是定投,又没到泡沫阶段,就好好拿着吧,该买还买,时间和利润会逐步将泡沫消化得一干二净。

那需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开始定投后,你一定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场外赚钱能力,既然赚钱能力在不断提高,那想必股市里的那些钱也就不一定能用上,该放着就放着呗。

看着永恒的上涨也是挺美好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