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有画说】用思维导图撬开智慧大门

缘起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学习障碍者”。

初中时,因为没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将我送到了包头师范学校,一个中专学校。

一年后,父母又让我辍学重新上了高中。

高中时,揹负着父母的期望,费尽了所有力气,终于考上了国内知名美术学院。

对当时的我来说——学习是痛苦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难道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学习简单点,快乐点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探索了很久,终于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了思维导图。他帮助我重新拾起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017年,我参加了世界思维导图大赛,并成功闯进半决赛(中国区比赛)。在比赛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要成为一位“学习力讲师”,用思维导图帮助更多的人撬开智慧的大门。

一、思维导图怎么发明的?

1.发明人—东尼•博赞

博赞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阅读障碍者”解决了阅读和记忆问题。

他还是诗人、作家、演讲家、社会活动家和运动健将。

2.发明过程



  





这个发明过程是我编的。

但是总结出了思维导图的3个特点,就是东尼获得的3把钥匙,你看懂了吗?

二、思维导图是什么?


托尼•博赞称他为“大脑的瑞士军刀”,还有一种说法是“大脑地图”。

而它的官方定义是:思维导图是一种记录发散思维的笔记工具。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增强思维能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

在我看来,简单说它是一种图形+文字的笔记方法。

复杂说它是一种思考模型,可以将它比喻成“智慧之树”。

中心图就是树干,每个分支可以代表一个概念、一种方法、一个段落。


通过上图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2个特点:

1.发散思考。

2.水平思考。

通过发散思考,我们可以产生很多想法,扩展思维的广度;通过水平思考,我们可以深入观察细节,扩展思维的深度。

三、学习思维导图的好处是什么?

1.节约时间

在整理笔记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节约50%的精力。在复习时,它再帮你节约50%的阅读精力。怎么样?里外算算,学习它是不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学习经历,为了完成一项考试,我们开始奋发图强,事无巨细的做笔记。

文字密密麻麻的写了一整本,心中痛哭着说:“不想看啊~不想看啊~”但是,为了某些莫名的压力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复习。

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呢?


可能厚厚的笔记用几页就可以代替了。更甚者,“一张图一本书”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平衡左右脑。

例如:我有一个男性朋友,他是做财会出身,逻辑性好、对数字敏感;但是,他的审美能力、色彩感受力都很差。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训练,他开始主动学习绘画,并且渐渐对色彩产生兴趣,进而在穿衣品味方面有所提高。

还有个例子,我有一位队友,她是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她通思维导图的训练,开发出了比较强的逻辑能力,现在她对物理感兴趣。

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逻辑分类、同阶级同属性概念”属于左脑的心智能力,“图像”、“色彩”属于右脑的心智能力。经常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平衡逻辑与创意、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发展。

即使我们是成年人,通过刻意练习,我们都可以突破自身极限,开发未知潜能。

2.超强记忆力。

对大脑来说,读书、听书、看视频相当于“输入”,绘制思维导图、写作等等相当于“输出”,你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进行编码、转化,完成了这个过程,别人的知识才能转化成你的智慧。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如果将信息归纳总结并且形成层级,记忆会更快、更牢固。

举个例子:我请老公帮忙去菜市场买东西,苹果、牛奶、菠菜、樱桃、针织衫、玻璃饭盒、橘子、鸡蛋、袜子、黄油。这些看起来特别混乱,而且不容易记住,如果我使用思维导图做个分类呢?是不是更加容易记住?

2017年,我在参加世界思维导图大赛时,第一个比赛项目就是听记,前30分钟边听边画导图,后30分钟用回忆重现前一张导图。

这个项目是不是听起来难度很大?他操作起来难度更大!

能在这个项目得到高分的秘诀就是:归纳和关键图记忆。

通过不断的训练思维导图,我们人人都可以拥有“最强大脑”。

3.激发创意。

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曾经说:“不创新,即死亡。”拥有了创造力,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保持战斗力。

博赞先生在《创意智商的力量》一书中指出,影响创造力的要素包括下列七项:

a.运用左右脑技能的能力。

b.将内心想法转换成书面数据,并增补细节的能力。

c.思绪的流畅性

d.弹性与变通能力

e.原创性

f.扩散思考能力

g.联想的能力

从这七点我们可以发现,思维导图绘制的原则遵从了创造力的基本规律,例如:调动左右脑绘制中心图、关键图,总结归纳关键字;从一个创意点出发,激发其他创意点,并且将他们细化、形成网络等等。

四、思维导图的规则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主要核心是“关键词”(Keyword)、“放射思考图解结构”(Radiant Thinking)、“色彩”(Color)与“关键图”。

1. 关键词。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助必要的形容词、副词等;颜色以黑色为主,部分创意导图可以和线条颜色一致;上阶字体大于下阶;遵循一线一词原则。

2.放射性思考图解结构。思维导图是由“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构成。

树状结构应用在不同场合,有分类关系、因果关系、联想脉络。



网状脉络是不同节点的关键词之间若有联系,用单箭头或双箭头支出彼此关系,在线上以文字说明关联。

3.色彩。

用颜色区分主题、类别信息。相邻的主题建议使用补色或对比色区分,如果使用邻近色有可能会不太明显。

用色彩表达情绪感受,例如:用蓝色表达理智、冷静;用白色表达纯洁、明快;用红色表达热情、斗志等。


我在做思维导图训练时,以“色彩与情绪”这张图为基础设计了一张自测表,专门用来记录画思维导图是的情绪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我将数据归纳总结,就可以计算出我学习的一个高峰值。

4.关键图。

每个关键图必须在重要必要的地方添加。

每个插图都是记忆的开关,能够帮助回忆起相关的所有内容。

五、思维导图的应用?

1.读书笔记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看了一本书好像是读过了,但是又好像全无印象。每次使用的时候都是碎片知识,无法串联成整体。高手是怎么做的呢?

樊登老师解读每一本书之前,都会画一张导图用来理清思路,思维导图帮助他一览全局,快速掌握重点。

樊登老师通过不断的输入(思维导图笔记)和输出(演讲、出书),渐渐将所有讲过的知识串成了一个网络,将中外理论、古今知识融会贯通。

阅读得来的知识其实只能算是“模型基础库”,我们需要将它“萃取转换”建成“由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知识才能变成我们的一部分。碎片知识是有害的,它们就像是头脑中的“自由基”,会不断的占用我们的头脑内存,消耗我们的学习潜力。

我曾经深受其害。我从小就酷爱读书,但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每囫囵吞枣一遍就算完事。后来,我渐渐发现头脑中存了太多东西,经常会失眠,碎片知识会不断在头脑中“闪现”。这种不好的感觉让我停止学习了很长时间。

我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后,重新开始了绘画练习和读书总结,混乱的知识体系才慢慢稳定下来,也重新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写作

阅读让思维更广博,写作让思考更缜密。然而,文章前言不搭后语、逻辑胡成一团麻,这些悲催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

要开始写作,我们要先构建自己的框架。

例如,我们写一个“营地”主题的文章。

1.确定题目;

2.分模块,填充内容;

3.检查逻辑正确,例子是否有代表性。

4.构建思维导图。

自从学习了思维导图和金字塔原理以后,我写文章都会运用这套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确实感觉到了飞跃式进步。

2017年,我写第一篇文章时,拼拼凑凑也只能写出500~800字左右,现在已经能写出超过2000字的策划方案了。

3.职场

思维导图在职场运用也是非常广发,例如:会议安排、日程规划、头脑风暴等等。

特别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做SWOT分析。

有想实践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

结束语

学习了一年零三个月思维导图,从来没写过总结。这篇文章也算是我对学习经历的小小总结、小小感悟了!

感谢恩师们(不提名字了)!感谢一路陪我走来的小伙伴们!

因为你们的教导和鼓励,我才重拾画笔,才觉得人生不再孤独~

虽然我都到了当老阿姨的年纪了,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谢谢迟来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