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只有一種真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就當我是悶騷惹得禍,讓孤獨來背鍋吧。我是多麼、多麼、多麼地渴望遇到一位知音。甚至企圖把我熟識的一些讀者變成我的知音。可惜到目前爲止,我依然是這麼孤獨。看來還真是,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知音知人的高朋俊友可遇不可求啊。人生本也徒勞,但我不會因此而放棄努力。只有你處於賦予一切意義的位置,你的人生纔有些許的意義。最後把一點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我就明說了,之前只有一個人看懂了我的一篇文章,打賞我兩元錢。那時候我知道她確實被觸動,受到了啓發。就我懶散的性格而言,我寧願讀讀別人的文章,能有如此的力度或是美感撼動到我,我也願意打賞她兩元錢。可真是沒有啊。太少了。不用銅板來證明,哪怕給一句“心有靈犀”的評論表明你懂也行啊。說白了,我嚷嚷的可都是私話,我把諸位當自己人,大家倒是見外了。要不要玩一把?就信一次,拋開所有的偏見、小自我,信一次也不會怎樣。這不是非法集資,不會讓你傾家蕩產。而如果你堅定地不信,求求你反駁我!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所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叫做信以爲真。

蛋總是個明白人:“這世界很奇怪的是總有人在不斷叨咕我以爲這樣、我以爲那樣,這個世界更奇怪的是讓人以爲……”

先從施一公教授的演講來看一個大的認知前提。人類的所有感知方式: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是由不超過一千種的蛋白所管的,非常有侷限。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主觀的。說白了,我們永遠夠不着那個真正的客觀世界。這個是目前人類科學認知的共識,當然它可能在未來被證僞,但我們只能相信。也就是說,別說從哲學角度來說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所能感知的這個世界都不一定是真實的。

連曹先生都在感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作爲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這個真真假假的世界就越發撲朔迷離了。但是不要緊,本文將要講清楚人生最大的真相,何爲真,什麼是真理真相。即便內容不夠全面,也能給你一根探索這個世界的藤蔓,不至於整日在虛空中漂浮,被假象迷惑,爲外力驅使。更重要的是,也試圖給你一條強有力的邏輯閉環,來論證一個不證自明的真理:自信才叫人生!因爲別無選擇!

雖然我們的認知極限是達到同時代的最高水平,但是有一條顛撲不破的人生真相是從古至今的。再重複一遍,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叫信以爲真。

我們可以回想我們個人的成長經歷,是一個不斷相信、又不斷懷疑和修正的過程。大家都是相差無幾的一身皮囊,扔進大衆澡堂裏也沒什麼兩樣。如何區別你我?僅一個名字就夠了嗎,顯然不行。區別在於一個人經歷了什麼、做過什麼、相信什麼。我們可以說的簡單一點,區別是靈魂、是內心的真實。是內心的真實經歷塑造一個人不同於其他人。俗話也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看人看眼睛。那麼我們只有挖一挖這個內心的真實,才能見到本尊。

還是舉一個爛大街的心理學案例:孩子無意中打翻了花瓶,父母怒火中燒,打了孩子,打完之後,因爲內疚又抱起了孩子。整件事情對孩子的意義,要看孩子內心的真實經歷。心理學家會告誡父母,這樣做不對。因爲孩子可能在整個過程中對父母的擁抱和關愛印象最深,由此而產生一個錯誤的心理反射:犯錯導致關愛,而且孩子是無意識的,他如果後續不斷犯錯,他甚至不明白自己“心裏想什麼”。內心的真實也不是憑空而來,現代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甚至找不到我們“內心”的真實面目。所以塑造內心真實的關鍵依然是塑造者相信什麼,是我們頭腦裏的主。

這個案例,我從信什麼的角度來重新解讀。當然這個世界上存在另一種父母:孩子可能打碎了價值不菲的花瓶,但父母知道孩子是無意的。他們會說:“不要害怕,不是你的錯,因爲你是不小心打碎的,人都可能會犯錯,以後小心一點就可以了,萬一再遇到這樣的事,保護好自己,小心被劃傷。花瓶雖然值錢,但是不重要,在爸媽的心裏沒有別的事物比你更重要。”

前面的父母可能也不是那麼拜金,可能有時也能意識到“何爲身外物”,但是懲罰的舉動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他會懷疑:我是不是沒有花瓶重要、有價值?碎片會被打掃,事件會被淡忘,但最終留在孩子內心的東西,大概是對做錯事的恐懼、那種錢比人貴的價值排序、甚至還有錯誤反射。我們單說這種恐懼和潛意識裏的價值排序對他的影響:他可能生病了選擇生扛,可能因爲害怕而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感,可能喫土一個月也要請客“掙面子”,可能爲了錢而糟踐身體。倒不是他相信每個人體內都住着一位醫生,只是主導他內心的東西是錢比人金貴,這纔是驅使他任勞任怨、當牛做馬的深層力量,這還不夠顛倒嗎?人生有一種悲哀叫做,我們頭腦裏的“主”,我們卻看不見。

後面的父母顯然更明事理一些。他們至少相信一件事:人該看重的是人,人比錢金貴。要做這樣的父母,你起碼得能看懂孩子內心的真實經歷,你自己要相信正確的東西。他們教育出的孩子不會賠光了家當就要輕生,不會輕易地盲從,大概率不會爲了錢出賣自己的靈魂。他們也會經歷挫折、也會犯一些錯誤,但他們能保持和恢復自信。因爲他們被保護得很好而保留了內心的一份真,它開花結果就是所謂的內心強大。因爲他們最初相信的東西更靠近“真”,成長過程中不會因爲自我消耗而損耗生命力。人的自信從何而來?那是我們的天性!一些錯誤的東西滲入人的內心,在價值比對中把人拉低,從而壓抑人的天性和潛力,這纔是真正的泯滅良知。

你真正相信的東西纔有驅動你的力量,不管它可見不可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也不信的人,那是植物人。引入另一個心理實驗,來說明本能和基因的力量怎麼運作,這基本屬於不可見的部分。

心理學家徵集了一羣男士,有各式各樣的,也就是說各個方面符合社會的正態分佈,讓他們輪流看了一組美女的圖片,要他們回答自己喜歡哪幾個。這些美女也各有千秋,但大差不差吧。實驗的結果非常令人意外,衆多男士喜歡的美女非常一致,就是其中幾位。真相是什麼呢?設計者有意放大了這幾位美女的瞳孔。而瞳孔的放大跟性興奮有高度的相關性。所以明白沒有?所謂喜歡,不過就是這些男人覺得“有戲”。這是在長期的進化選擇中沉澱在人類基因裏的“真理真相”,這就是生存競爭優勢。沒有這個優勢的基因已經被淘汰了。這就說明,我們的內在包含着一些甚至我們自己不可見的“真理”,它讓我們處於生存優勢地位。

我們再看人在情感世界裏的成長軌跡。爲什麼人們喜歡小孩子?因爲小孩子足夠真摯、單純、有生命力,他們還沒學會僞裝自己。餓了會哭,喝着奶了就會笑。其實孩子一旦學會講話就沒那麼可愛了。

注意,金句來襲:在情感世界裏,不用證明你愛我,你只要通身散發一種魅力叫做你愛你自己,你自信,相信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就會靠近你。

未經世俗濡染的嬰兒往往能感動成人,因爲他們還足夠自愛,儘管從技術層面分析,所謂自愛就是坦率地自私。這是物種繁衍至今的內在規定性。前面我也發表過類似的文章《溢出的自私纔是真愛》。到了成人世界,父母在嚷嚷我都是爲了你好,老師也在嚷嚷我這都是爲了你將來好,儘管他們這樣嚷嚷之前可能揍了你、侮辱了你,但這個“爲了你好”真的感動到你了嗎?因爲它缺乏一種真,所以沒有力量。你可能會因此而用功讀書幾天,但難以爲繼。你之所以會用功讀書幾天,也是被一種真誠所動,這就是父母和老師都信以爲真——那樣做、那樣說是爲了你好。但這種真存在的前提是相信,你自己相信它你纔會有力量。但如果父母老師的認知過於膚淺、導出這個結論的邏輯自相矛盾,你會心存懷疑,也會不斷證僞。那個打碎花瓶的孩子學到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就足夠證實那種懷疑了:花瓶是無機物,它碎了不會痛,我是有機物,被揍了才痛。花瓶碎了父母更心疼,但我被揍疼了他們似乎不在乎。疼痛變成另一種提醒,提醒我的生命不如人類文明創造出的一個花瓶。當你通過自己的感知和思辨得出與你根深蒂固的認知相矛盾的論點,你會非常痛苦。因爲曾經那個給你力量、給你安全的信以爲真的世界會轟然倒塌。你會活在被混亂信仰不斷撕扯的虛空中。這一點到後面再展開。

仔細瞧瞧這個光怪陸離的美麗世界,公司、國家、高樓大廈、飛機大炮……這都是我們共同想象的產物,人也不外如是。世界上沒人知道你名字不重要,但是所有人對你視而不見,你就真的“消失”了。

由此可見,無論是這個宏大的概念世界,還是我們個人小小的內心世界,是被一種叫做“真”的東西主宰的。大到真理真相,小到真心真情真我,沒有真就沒有力量。因爲我們的存在,我們的優勢,都是靠背後那些可見或不可見的“真”所規定的。它們有很多的名稱,也叫神,也叫道,也叫規律,也叫真理真相。所以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所以會有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古語流傳至今。但也沒有所謂絕對的“真”,因爲我們甚至夠不着客觀世界,因爲我們甚至沒見過“整個冰山”,那個壯闊的潛意識世界。所以從根子上講,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一種真,叫信以爲真。

不過這也沒什麼可悲的,因爲大家都一樣,萬物都一樣。即便這樣,我們還是得活下去,還是心存希望,還沒有停止對真理真相更進一步的探索,也還在等待那個真心愛上自己的人、那個懂你的人。由此,我們的人生漸次展開。什麼叫人生?自信才叫人生,因爲別無選擇!

在我腦海裏,這兩個論點之間只是自然而然的銜接。因爲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叫信以爲真,所以我們只有一種人生,自信的人生。自卑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尼采怎麼說:他們謂之國家,那裏有種緩慢的自殺叫人生。

事實上整個的邏輯閉環我已經呈現給你了。最後只區別一下兩種概念,自信和他信。

靠外物堆疊的起來的自信不是人真正的自信,是他信。自尊亦然。有些人總是望眼欲穿,渴望得到你一個正反饋,給他一點支持,給他一點尊重、給他一點信任。如果你對他引以爲傲的那些東西視而不見,他會怨恨叢生,甚至勃然大怒。一個有錢人突然破產了,他靠錢堆積起來的自信蕩然無存,如果他陷得太深,他可能會輕生。真正富足的人是儘管破產了哈哈一笑就能去要飯的人。自信是打心底裏相信自身存在的價值,縱然這種價值隨着認知提升而相對化,但大家都一樣也沒什麼。

藉由真理的力量,我在有生之年得以征服萬物。願君同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