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殺隊》短評1


人在歷史長河當中多麼短暫,國家、制度、社會、文化存續的時間都遠比人長。可是沒有人,這些事物的存在又有何意義?思想可以穿越時空,具有改變世界的威力,可是思想不會痛苦也不會害怕,感到痛苦的是人,會流血的是生命。難道這已是人生的全部嗎?不!我們還有愛,還有慈悲和覺悟。

《v字仇殺隊》表面講一個復仇的故事,內在也講人的重生、愛的啓迪、人的覺悟,當然這裏面少不了很多高貴、深邃的思想。我看到網文有一些可笑的標題《v字仇殺隊是一部好電影嗎》,或者問這部電影有什麼政治影射、諷刺什麼的。真的想對那些人說,你要是看不懂我可以解釋給你聽,千萬別影影綽綽地消費這部電影,盡幹些譁衆取寵的低級勾當。就像我跟一個搞銷售的聊天,當他聽到我也寫一點文章之後,嘴裏崩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十萬加。我真的想罵人:哪個當紅明星沒有十萬腦殘粉,三伏天丟一塊豬肉在街上怎麼還引不來一羣蒼蠅?熱搜熱搜,越熱越餿。所以不喜歡思考的人也不用往下看了,我只愛跟有點頭腦的人打交道。

開篇也說了,咱還是以人爲本,來講講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因爲人是主體,有主觀能動性,有自由意志,但人同時也是客體,是一種載體,承載着思想、希望、社會責任、歷史使命等等。把人講明白了,其他的裏裏外外大概也就清楚了。同時要講一種作者跟角色互相成就的關係,講角色其實最終要和作者交流。但凡能創造一個乃至多個經典角色的人,胸中自有乾坤。你比如金庸、古龍、蘭曉龍。最後一位可能有人不熟悉,寫了《士兵突擊》,成就了多少演員吶。

V

“在這個吉祥的夜晚,請允許我用不那麼平庸的方式來引出人物表中的這位角色。”說的正是v,“看哪,在你眼簾中,是一位低賤的耍雜老手……他在命運的浮沉中隨波逐流,扮演着受害和加害者的雙重角色。”這是角色的獨白,如果說裏面有作者的影子的話,這也是作者的自謙、自嘲。南懷瑾老先生總結了人的一生:自欺、欺人、被人欺、不正是受害與加害者的雙重角色嗎?這是對v一生的高度概括,這也可以初步判斷:作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明白人。

回到角色。其實在v正式出場之前,已經表現出不俗的格鬥技術,利落的行事風格,睿智的思維方式。可以講,這個甚至沒有臉的人一下子撲面而來,讓人好感滿滿。你看他與伊芙的對白:

“你是誰?”

“誰?身份只是本質的一種表象,而我的本質是一個戴着面具的人。”

“我可以看得出來……”

“我對你的觀察力沒有疑問,我不過指出一個矛盾的地方:問一個戴面具的人是誰有意義嗎?”

就這麼隨隨便便幾句對話,但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寫出來的。這讓我想到現代社會人們用角色、用人設來打交道的困境。它催生廉價的社交,催生很多的焦慮。其實說白了,人們缺失的生活意義不正是被以上這種問句所解構掉了嗎?面具戴久了是否會卸不下來?自欺欺人久了是否會分不清真假?人依賴物質的、肉體的這種短暫真實久了是否還能看到更長久和本質的東西?

往下看,v大概就做了兩件事,一是以一己之力挑戰了當局。這個用劇中的話說是:藝術家用語言來道出真相,政治家用語言來掩蓋真相。他做了藝術家該做的事,甚至還添加了一些行爲藝術:暗殺了他的那些邪惡的締造者,有條不紊地鼓起了民衆爭取自由和民主的勇氣。這大概不能鼓吹爲一種個人英雄主義,他也許只想以身作則,“藉由真理的力量,我在有生之年得以征服萬物”,來證明那些高尚者和警醒者是對的。

關於政治體制,我個人一點拙見是這樣的。它是遠高於個人,遠大於個人的一個宏大的事物。我引用《失控》裏關於蜂巢的“湧現”理論,可以做一個對比。單個的蜜蜂並沒有所謂思維、對於六邊形蜂巢的建築學概念,但是一羣蜜蜂就能造出這麼一個相對於蜜蜂而言過於神奇的建築。政治、體制、文化都是歷史發展、社會進步而湧現出的產物,不是哪個個人或者政黨所能左右的。不要把賬都算在他們頭上。你可以看看袁世凱要復辟,要登基,全國人民能答應嗎?他能扭轉社會進步的趨勢嗎?誰也不能。個人的認知最多隻能和當前的時代持平,而無法領先於整個時代。所以不要看過幾本穿越的爛書,就以爲自己有了執天下牛耳的學識。冷靜點,雖然有人說一個男人政治上的成熟是他的最大成熟,但言語之中討論點政治還不算成熟。

V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成就了伊芙。爲什麼是她?作者就是這麼寫滴。他對她一見鍾情,這份愛深沉到了何種地步,到了寫伊芙的時候再一起剖析。

回顧v一生的足跡,從出生到重生、從復仇到愛,再到死亡。一個甚至沒有臉的角色讓人印象深刻,靠什麼?演技嗎,粉絲嗎?靠才華和思想吶、靠一個人的覺悟啊。這才真正詮釋了那句爛大街的標語: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作家用作品說話,角色用內容支撐。能看着一臉膠原蛋白癡情到舔屏,也真是幸福啊。畢竟誰還沒有過被島國動作片掀翻的歲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