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傳說

白馬村,是我的故鄉,自古就種了在黃土高原的大山深處。爲啥叫白馬村?

相傳,周赧王坐慶陽的時候,有一次,帶着一隊人馬出城北巡,眼看天麻麻黑了,一隊人馬走着走着迷了路。周赧王的白馬從不迷路,今天卻駝着周赧王盤旋了一圈又一圈,旋來旋去,停在了一戶人家的莊下。

周赧王心下生疑,派人上莊查看。去的人上了院畔,猛然發現一顆小樹上有個年輕的女子正在上吊,慌忙救了下來。追問緣由,在家的兩名男子,吱吱唔唔,不肯說出實情。

周赧王叫來鄰居詢問,才得知這一女子的男人亡故,提出改嫁,公公不許,地方鄉里也反對寡婦改嫁。這女子要去慶陽府告狀,被公公和弟弟拉回來打了一頓,就上吊了。在查看女子傷勢時,發現身上有一張狀子,寫有“夫亡奴新寡,翁壯弟已大,瓜田李下,當嫁不當嫁?”周赧王立即批了一個字“嫁”。

周赧王的白馬,因救上吊的寡婦,在這裏盤旋了好大一陣子,人們就把這裏叫成“旋馬灣”,後來又叫成“玄馬灣”,再後來,就成了今天的“玄馬”。

離開玄馬,周赧王一行繼續北上,很快進入華池縣境內,走到新堡溝口,一大塊巨石擋住了去路。

千百年來,人們走到這裏,就得下河灘兩次渡河繞石行路。周赧王下馬駐足觀看,忽然,那匹白馬嘶鳴一聲,奮起神威,衝到大石前,倏地調轉頭來,揚起後蹄,猛地一蹬,只見巨石搖晃了幾下,轟隆隆向河裏滾下去了,頓時,眼前出現了一條石砭。從此,人們再也不用下河繞道了。

白馬用力過猛,又未卸去鞍架,在蹬石的時候,一隻馬鐙甩落在砭上。新砭還沒有名字,周赧王隨口就說,叫“馬鐙砭”吧,後來演變成了“馬登砭”。

日落而息,日出而行。周赧王一行繼續北上,過了李良子,走着走着,忽然,數十名百姓跪在馬前,哭哭啼啼,說有災難稟報。周赧王喚上前來,百姓說:“這裏有一羣野馬,晝伏夜出,禍害莊稼,兇猛異常,捕捉不住,驅趕不退,大片良田連年無收,民衆難理生計,已紛紛逃難。”

周赧王聽了,正在低頭沉思,突然,白馬長嘶一聲,兩隻前蹄騰空,險些將周赧王顛下馬。周赧王忽然明白,下得馬來,命人卸下鞍轡,在馬背上拍了一下,叫百姓趕快追趕白馬,自有妙法。

那匹雪白的神馬風馳電掣,衆百姓趕得氣喘吁吁。白馬一氣跑出十多裏,在一處水草肥美的河邊撒了一個圈子,百姓在白馬跑過的線路釘起木樁,做成了一個巨大的圍欄。這時,白馬倏的不見了蹤影,百姓好生納悶。

當天晚上,白馬領着那羣野馬直奔圍欄深處,飲水喫草。幾個眼疾手快的百姓急忙關閉欄門,那白馬抖鬃長嘶,騰空而起,越出圍欄,追趕周赧王去了。

剩下的野馬沒有一匹能越過欄去,後來,都被當地百姓馴化成了家畜。由於當地水清草肥,馬匹優良,漸漸聞名遐邇,各地馬販都來這裏購馬,因爲馬欄就建在河邊,人們就把這裏叫做“馬河”。從那時起“馬河”一直沿用到現在。

連日來,周赧王的白馬立了一功又一功。華池地界,越向北去,水質越差,淡水減少,鹹水增多,到後來,乾脆一滴淡水也找不到了,白馬一口鹹水也不喝。

白馬渴了幾天,忽一日脫繮而去,向如今的白馬鄉白馬村的方向狂奔。周赧王令隨從追趕,沒想到這匹白馬渴了多日,還能奔跑如飛,把追騎拋得老遠老遠。幸好,白馬跑一陣,停一陣,用鼻子嗅一嗅,這樣,追騎纔沒有被甩脫,跑着跑着,來到現在的白馬川。

在一條小河旁,白馬選準了一個位置,兩隻前蹄輪換刨土,刨啊刨,刨啊刨,泥土刨完了,砂石刨盡了,忽然,“咕咕”湧出一股激流。白馬盡情地飲水,追馬的人到了跟前,白馬倏地一縱,跳進泉中不見了。

來人詢問當地百姓,都說這兒以前沒有泉,追馬人叫百姓下泉撈馬。泉水清涼明澈,甘甜可口,深不見底,誰也不敢下去,最後,把附近百姓的繩索全都找來,下面拴上石頭探底,但是,繩子下完了也沒有探到泉底。

當地百姓看到的是一匹白馬,便把這眼新泉叫做“白馬泉”。自從有了白馬泉,接着白馬河、白馬川、白馬村、白馬鄉的名字就一一出現了。

周赧王北巡,雖說失去了心愛的白馬,但卻給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一路留下了說不完的佳話。那些地名,都飽含着百姓對周赧王和這匹白馬的深切懷念。

白馬村,我夢魂牽繞的故鄉,每次回老家,總是不忘去白馬泉看一看,掬飲幾口甘甜之水。

(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