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作家談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的獲得和掌握,對於初學寫作者尤爲重要。誠然,“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所謂“無技巧”,是指諳熟、精通和運用技巧已達到天衣無縫,不留痕跡,不必有意爲之的境界。要達到“無技巧“境界,必須首先學習技巧,“先規矩而後巧”。我們聽聽大作家們是怎樣談寫作技巧的: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

作家的作品要能夠相當強烈地打動讀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寫的一切——情景、形象、狀貌、性格等等能歷歷地浮現在讀者眼前,使讀者也能各式各樣地想象他們,而以讀者自己的經驗,印象及知識的積蓄去補充和增補。            ——  高爾基

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我們都知道利用職業,階級,民族等特色,幫忙形成個特有的人格;可是,這些個東西並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躍。反之,有的時候反因詳細的介紹,而使人物更死板。我們應記住,要描寫一個人必須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寫在一處;我們須隨時的用動作表現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便越來越活波,越實在。我們雖然祥知他所代表的職業與地方等特色,可是我們彷彿更注意到他是個活人,並不專爲代表一點而存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老舍

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老舍

把田園木石寫美了是比較容易的,任何一個平凡的文人也會編造些“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類的句子。把任何景物都能恰當的,簡要的,準確的,寫成一景,使人讀到馬上能使人深入其境,就不大容易了。這也就是我們所應當注意的地方。  ——老舍

人物的職業階級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寫的,這需要充分的觀察,且需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腳踵, 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雞腿……這種形容是一句便夠,馬上使人物從紙上跳出,而永存於讀者的記憶中。反之,若拖泥帶水的形容一大片,而所以形容的可以應用到許多人身上去,則費力不討好。人物的外表要處,足以烘托出一個單獨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沒有用的東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贅:讀者每因某項敘述而希冀一定的發展,設若只貪形容得周到,而一切並無用處,便使讀者失望。          —— 老舍

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麼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在的花紙卻多有背景),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對話也絕不說到一大篇。      ——魯迅

忘記是誰說的了,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認爲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髮,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 ——魯迅

小說注重在描寫,我感覺着它和繪畫的性質相近。它的成分是敘述和對話。敘述文是作家自己的語言,對話便應該儘量地採用客觀的口語。  ——郭沫若

一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境界中,佔若干連續的時間而有所活動,就是一個場面。——葉聖陶

“越往前進,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二者從底層分手,回頭在頂尖結合”

所有傑出的祕訣全在這一點:“主旨同作者的性情符合。”    ——福樓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