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雜記

一週前,送兒子去學校,看着湛藍透徹的天。想着灑上落日餘暉的湖邊景物,肯定與別日不一樣。後與老宋沿着湖邊散步至黑夜啓幕。

不曾想的是,散着步,內心競生出發虛、沒底的感覺。回程路上,不自主的挖呀挖的,想着近幾日自己感覺挺充實的呀,內心也挺平靜的,這幾日收穫頗豐呀。但就那種心裏似乎有個洞的感受異常強烈,似乎那一刻只有用食物才能填補。回到家,一直有意控制晚飯的時日,吃了些東西后,才感覺好一些。

第二天,早起運動一會。做早飯時,不自主又翻騰起昨日下午的感覺。覺着太怪異了,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無預兆的惶恐感,以前未有過。做早飯中,孟然意識到“有些東西被破了”。真真切切地從心底生髮出謙卑來。內心以往擁有的勇氣(無知無畏)、篤定、自大過妄的那份執着信心沒有了。喫早飯中,不自主的提說了兩句,求學時的心無掛礙與篤定,剛入社會時的無腦與盲目赤誠。老宋真誠地說,“挺好的,你這樣的(順當)的經歷就是大多數人羨慕的典範”。未曾經歷過真實生活真正苦難的人,談何才能讓心真的沉澱下來。同時覺察到自己的福氣與幸運。

讓心謙卑下來。真正有慧根有悟性的人,不在於讀多少書,有什麼樣的身份,居於什麼樣的位置,做過多少多大的事。單從他真正經歷的世事,閱讀這些世事,就足以領略世間的真實風光。一個勘透生死的人未必沒有世俗所謂的燦爛。只有從未丟失自己身心的人,才能夠心生萬有,自然會高貴不凡。去閱讀人、閱讀世事、閱讀紛擾的現象,就足以讓心謙卑下來。謙卑的對待周圍一切生命萬物。

前幾日,滿心喜悅的買了一把純白雛菊,一把淡紫皺菊。卻是今日早,只能將插入花瓶的純白雛菊取出來倒掛做乾花。原因是,昨日出現一枝純白雛菊花朵頭耷拉着,今日其餘幾枝純白雛菊花朵頭也耷拉下來。上個月買的純白雛菊,掐斷幾個旁枝插入廚房窗臺的小花瓶,已生出老長的根。此次混插後的狀況,內心萬分不解與惋惜。

早上慢跑聽着松瑜老師的“碎碎念”。完後一邊慢跑一邊又倒騰出近幾日的所思:想到食物、想到雛菊、想到居住的空間、想到自己的身體……因了那日晚,用食物來填內心莫名其妙生出的洞,就想這食物與自己應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用食物填滿心裏的洞後,自己對身體又是什麼樣的態度?食物讓人愉悅,空間棲息身心,身體容納靈魂。疫情時期在家,有意無意的將家收拾乾淨,以往隨性而爲收拾家的情緒化消失掉了。家裏哪處不美確生出改造的心思。應該重新審視生命萬物與自己的關係了。

重新審視自己與周圍生命萬物的關係,是學着怎麼樣對待周圍的一切,怎麼樣重新定位自己,怎麼樣更好的愛自己。不止是愛自己,更是怎麼樣愛自己。唯有自己是可以改變和把控的,從身體、心理、意志都不能懶惰。如此這般,纔是真正愛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