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七分鐘理財》的讀後感 原作者:羅元裳

這幾天對理財有點興趣,去書架上把原來很久之前買過的《7分鐘理財》拿出來看了下。

先說說總體印象吧。這本書厚度較薄,對於理財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大類是很難說得清的,所以作者僅僅是抓住了一些重點以及簡單介紹了一下基金投資的概要,如果是大概瞭解一下是不錯的。

作者的要點一共是兩點,第一個概述了不同的投資方向,從銀行存款、股票、基金等等方向從收益到風險分析了大類投資的特點,也着重講解了理財對於現今通貨膨脹厲害的社會中有多麼重要。這一點我很贊成,對於手頭有富餘的人羣來說,多餘的財富拿出去做一些必要的投資總比在手上發黴更好。

更多的來說,這本書更適合大衆閱讀,即一些想要投資,但是專業性又沒有那麼強的人,作爲入門還是行的。相對基金來說,定期利潤太低,股票風險太高,而基金在收益可觀的前提下,風險相對來說也可控,對於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基金是可以去探索的領域。

基金定投的本質是平攤成本,積少成多。雖然收益的時間週期會比較長,不適合幾個月出成績的人去,不過如果把時間拉長到幾年甚至十年來看的話,收益還是可觀的,畢竟錢在那邊放着,理論上的錢生錢是很讓人嚮往的。

另外一點我很喜歡的是,作者對於如何配置資產花了很多的篇幅,雖然有些字眼個人認爲有點重複,同一個觀點花了很多篇幅去解釋,可能是爲了強調吧。如何去配置資產,如何去評估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如何進行一個降風險的投資,這算是這本書裏的乾貨。簡單講一下,比如根據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例如根據工資測算法——自己能承受的損失除以自己的工資就是自己能夠承受的抗風險能力)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抗風險能力高,就把資產多往收益高的放,抗風險能力弱,那就把資產多往收益低的放,因爲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要記住,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如果固執得去看收益率而忽略了風險,最後結果很可能是血本無歸。

第二點呢就是確定了基金的投資方向之後,大概介紹了一下基金的各種分類以及他們的特點,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等。這裏不多加敘述,想提到的一點是除了篇幅並不是很精簡以外,書本的最後舉了一個不太具有說服力的例子——一個22歲沒有積蓄的人想在50歲拿到一千萬,那每個月只需要投入5000左右的資產。

先不說一個22歲沒有積蓄的人一個月能不能拿出5000塊投入到這裏面,從22歲到50歲,近三十年時間市場變化、自身的財產變化和身邊的意外等等,都不能將這件事當作一個理想化的事情來說服讀者,每年六萬多的投資,對於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可能還容易些,對於二十多歲來說可能就不太那麼容易了,同時資產的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自己對於房產,孩子上學基金等的購買計劃也會往後面推,對於自己影響其實很大的。這個例子不要還是更好。

總的來說,如果這本書精簡到原來的三分之二,那就是比較舒服的一本書了,過多的篇幅重複敘述同一個觀點是我感覺不舒服的地方之一,不過作爲簡單的瞭解也是可以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