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合資困局

(一)

如果婚姻法允許一個人有多個配偶,現有的家庭會怎樣?

當前精心經營着家庭的夫妻,有多少會變得三心二意?

不能說所有的家庭立即變得雞飛狗跳吧,但要說有很大一部分夫妻會變得離心離德恐怕不會過分。

相似的情景,也許正在向中國的合資車企走來。

2018年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版)》,首先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投資股比限制。

當年,特斯拉落戶上海。

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終於中國合資車企的雙方,都可以盡情放飛自我,是時候尋找下一個情人,或者獨身單幹的時候了!

(二)

德國寶馬早已逼迫華晨談好新的股比(華晨25%,寶馬75%),只等2022年的到來了,寶馬就可以翻身作主人,控股合資公司了。

大衆也在與江淮汽車眉來眼去,並在中國啓動了研發中心的建設… …

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合資汽車的崛起。

新的合資政策來了,那麼一個新的時代也來了

(三)

從前,長春有個企業, 我們叫作HGA吧。合資的外方是汽車零部件巨頭—我們稱他爲A吧,向一汽大衆的Jetta供貨,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後來,A在長春又成立了一個新的合資公司,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不久後來,新的合資公司進行股份轉移,變爲獨資公司。

而最早的合資公司HGA只能生產曾經的被外方授權的產品,而再也拿不到新的產品了。

隨着汽車技術的升級,Jetta 之後,HGA的業務淡出一汽-大衆,從原來的躺着收錢,變成艱難度日。

大批技術骨幹只能風吹雲散,另謀出路,被新的獨資公司接收者有之,遠走他鄉者有之。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

新合資公司則只負責生產和產品導入,研發、銷售等業務一體由上海研發中心負責。

(四)

當一個家庭的夫妻離心離德,各懷打算的時候,這個家就破了。

而新的產業政策出臺,就給汽車合資企業的雙方,特別是更有技術優勢的外方提供了見異思遷,分手單過的可能。

一旦擁有品牌的外方動了念頭,上面所說的HGA公司的悲劇如何避免?

(五)

總體而言,合資品牌固然能從市場上拿到很高的利潤, 但就博弈而言,合資公司不是棋手(player)而只是棋子。

2017年華晨總利潤爲53.05億,其中華晨寶馬雖然能拿到52.38億元的高利潤;但可惜,如果中德雙方妥協或分手,坐到談判桌前的不會有這個合資公司。一個家分了,最苦的孩子,而合資公司就是這個能掙錢但做不了主的孩子;在這種商業博弈中,他不是Player!

(六)

外方最大的談判籌碼是產品權。在現有模式下,如果外方不同意導入新產品,那麼合資公司的業務只能委縮。

也許合資自主是個法子。

如果合資企業能夠自己造血,生產“合資自主“自己的車,一旦外方停止向合資公司導入新產品,那合資廠可以通過生產自己的產品來求生存,保市值。而不會讓中方資本面臨兩難選擇:

1.要主導權,但卻只能主導一個日漸凋零的合資公司;

2.失去主導權,從此淪爲外資車企在角逐中國市場的跟班。

此計如何,請肉食者謀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