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嫁的那個人

小時候,也不記得是從多大開始,就開始有了對未來另一半的幻想,他應該是怎樣的,有多高、身形怎樣、聲音如何、脾性如何,他會給予我怎樣的感覺,一切都在腦海中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雖然記不清這種“幻想症”開始的具體年齡,但這也實在算得上是一種早熟。

現在,我站在20歲的尾巴,30歲的起點上,終於讓這個人揭開了面紗,我要嫁的那個人,他原來是這樣。他很高,180+的個子,鍾愛運動,身材勻稱修長,由於長期的戶外運動,肌肉結實,膚色比一般人黑一點,與他的氣質卻很搭,有一種陽光健康的味道,不大不小的圓臉,單雙眼皮,眼睛圓又亮,皮膚上有些許青春期留下的痕跡,開心或害羞的時候笑起來會露出整齊潔白的牙齒,既純碎又青春洋溢,一點也不像要給人做丈夫的年齡。

當然你也不能就此以爲他就是一枚人人稱羨的高大帥哥,他的五官組合起來算和諧,卻不能用風流倜儻和好看來形容,唯一的高光只在那雙狀態好時的眼睛,熠熠生輝。一個人的整體氣質也會決定人們對他的第一觀感,他是一個不太在意外形的稱得上樸素的男生,這與他秉性有關,也與讀過的書、從小對自我的認知有關。總之,他雖然很高大,卻不是惹眼的男生。

我腦中的那個模糊影子,有很多特質卻是清晰的,比如他一定是溫潤的、愛閱讀的有那麼點文化的。很不幸也很有幸他只佔了一個。他是一個本質上脾氣有點龜毛的人,在沒有受到過多刺激的時候,他的情緒很穩定,但是在遭受誤解,或者說面對一個暴躁的我時,他的情緒控制力就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所以我們一路走來(好像也才2年多),爭吵不算少,從前他會一點就炸,好在目前看來是越吵越少了。可是後天的修行路漫漫,溫潤於我,可能是很難感受到了。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朋友,會搞怪逗笑打鬧,有時候也會對一件事情辯論不休。

我們有很多的共同點,愛看的電影相似,只是他笑點低很多,也都愛看書。他看的比我更多,有時候會讓我覺得,這些都只是在與我爭辯的時候發揮了大作用。但也有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常常能在激烈的爭吵中通過互相講道理慢慢變得緩和,真是一種奇妙的催化。我雖然總不願承認,但通過30年的過往經驗和我老媽的一刀切總結詞來看,我確實有一個壞脾氣,並且在發作時很少能夠得到快速的緩和,有時候我真懷疑自己會死於自己之手——生氣,以往與人吵架也總是讓我難受很久。現在不知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終於成熟了一點,還是我們竟然找到了新模式,目前來看說清講透的爭辯有時候確實更能讓我緩和下來,雖然不算完美,因爲我還會認爲一個總是跟我講道理的人,那還需要談感情做什麼呢?理智與情感的距離,確實就是一步之遙。

我們在很多人生的大方向上也能達成一致,譬如我們都偏愛自由,不願被現實捆綁,能夠認清他人的眼光與自己的生活無關,能夠相對獨立於各種消費物慾之外。

我要嫁的那個人,他慾望很少,虛榮心很低,能算得上我認識的最樸實無華的人。他心臟很大,對旁人對他的評價不太在乎,也不太care別人的眼光,慾望卻很小,少食慾,少物慾,有時候不大像個年輕人。

我們的婚期將至,我們卻不匆不忙,直到上週末纔開始接觸到結婚的第一步——婚紗照。挑選過程中才感受到原來確實準備的有點晚,幾乎是卡着點取到成品。因爲我不喜歡流程化制式的婚紗照模式,所以在選擇上也廢了很多心思,直至昨晚,才終於確定下來。付完錢,我纔有種感覺,自己真的要拍婚紗照,真的要結婚了。我的儀式感說強不強說弱不弱,突然這麼定下來了總有種懵懵的感覺。原來有些事情真的要來了。

昨天也第一次試了婚紗,晚上又興致勃勃的挑選自己喜歡的風格,晚上竟然失眠,好像一夜沒睡着的感覺。作爲一個結婚恐懼者,這些反應都有點兩個極端。

碎碎叨叨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記錄下這個時間段的心情和所想,還有此時此刻我對要嫁的那個人的觀感。事情越來越瑣碎,心中總無閒情,記性也越來越差,聊以爲記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