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人性的深淵時刻凝望着你

“我成爲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個陰雲密佈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歲。”書中男主阿米爾這樣說道。

那天他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痛苦的時刻,當時發生的事情在其後一生中折磨拷問着他。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關鍵性時刻,那時的道德、勇氣、做法對我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轉折性的影響,甚至決定了我們最深處的性格淵源,在那之前的“我”,曾有可能變成完全不一樣的人。

常言總說除生和死外無大事,但我認爲其間的生不如死纔是切膚之痛的大事。不去論好壞,生死只是一個轉折點,一個短暫瞬時的動作。生不如死卻是一種漫漫的狀態,讓人無所適從。

01

阿米爾有一個有錢又德高望重的老爸,一個善良純淨一片赤子之心的僕人朋友哈登,唯一的童年陰影便是母親因生他難產而死,阿米爾總認爲爸爸因此對他疏離淡漠而不喜歡他。

曾有一次無意中聽到爸爸和朋友談天時說:“要不是我親眼看到她母親把他生出來,我真不敢相信他是我的兒子。”

阿米爾訕訕地目瞪口呆,聽到父親這樣說自己,心裏當然很難受。但自己的脾性確實與父親大相徑庭,父親高大威猛、行事果斷,愛好足球,總能在各項運動中博得頭籌,而作爲兒子的他卻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完全沒有一點運動細胞,只是喜愛閱讀。

這樣不隨父親,又是導致父親摯愛之死的“罪魁禍首”,讓父親很難以飽滿的熱情對待他。這種父與子之間疏離微妙的關係,在很多名人軼事中都有提到。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在《懺悔錄》裏寫道:“母親在我出生後就逝世了,但是死去的人仍然通過愛她的人在影響活着的人。父親對我的愛中似乎含有着“一種辛酸的遺恨”,對我說過這樣的話: ‘若不是因爲你是你那死去的媽媽生的孩子,我能這樣疼你嗎?’。”在小盧梭的心中,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是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爲我的出生,造成了媽媽的死和爸爸的痛苦,所以我是有罪的,需要被懲罰的。

本身就是單親家庭,再加上與父親的隔閡疏遠,小孩子很容易養成一副怯懦、優柔寡斷的性子,阿米爾便是如此。

02

少時怯懦的阿米爾卻有一個爲他肝膽相照的兄弟——哈登。哈登是和他一起長大的僕人,兩人一起度過了很多歡樂的童年時光,哈登從未拒絕過阿米爾少爺任何事情,“爲你,千千萬萬遍”,對阿米爾一片赤誠。

阿米爾的態度則很曖昧,只在兩人單獨玩耍時承認是朋友,害怕被別的小孩看見,也不敢在外人面前承認他們是朋友。其實我想阿米爾只是一貫的怯懦使然,他害怕因爲哈登的身份被人譏笑,但內心深處早已把哈登放在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

有一次兩人外出玩耍,與鎮上的惡霸少年團夾道相逢,他們想要欺辱阿米爾時,哈登挺身而出,他臉上害怕與恐懼的神情阿米爾一看便知,但他仍顫抖着用最鎮定的姿態端起彈弓武器瞄準惡霸頭目,成功嚇退惡霸團,解救了阿米爾,也與惡霸少年接下了樑子。

他們之間的情誼總讓我想起魯迅先生在《故鄉》裏寫過的少年閏土,少年心性最爲可貴,兩個小孩子之間沒有什麼主僕之分,少年閏土知道的一籮筐趣事都叫迅哥兒雀躍不已,以致闊別20年後,兩人重逢仍叫魯迅激動不已。雖然時過境遷,我們後來看到的是一個叫人失望遺憾的故事,被社會磨平棱角的成年閏土與魯迅之間隔着一道鴻溝,但沒人會否定兩人少時的真摯友誼。

那時侯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小心思,只憑着自己的感情交朋友、做事情,不把一切世俗的眼光放在心上,只求自己開心。那是我們最懷念的光輝歲月。

03

只是,阿米爾與哈登的光輝歲月很快便到頭了。

被哈登嚇退的惡霸少年團,在一次追風箏的比賽中將哈登逼上了絕路。那是一條荒蕪的小徑,三個惡霸少年將哈登圍住。而後尋找哈登的阿米爾也找到了此處,一堵不算太高的牆成了最佳的躲藏地,他靜靜地躲在牆後觀察着。或許是惡霸頭目阿塞夫以前陰狠毒辣的作風嚇怕了他,也或許是一貫的怯懦讓他被深染的恐懼牢牢禁錮,他就是這樣,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目睹了自己最親密的朋友被猥褻。

他退縮了。裝作什麼也沒看到什麼也沒發生一樣,走開了。

後來,又因爲忍受不了自己的錯誤,不想面對朋友而選擇逃避,栽贓哈桑偷了他的錢財和手錶,逼迫哈登離開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家。而在此過程中,哈登一次也沒有反抗,甚至還想過修復他們之間的關係,他什麼都知道,只是全盤接納,這是最後一次保護阿米爾爲他守護祕密了,然後跟隨父親一起離開了家。

“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爲往事會自己爬上來。”這件事情改變了阿米爾的一生,也在其後的光陰中時時啃噬着他的良心。回首前塵,我們始終窺視着那荒蕪潮溼的小徑,那些隱祕的往事彷彿長在了血液裏,無法救贖。

04

有評論說,人是一種生性懶惰的動物,軀體懶惰不在話下,而且心靈也是軀體的最好反映——我們永遠都喜歡以最便捷、最簡單、最不麻煩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至我們遇到攔在路上的一尊巨石、甚至是一頭猛虎,我們想到的是繞過它,而決不會去把它攆開。總認爲採取繞開它們這一辦法,能讓我們活得更容易。

可是真的能繞開嗎?它們會在你繞過它們之後,如同幽靈一般偷偷爬到你的背上,沉沉地壓着你。然後讓你走得越來越累,緊憋着氣,總吐不出來。不知不覺中,我們便成了懦弱和謊言的傀儡。除非你攆開它們,甚至將其擊垮。

卡耐基有句話說:“勇氣是衡量靈魂大小的標準。”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迸發的勇氣決定着未來的長度,關乎事業也關乎情感,人生長河裏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究竟該如何面對,北宋文學家蘇軾是一個值得參照的對象。

少時成名,性情放達耿介的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疲於應付新舊黨爭,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舊黨司馬光盡廢新法,容不得弊端,雖三次受貶,嚐盡苦楚,遇事仍“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

林語堂評價他:“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蘇軾心中一直飽含支撐正直的勇氣,雖時常遠貶外方,卻一直是那麼跳,還總是能找到豁達的生存之道,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

好在阿米爾後來有機會在哈登的兒子身上獲得了救贖。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背井離鄉地到了美國,開始了他的新生活。然而,多年後,一個來自巴基斯坦的電話把阿米爾從貌似平靜的異國生活中拉出來,真相、責任、贖罪,讓阿米爾重回闊別多年、滿目瘡痍的阿富汗,尋找哈桑的孩子,最後阿米爾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贖罪……

但是被怯懦、傲慢、虛僞、善嫉、矯情、邪惡、自私、貪婪這些人性的深淵籠罩過的你我,是否有這樣一個贖清自己的機會? 往事歷歷在目,然而人事已非,來自童年的心靈裂縫無法填補,唯有勇氣和愛能救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