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學習力」《深度聆聽》No.13-Duke

讓談話生動有趣
有的時候談話的氣氛很沉悶,我們體會不到說話的人有怎樣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們對我們有什麼期待,這樣的談話是很累人的,他只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而無法幫助我們與他人加深聯繫,這種局面的出現往往是因爲說話的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
怎麼做纔可以扭轉這種局面,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的建議是,儘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的越久就越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這樣做並不是要以自我爲中心,而是請求他人體會自身的狀態。
例如:如果有一位鄰居又一次講到了他20年前痛苦的經歷,她丈夫拋棄了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我們也許就可以插話說:“聽起來你現在還是憤憤不平,你很需要關心和體貼?”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他們需要的是別人的理解和接納,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與講故事相比,更容易得到他們所期待的聯繫。
使談話生動有趣的另一種方法是直接表達我們的願望。有一次在參加聚會時,我覺得氣氛很沉悶,於是我就對其他人說:“對不起,我有點不耐煩,因爲我想與大家加深聯繫,卻又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想知道我們剛纔的談話能否滿足你的需求,如果能滿足滿足的是什麼樣的需要?”
其他9個人瞪着我,彷彿我往菜湯裏扔了一隻蟑螂,幸運的是,我當時能夠用心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你們不高興是因爲你們想繼續談下去?”
一片沉默。接着,有個人回答說:“不,我沒有不高興。我是在想你說的話。是的,我也覺得剛纔的談話很無聊;實際上,我已經煩透了。”
聽到他的回答,我很驚訝,因爲剛纔他的話最多。現在,我將不再爲類似的事情感到驚訝:我已經發現,如果聽的人很煩,說的人一般也會覺得很無聊。
你也許會想,打斷另一個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我曾經做過一個非正式的調查。我的問題是“如果你說的話別人不想聽,你是希望對方假裝在聽還是直接打斷你?”我問了許多人,只有一個人不希望被打斷。聽到他們的回答,我更確信,打斷別人比假裝在聽,更符合對方的原望。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想被人當作負擔。

「I,重述知識」(必選)
優質的溝通並不是讓談話繼續下去,而是有高質量的對話,促進高質量對話有哪些做法,請梳理拆頁內容。
1.明晰對話的目的,並不是讓談話繼續下去,而是讓對話有更高的質量
2.當對方不能夠表達真實的需求時,可以打斷對方,進行真實情況的表達
3.對不起,因爲我想和你有更深入的聯繫,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想知道我們剛剛的談話,是否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能滿足,滿足的是什麼?

「A2,規劃運用」(必選)
疫情期間,你和家人、朋友的溝通,我猜想多是圍繞着疫情如何了,啥時候能徹底解禁,工作又如何了,天天聊,重複的話題,難免不陷入沉悶。挑選一個你現在立馬能想起的場景,用拆頁中的做法,編寫一個對話劇本。
在1月19號時,和女朋友聊天,我不清楚女朋友的具體需要,想和她說說話,但是她並沒有很積極的迴應我。我有點沮喪。我和她表明,我想和她建立更深的關係,我不知道剛剛的對話是否能夠讓我們彼此滿意,如果你覺得什麼方式讓你更舒服,你可以直接告訴我。她說:那你就老老實實的趴在我身上就行”。我回應到“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