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就算我們的生活很普通,不那麼落魄,也不那麼美好,我們依舊可以對別人好,讓自己更快樂。

以下是我的翻譯:

Chapter 18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曾經設立了200美元的獎金,徵集過一些鼓舞人心的有關“如何擺脫焦慮”的真實故事,三位評委分別是:東方航空公司總裁埃迪·裏肯巴克;林肯紀念大學校長斯圖爾特·w·麥克萊倫博士;電臺新聞分析員H.V.卡爾滕本。

有兩個故事非常精彩,評委很難取捨,最終我們把獎金平分給了這兩個作者。下面是獲獎者之一的C.R. 博頓講的故事。


我九歲時失去母親,十二歲時父親去世。父親死於事故,而母親卻是十九年前離家出走的,從那以後我再未見過她,一同消失的還有我的兩個妹妹,母親離開的時候帶走了她們。直到七年後,她纔給我寫了一封信。

母親出走後的第三年,父親死於一場事故。

他和一個合作伙伴在密蘇里的小鎮上合資買了一家咖啡館,有一次父親出差,他的夥伴私自賣掉了咖啡館,捲款而逃。一個朋友給父親發電報讓他趕緊回家,匆忙之中,父親在堪薩斯州遭遇車禍,死於非命。我的兩個姑姑非常貧困,年老多病,只能收養我們家的三個孩子,剩下我和弟弟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害怕別人叫我們“孤兒”,也害怕真的被當作孤兒對待。然而,恐懼很快變成現實。

我在鎮上一戶貧困人家住了些日子,但過得很艱難,這家的男主人剛剛失業,他們無力再撫養我了。

後來,好心的洛夫汀夫婦收養了我,帶我去距離小鎮11英里的農莊居住。洛夫汀先生七十歲,常年臥病在牀,他告訴我,只要我不說謊,不偷竊,聽話,就可以一直待在這裏。

這三條成爲我日後的行爲“聖經”,我謹記在心。

我開始上學,第一週情況很糟。放學回家,我像一個嬰兒嚎啕大哭,因爲學校裏其他男孩招惹我,取笑我的大鼻子,說我是個呆瓜,他們還叫我“小孤兒”。我很受傷,真想打他們,但是洛夫汀先生告訴我:“要記住,一個遠離紛爭的人更強大。”

我沒和他們打架,直到有一天,一個男孩從學校撿了一些雞糞扔到我臉上,我才忍不住痛打了他一頓,但也因此結交了幾個朋友,他們都說那個男孩自作自受。

有一次洛夫汀夫人給我買了一頂新帽子,我很喜歡,可有一天,一個女孩把帽子從我頭上扯下來,往裏灌滿水,毀了帽子。她說,她灌滿水是因爲“水會浸透我厚厚的頭蓋骨,防止我的爆米花腦袋爆炸”。在學校我沒掉一滴眼淚,回到家裏放聲大哭。

洛夫汀太太給我一些化敵爲友的建議,可以幫我擺脫麻煩和焦慮。

她說:“拉爾夫,如果你能關注那些小夥伴,爲他們做些事,讓他們喜歡上你,就不會再惹你,叫你‘小孤兒’了。”我接受了她的建議,並且努力學習,沒多久我便成爲班上的尖子生。沒有人嫉妒我,因爲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

我幫好幾個男孩寫文章和完整的辯論稿。一個男孩羞於讓夥伴們知道是我在幫助他,所以每次都跟母親說要去打獵,然後到洛夫汀先生的農莊,把狗拴在穀倉裏,讓我給他補習功課。我還幫另一個男孩寫了讀後感,花了幾個晚上給一個女孩補習數學。

就在那段時間,死神還襲擊了我的鄰居們。

有兩個年邁的農夫去世,一個女人被丈夫遺棄,我是這四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兩年來,我一直幫助那些寡婦。放學途中,我去他們的農莊砍柴,擠牛奶,餵養牲畜。那時人們不再嘲笑我,而是不停地稱讚我。

每個人都把我當作朋友,後來我從海軍退役返鄉時,他們都對我表示誠摯的敬意。

回家的那天,差不多有兩百多個村民來家裏看望我,有些人甚至從八十英里之外駕車趕來,他們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

因爲樂於助人,我很少有煩惱;13年過去了,再也沒人叫我“小孤兒了”。


博頓先生做得很棒,爲他喝彩吧!他知道如何贏得朋友!他當然也懂得如何擺脫焦慮和享受生活!

我從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筆下讀到過最令人震撼的一句話,他常對抑鬱症病人說:“如果按照以下處方來做,你們會在十四天內痊癒。”

他的處方是:“每天都要思考,如何讓別人感到快樂。”

你可能會說:“好吧,故事很一般,沒什麼特別的。如果聖誕前夜遇到一羣孤兒,我也可能會幫助他們。我的情況和他們不同,我過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每天八小時做着枯燥的工作,也從來沒有經歷過什麼戲劇性的事情。我怎麼可能對幫助他人產生興趣呢?爲什麼要這樣做?幫助別人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

很現實的問題,讓我試着來回答。

不管你的生活多麼無聊,你總會碰到許多人,你會如何對待他們?

你只是隨便掃一眼呢,還是想更多地瞭解他們?比如,一個郵遞員每年累計要走幾百英里的路程,你關心過他住在哪裏嗎?或是看一下他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你有問過他,是否對工作感到疲倦和枯燥嗎?

還有那個雜貨店員,賣報人,街角擦皮鞋的小夥,你都有了解過他們嗎?

那些也是和你同樣的人----有煩惱,有夢想,也有對未來的憧憬。他們也滿心渴望能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你有給過他們機會嗎?你曾表現出對他們的那種迫切和真實的興趣嗎?

這些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你不需要成爲南丁格爾,或是什麼社會改革家,如果想讓自己的私人世界變得更美好----你完全可以從明天早晨,從遇見的第一個人開始。然後,你有何變化?你的內心世界將會充滿着巨大的幸福感、滿足感、還有自豪感!

亞里士多德稱之爲“開明的自私”。左羅亞斯德說:“善待他人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享受,因爲它能帶給你健康和快樂!

本傑明·弗蘭克林簡單地總結道:“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紐約心理服務中心主任亨利寫道:“在我看來,現代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科學地證明了自我犧牲、自我約束、自我實現對獲得快樂與幸福是非常必要的。”多爲別人着想不僅讓你擺脫憂慮,還能幫助你結交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樂趣。

怎麼做?我曾經諮詢過耶魯大學的菲爾普斯教授,他是這樣說的。

“我去酒店,理髮店,或者百貨商場的時候,一定會對那些我遇到的人說讚美的話。我總是把他們當作一個人來對待,而不是機器上的一個零件。有時,我會讚美商店裏接待我的女店員有漂亮的眼睛和飄逸的長髮;理髮的時候,我會問髮型師整天站着是否會累,他是如何開始理髮生涯的,剪過多少人的頭髮等等,我甚至能幫他回憶起很多細節。我發現對人們產生興趣會讓他們感到快樂。我經常和那些搬運工握手,這讓忙了一天的他們依舊感到精力充沛。

一個酷熱的夏日,我在火車的餐車裏喫午餐。餐車裏人滿爲患,熱得像個蒸籠,餐車服務也慢了下來。總算有一個服務生過來遞給我菜單,我說:‘廚師們在悶熱的廚房工作一定很辛苦啊。’服務生開始抱怨,他的語調很不友好,一開始我還以爲他生氣了。他說:‘天哪,來這裏就餐的人一直抱怨食物,抱怨我們的服務慢,還抱怨天氣熱,抱怨價格貴......人們的抱怨我已經聽了整整十九年了,您還是第一個對那些在蒸籠般廚房工作的夥伴們表示同情的人。上帝保佑,我們希望能多一些像您這樣的乘客。’

我沒有把那些廚師看作龐大的鐵路組織系統內的一個零件,而把他們當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僅僅這樣就讓服務生震驚不已。所以,人們想要的,無非就是別人對自己的一點點關注而已。

如果我在街上看到有人牽着一條漂亮的狗,我總會對主人讚美那條狗。我走幾步再回頭看時,主人總會撫摸着狗狗。我的讚美讓主人更加喜愛狗狗了。

有一次我在英國偶遇一個牧羊人,對他那隻聰明的大牧羊犬表達了真誠的讚美之意,我還向他請教如何馴犬。走遠後我回頭看時,牧羊犬正趴在主人的肩膀上,主人撫摸着它的頭。對牧羊犬表示出一點點的興趣就能使牧羊人感到快樂,我自己也很開心。”

如果有人和搬運工握手,向那些在悶熱廚房裏工作的廚師表示同情,讚美人們的狗,這樣一個人,你能想象他會變得愁苦焦慮並且需要精神科醫生的治療嗎?當然不會。

正如中國有句諺語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A bit of fragrance always clings to the hand that gives you roses)

讀到這裏,一定會有人說:“所有這一切都是讓我們對別人感興趣,也就是宣揚宗教精神而已,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想塞滿自己的錢包,抓住所能得到的一切,現在就要!讓這些蠢話見鬼去吧!”

好吧,如果這是你的想法,你有權這麼想。但假如你的想法正確,那麼所有那些哲學家和先知們,耶穌、孔子、釋迦牟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聖弗朗西斯,他們就都錯了。

你可能對宗教大師不感興趣,那我舉幾個無神論者的例子。

首先是已故劍橋大學教授豪斯曼,他可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學者之一。1936年,他在劍橋大學發表了一次演說“詩歌的表象和本質”,他說道:“我所說過的最偉大的真理,和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話就是耶穌說的:‘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爲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新約聖經》.瑪竇福音. 10-39. 思高譯本 Those who find their life will lose it, and those who lose their life for my sake will find it

我們經常聽到傳教士這麼說,但是豪斯曼是一個無神論者,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個時刻準備自殺的人,然而他也發現了,一個僅爲自己考慮的人不配擁有圓滿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是非常悲慘的。忘我地服務他人,纔會享受到生命的喜悅。

如果你還是沒被打動,那麼來看一下21世紀最傑出的美國無神論者,西奧多. 德萊塞(小說家)的評論。德萊塞諷刺所有的宗教都是神話故事,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囂和憤怒,卻毫無意義。”然而他卻推崇耶穌教導的偉大原則---服務他人。“假如一個人想從生活中得到快樂,一定要爲他人着想,因爲內心的喜悅來自幫助他人。如果我們想對別人做好事,那麼請儘快做吧,時光在流逝,生命之路只能走一次,如果你想做好事,請立刻就做,不要拖延,也不要忽略,因爲生命之路我們不會再走第二次。

如果你想要擺脫焦慮,找回心靈的寧靜和喜悅,請看規則七:

忘記自我,關注他人;

每天做一件好事,讓別人感到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