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年——讀《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

轉眼間,己是人到中年。經常開始回顧,問自己:如果時光倒轉,我會選擇今天的生活嗎?自已想不出答案,到書中尋找。

書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話,分享給大家。


1、期望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失落,就是期望這個世界貧乏不堪,或期望自己極度地鼠目寸光,以至於對失落全無意識。

2、就像諾拉·艾芙隆(Nora Ephron)寫的那樣:“你在35歲時對自己身體懷有的一切不滿,將悉數成爲你在45歲時的懷念。”

3、錯誤、不幸、失敗:沒有人能不經受它們的考驗而安度中年,我確信你也會經歷自己的錯誤、不幸和失敗。其中有些得以通過風險厭惡、子女或者運氣挽回,其他的恐怕沒辦法了。你可能會被引誘着與過去的時光做個清算或最後角力,這樣做沒有錯。但是不要錯上加錯:不要退回原地、抽離生活的細節去問你應該選擇哪個。在抽離細節的時候,你拋棄了可以合理地肯定現有生活的資源:不只是活動、物品和親密關係的存在,還有它們鬱鬱蔥蔥的內容。不要在理論上去權衡各種選擇,而要進入其中:讓現有生活的殊異性抵消你對未曾經歷過的生活的異想天開。這樣一來,你也許將發現自己不會再爲曾經應該抗拒的東西而悔恨。

4、波伏娃把自己對“什麼也不是”(non-being)帶來的失落與不可避免的死亡聯繫在一起:“我悲傷地想起那些我讀過的書籍,欣賞過的景物,積累的知識,我再也無法獲取更多了。還有所有那些音樂、繪畫、文化,那麼多景緻:都突然歸於虛無。”

5、我們已經推遲處理這個問題太久,現在是時候面對自己的命運了。精神分析學家埃利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稱之爲“中年階段的中心和關鍵特徵,它積蓄了這一階段至關重要的本質”。“悖論在於,在迎來生命的鼎盛時期和最爲知足階段的同時,這樣的巔峯和滿足卻是有期限的。而死亡正在盡頭靜候。”到了中年,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可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了。

6、中年正是與過去算賬的時候,同樣也是直面未來有限性的時候。你已經“登臨山頂,前方出現了延綿向前的下坡路—盡頭雖遠,卻清晰可見”。


人非生而爲人,而是成長爲人。今天凌晨,經歷開車電屏沒電,輪胎爆胎,經歷友人幫助打電,卸胎,裝備胎。

忽而想起,車行兩萬裏宛如人到中年,開車的目標很明確,然而怎麼開卻早己不似新手,技術雖熟練,但也麻木,想當然地認爲一切正常,於是車輛示警,好在未傷其他人或自己。人到中年亦如是,怎麼做遠勝過做什麼了,在自己過去選擇方向上的鼎勝亦是衰敗。身邊不乏精英早逝,哀嘆世之不公。然而正如駕車,換車、賽道或者換零件,加備電屏、備胎,唯如此,纔可行穩致遠。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條路,面對百歲人生,我輩尚需思之,慎之,行之。

(書中摘抄源自"得到"電子書)

2020.3.14        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