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瞥見裏面的光

今天想寫的東西,比較難表達,我嘗試寫出來。不相信的戰友,可以當我下面的話是扯淡。:)

從小到大,平時的生活,在我生活環境,更多是物質層面的牽絆。我只看到周遭的人也只爲建造物質的世界而奔忙,而沒有看到另一維豐富的世界。

很多人也是如此,被物質的、外在的、社會的,或自己的慣性所侷限。所以,佛陀說,人有生老病死,愛怨別離之苦。人的肉身,註定了在塵世受限。如果我們是孩子,健康時,沒有病痛,我們感動簡單快樂,跑起來就是飛揚。當我們年齡大,揹負着家庭的責任,壓力驟增,上有老下有少,我們會感到沉重的肉身,人生更多是痛苦,不滿足,而所謂的快樂是短暫而轉迅即逝去的。無形的壓力,讓我們自然把很多的期待投射到外界,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我們的孩子,期待他們的行爲分擔我們的焦慮與不安。又或者,通過執着地去拼,執着去積賺來金錢來獲得安全感。

我很早就知道,物質不是解決之道,所以,我看上去是個物質慾望低的人,應該說我沒有很大的動力去追求物質上的成功。我從小到大在尋找某樣東西,愛,神聖,價值,意義,領悟,一些終極的東西。

這些似乎是我尋找的關鍵詞,我一直在找,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裏面找。我曾在哲學裏找,佛學裏找,心理學裏找,但似乎都未找到很滿意的答案。

的確,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裏很難找到,唯有跟自然共處,跟孩子共處時,跟動物相處時,也許我會感受到那種單純的愛與快樂。爲什麼自然、孩子、動物,能提供着片刻的快樂?因爲其純粹,其靈性,最終與人的心底某些東西鏈接。

這大半年來,隨着人生經歷與閱讀,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有關靈性世界的門。似乎對那個終極大問,我有了自己答案。是的,超越我們肉眼看到的物質世界,存在着另一維度的世界,超越二元對立,超越物質實相的世界,哪裏有我們靈魂來源與去處的答案。

從爲什麼人生而那麼不同?我們的確生而不同,因爲帶着自身的累世的業力與靈魂進化的方向。不用藉助任何工具,看看周邊的人,身邊的孩子,爲什麼個性氣質差異那麼大?想過這個問題嗎?是後天家庭環境嗎?父母身體的基因嗎?有,但這只是一部分。人的確存在天生基礎上的差異,能量基因上的差異決定了這些不同。人類圖,占星(不過占星比較複雜),也是從能量上解釋人的天生基礎不同,底層的基因不同。我給一些朋友解圖,他們都覺得有種很奇妙的感覺,都說的對。前天一位朋友的又過來要我解讀她第二個孩子的人類圖,說第一個孩子解讀得太準了。人類圖不是算命,是告訴一個人底層的能量特質,幫助你更好覺察自己,自己的孩子,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爲孩子選擇更合適的道路。

同樣,在西方存在已久並不斷演化的占星,也有類似這樣的作用。現在市面上以指紋測試的多元智能,也是基於這種基因能量的原理。

占星本身的理論基礎,是建基於生命的四元素:風、火、水、土。正是這四元素的基本理論,創化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及豐富多樣的人格特質。而在中國的古老文化裏,中醫,也是建基於類似的五個元素:金木水火土。人體由着五個元素構成,一方的失衡,將導致機體的不平衡。最終,不管東方,西方,這些古老的文化,歸結於最後一個詞:能量。

我們肉眼裏看不到能量,但它卻在潛在的暗流湧動裏影響着我們。一個人的周圍就是一個能量場,帶着負面情緒的人,讓周圍的人感到往下墜,帶着正向能量,如慈悲、愛的人,讓人感到如沐春風,是一種向上的能量。

不管是佛教,還是基督教,都言說者靈魂嚮往光明。神聖是光,愛是光明。最終人的靈魂其實是一種能量,來到人世間來體驗,修煉,從而擺脫輪迴。我們無法驗證死後的世界如何,但的確在當下,我們現實的生活裏,我們的任務是來進貨,而不僅僅滿足物質和慾望所需。身爲佛教徒的稻盛和夫就說過,人來到人間的目的,是到死的時候,靈魂比出生時提升。大概意思是這樣,具體我忘記了。

有關佛陀悟道後的教誨,《聖經》的故事,有關《與神對話》一書裏面所描述的,有關《靈性科學》裏面所介紹,有關《生命之花》一書對史前人類文明發展到靈魂發展的描述,有關《人類基因能量圖》的發現,天外傳訊,等等,這些事實,指向另一個存在的維度:靈魂,光,宇宙。以上,我未能表述得很清楚,但大概意思也就是我們的確來地球的目的是來體驗,來進化,獲得靈魂的成長。因爲地球這個物質世界,爲我們的靈魂進化提供了場所及絕佳的機會,我們不要在這個花花世界裏面迷失,要覺知自己的目的和任務。耽於物慾的追求和享樂,最終會讓自己在苦苦努力後已是快樂後獲得空虛與寂寞。

那我們該進化我們的靈魂?相信聖人之道,不斷完善自己,也許這個太難,太多限制。如能更多活在覺知,活在當下,不爲自己的情緒、慾念所驅趕,也是極大的進步。

5月3日晚,我終於參加了芳芳邀請的、她所在的英國約克教會的線上禮拜。我聽聖歌時,聽得淚流滿臉,我聽一位在印尼佈道多年的老牧師講經時,我聽進去了,真感嘆聖人對世人之愛與偉大。我感到自己多年來像只迷途的羔羊,終於一下子明白靈性大概是什麼,是一種愛與合一,無條件的愛,寬容與接納。多久,我活在自我批判和不接納中。這些,在心理學都找到對應的詞彙,但卻是無法解決。我過往也接觸過《聖經》,在國外也去過幾次教堂,但從未獲得如此的感受。也許跟這幾年的經歷有關,也許跟這段時間的領悟有關。

我想,多年來,我的尋找真正到達了一個門口,我已瞥見裏面的亮光,就差真正邁入進去。 

我們真正的幸福與快樂,是尋找一份愛與覺知,合一與同在。

如樹木那樣,向着光明之境,與陽光,與微風,與大地,融合一體!

如日月星辰,照亮山川大海,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和諧律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